严雁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观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融入中国梦,值得高校教育者们研究和探讨。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大舞台重要的教育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性原因,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导向方面,起步晚,且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淡薄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甚至存在价值观不合理的情况。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加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课程与投入,立在争取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就业及创业价值观,体现着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价值取向,并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存在,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价值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在逐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们进行启发和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自身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没有良好的作风和技能知识,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就业及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需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需吸引和建立一支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工作的师资力量。
现今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课程由思想政治部或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当担,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师资源十分有限。作为就业创业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有专业的、广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以上几种素质结合起来,结合教育工作者基本的教育技能,才能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
二、结合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本位主义、功利性和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当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迫在眉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灌输式教育,学生们接收知识过于被动。中国梦以“梦想”的方式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贴近实际,亲切有力。中国梦的内涵力量的宣传也使得大学生们明白,自身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感染着大学生们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外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归根结底,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其本质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高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和创业不能仅停留在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和经济效益上,而是要充分意识到就业和创业是自身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就业不是一句空话,创业更是需要大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能。单纯的依靠课堂上吸取的知识,在就业的实践过程中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成功的就业与创业,需要大学生们深入社会,把握现实动态,了解目前市场供需和形式,找准定位和方向。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们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协调好个人与集体,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集体力量带来的荣誉和喜悦。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支教助贫、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社会活动都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志愿实践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服务于奉献意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共筑中国梦。
高校社团活动中也可设立与就业及创业相关的活动与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在校园小舞台上模拟社会大舞台,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就业技能的平台。社会是培育精英的大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学习经验,寻找差距,进一步提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永东《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