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07-18 09:21:46朱君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联合检测凝血功能

朱君娜

(许昌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朱君娜

(许昌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许昌461000)

【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50例为对照组。联合检测4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病毒性肝炎3组间比较,随着病程进展,PLT含量明显降低,MPV、PDW明显上升,而PT、TT及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多角度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对于疾病治疗和评价预后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凝血功能;联合检测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感染率长年居高不下,其中近1/4将转为慢性,部分还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研究发现,联合检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以及肝脏的损害程度[1]。本研究通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23~70岁,平均(42.7±5.2)岁;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肝区肿痛、ALT异常升高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组患者的平均病程>6个月,患者无异常体征,肝功能正常;重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病程均在5 a以上,均为亚急性重症肝炎,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肝功能严重异常。对照组无肝脏疾病以及其他血液疾病,近期未使用抗凝药物。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4组患者均在清晨8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2 ml置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内分离血清后测定血小板功能指标,仪器使用HF-33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余下3 ml 置入枸橼酸钠抗凝管内,分离血浆后用于测定凝血功能指标,仪器使用进口HF-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均需在采集后的2 h内完成检测,所有操作严格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由同一专业检验人员进行。

2结果

2.1血小板参数指标病毒性肝炎3组同对照组相比,PLT含量明显降低,MPV、PDW明显上升(P<0.05)。病毒性肝炎3组组间对比,随着病程进展,PLT含量明显降低,MPV、PDW明显上升(P<0.05)。见表1。

表1 4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2.2凝血功能指标病毒性肝炎3组同对照组相比,PT、TT及APTT明显延长(P<0.05),病毒性肝炎3组组间对比,随着病程进展,PT、TT、APTT均明显延长(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是肝炎大国,约有2亿人感染过病毒性肝炎,相关研究统计,平均每年因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可达30万[2]。同时嗜肝病毒多数是沉默型病毒,在患者感染初期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若发现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疾病会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3]。人体在感染肝炎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应答异常、细胞因子作用等一系列反应导致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指标异常[4]。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PLT下降幅度,MPV、PDW升高幅度最显著。说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作时,血小板不仅出现形态学的变化,随着疾病进展血小板数目显著减少,当患者疾病进展到重型病毒性肝炎时,血小板功能显著改变,甚至有出血症状发生。凝血功能指标中,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TT反映纤维溶解活动情况,APTT则反映机体内源性凝血功能情况。本研究结果发现,病情越重PT、TT、APTT越长。本研究结果同相关文献一致[5]。

综上所述,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联合检测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多角度分析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对于疾病治疗和评价预后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表2 4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参考文献

[1]黄明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607-608.

[2]刘雪梅.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12):32.

[3]黄江兵,黄明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06-1708.

[4]张德和,汪勇军,方琪,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19-20.

[5]陈景芬,郭春梅.浅析病毒性肝炎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3,8(1):96-97.

【中图分类号】R 575.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47

(收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联合检测凝血功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44:17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Survivin与Smac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CA125单项与多项肿瘤指标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