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新乡贤”的榜样力量

2016-07-18 11:50文丨顾一娴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乡贤优秀人才乡情

文丨顾一娴

激活“新乡贤”的榜样力量

文丨顾一娴

顾一娴,公务员。爱好时评写作的80后作家

“新乡贤文化”成为当下一个热词。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贤文化在我们的教化体系中有相当重的分量。作为新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新乡贤所发散出的就是这样的榜样力量,激活这些榜样力量,让他们尽可能为今天的乡村发展所用,这既是活的传承,也是更好的传承。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刚要(草案)》中,都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到当下一个热词:“新乡贤文化”。

所谓乡贤,即乡野贤良之士也。在封建社会,乡贤多为荣归故里的官员。而今,社会赋予“新乡贤”更深层次的含义。一般而言,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都可谓之新乡贤,比如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范。古往今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乡贤在引领社会风尚、助推乡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何谓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根植于悠久的乡土文明中,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正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所解释的,“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我国古代就有“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的传统,在当时极具示范效应。致仕的官员返回家乡,以其为官一生而积攒的资产、人脉、见识造福乡里。这些退休官员与留居乡村的学子组成的乡贤群体,共同构成了传统乡村的礼教根基,维护了乡土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现代社会,也有在外奋斗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等,有了成就后,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因此,建议官员、知识分子等“告老还乡”,还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并非只是“看上去很美”。

更有网友这样说道,“告老还乡”传统,对解决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对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会有一定作用。的确如此,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贤文化在我们的教化体系中有相当重的分量,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在此大背景下,乡村该如何建设与治理,乡贤文化又该如何传承?

振兴乡村,传承乡贤文化,关键在人。近年来,一大批扎根农村或是外出谋事创业的优秀人才,正在把乡情乡愁转化成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成为建设与治理乡村、重构乡村文化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振兴乡村、传承乡贤文化,关键在于激活新乡贤这一珍贵的人才资源。在此过程中,尤

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培育新乡贤文化,为外出乡贤回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给予便利;要增强新乡贤的认同感,从感情上、精神上、物质上凝聚新乡贤,用其学识专长反哺家乡、教化乡民、泽被乡里,并使之融入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而涵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真正实现优秀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一言以蔽之,当今社会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作为新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新乡贤所发散出的就是这样的榜样力量,激活这些榜样力量,让他们尽可能为今天的乡村发展所用,这既是活的传承,也是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新乡贤优秀人才乡情
乡情
乡情如歌
一坛乡情煨酒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侨讯乡情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