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
这是一所有着60余年悠久历史和较高社会美誉度的民办学校,坐落在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内,远离城市的喧嚣。
2012年,著名诗人流沙河为学校题写了办学愿景“大学中的小学·小学中的大学”。前一句好理解,学校位于大学校园内并隶属于川师大。后一句呢?我以为是流沙河先生对学校提出的极高的期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将来能在大学丰厚的教育文化和精神的浸润下,立足小学教育根本,构建特色凸显的优质学校。
要实现这一愿景,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大才”,还要锻造“小学大师”,在“小学大爱”的温暖氛围中,着力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奠定根基。
“小学大师”:从专家到行家,最终成为教育大家
学校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质量。我们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努力成长为“小学大师”:既有大视野,又有大情怀、大使命;既要做教学的专家,又要当育人的行家;既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要用爱与尊重引导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过去几年,正如很多学校一样,实验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个大问题。刚开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引进了大批成熟教师,但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学校的个性化凸显,必须依靠自身培养出一批有风格、有思想、有探索的名师。他们身上要流淌实验学校的“血液”,成长后再反哺、牵引学校的发展。
对教师培养,我们采取层次递进和平台搭建的互生策略,即教师的发展分为4个梯层,每一梯层有多种发展平台和各自的目标任务,梯层和平台是相互促进关系。4个梯层为:初任教师、胜任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每一梯层均有专家带教。相应的平台为:师徒团队、青年共同体、教师工作坊和名师及专家工作室;每一平台都有负责团队和激励措施。
这个策略在几年内初步见效,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培养。黄燕老师的小专题论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知能力训练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汪小容老师被清华附小请去上课,欧莉老师给大学生做微格教学……学校教学质量也常居本区前列。正是有着广泛、自由的平台空间,有着出新、长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才能不断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创造热情,成就了在定区域内颇有影响的一批教师。
教师在实现教育梦想的征途中,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感受到了美好的未来,学校的各个学科也都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成都市教科所的领导率队到学校调研、听课7个科目后说:“评价一所学校是否优质,主要不是看传统的强势学科是否优秀,而是要看弱势学科是否得到了重视;不是看一个教师是否课上得好,而是看整个教师团队的精、气、神。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非常了不起!”
“小学大才”:促成每位学生的丰富发展
我们提出,学生在学校接受6年教育后,能初步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情趣高雅、视野开放、大气磊落、有良好的习惯和现代公民素养的人。此外,每一位学子还应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以及创造精神,初步形成独立人格,此为“小学大才”。
“小学”是底色,是根基;“大才”是格局,是愿景。根基的堅固和格局的广阔,得益于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唯有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实验学校充分借力大学资源,整合四川师范大学各学院及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特色资源和平台,邀请大学教授、专家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电子制作”“科学大爆炸”“服装设计”等数十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重要素养,实验学校还聘请校外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课程,如户外生存课程、财商课程等。
户外生存课程包括攀岩、搭帐篷、水源卫生、食材辨别等内容,聘请专业教练执教。学生借助绳索等工具攀登上几层楼高的攀岩墙,这对学生的体力、毅力及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对学生而言,课程充满新奇和冒险,还教会了他们很多原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如他们懂得了在哪搭帐篷才安全、该怎样合作搭建帐篷才能高效,如何努力才能得到可饮用水,等等。
自2015年始,实验学校引入财商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财经素养知识,还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逻辑思维及组织策划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课程选取了学生喜欢、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实验学校外语教学颇有特色。走进校园,不仅可以听到汉语和英语,还能听到学生用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交流。一所小学有条件开设如此多种类的“第二外语课”,得益于大学内的外教资源。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剑桥国际考试中心共建“剑桥国际小学”,开设《童眼看世界》校本课程和《你好,世界》等国际化主题校园电视节目。实验学校希望学生在学好母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理解、尊重多元文化。
科技课程在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土壤,是传统优势项目,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有名气。早在1984年,学校就成立了自己的航空航海模型队、气象观测小组、生物兴趣组等科技活动小组,同时配有专职科学教师开展科创教学工作。2000年学校又建立了科技展室、鸟语林等场地。2011年,学校明确了科技教育的新使命——由竞赛型的科创活动转向为“小学大才”培养目标下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此,学校创建了科技互动空间、农场种植园、风能发电、无土栽培等学生科技教育实践场地,并引进多名高学历的科技教育专业教师。多名学生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数百名学生获省、市、区及学校的小院士称号。科技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到科技教育带来的无尽乐趣,逐步培养出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丰富的课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学会了探究,更学会了关心公共事务。有学生注意到,经常有家长帮孩子背书包,说书包太重,不希望把孩子累着。这名学生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学校进行采访、调查,并巨进行多次实验,他发现:如果书包超过身体自重的10%,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脊柱侧弯。于是,他建议同学选择背带较宽、布料较柔软的书包;同时在全校倡议同学合理携带书本,以减轻书包的重量。
还有一位学生居住的小区里生活垃圾房是开放的,到了夏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小区居民怨声载道。见此情景,这位学生在小区发放多份调查问卷,对居民扔垃圾的时间进行详细了解,随后给小区物管写信建议,希望他们定时消毒、定期清理、修建垃圾房,最终小区物管采纳了这一意见。当小区居民知道事情的发起者居然是一名小学生时,惊讶极了。一位老爷爷对他说:“你是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多所学校进行绿色质量监测,维度包含学生学科素养、师生关系、校园暴力、孤独感、幸福感、学生课业负担及睡眠时间等多个方面。接受监测的学校,很多在幸福感与学业质量之间有较大差距,但在我们学校,学业质量高,学生的幸福感也强,这几点让参与调研的专家颇为惊讶。原因之一,就在于丰富的课程给予了学生精神成长的丰厚土壤,同时多元的课程又让学生的各项素养得以全面发展,最终体现为幸福感与学业质量的“双丰收”。
“小学大爱”: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今年9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其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的“责任担当”等素养,结合我们学校而言,就是我们倡导的“大爱”。真正的教育不仅需要坚守一个价值高位,更应该彰显一份大爱情怀,凸显教育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把“小学大爱”落到实处,学校构建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感恩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五个维度、六个途径。三个层次: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五个维度:懂得孝敬、懂得尊重、懂得担当、懂得热爱、懂得珍惜;六个途径:教育理念蕴含感恩文化、课堂教学传播感恩文化、主题活动渗透感恩文化、校园环境承载感恩文化、榜样力量推广感恩文化、社会生活弘扬感恩文化。
从2005年始,我们评选校园十大“孝心孩子”和“孝心家庭”,至今已十余年。2008年,唐宓宬同学因病离世,他决定捐献遗体,成为当年成都市年龄最小的捐献者。还有一位六年级学生从小家境富裕,跟随爷爷奶奶长大,是典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对于家人給予的爱总是显得漫不经心。起初,她对学校每年“孝心孩子”和“孝心家庭”的评选不关心、不积极。随着感恩课程的深入开展,其他孩子对父母的爱感染了她。慢慢地,她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学会了关心家人,主动打扫房间,学给父母做菜,与父母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对学生“大爱”的浸润,在学校无处不在。几年前,一名年轻教师身患重疾,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鼎力相助,捐款40余万元。而且,学校还与这位老师签订了无限期聘用合同,每月为他发放生活补贴。在这份爱的关怀与鼓励下,4年后这位老师终于战胜病魔重新回到校园,回到讲台。
在关爱身边人的同时,学校大力倡导师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如到敬老院、希望学校等需要救助的地方做义工。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为爱行走”“六一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学校成立爱心基金,把所得善款用于资助四川边远地区的留守儿童,还与凉山雷波县、甘孜诺尔盖县等地学校结为互助友好学校,常年资助这些学校的老师来校进修,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还资助这些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为家长订阅育儿报刊。一位在凉山白铁坝乡小学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因这样的机缘第一次离开大山来到成都,见到外面的世界。每提及此事,他心中总是激动万分。
师生共同开发的文化产品也体现了学校“传递爱”的特色。在印有学校LOGO的笔记本、抱枕、书签、明信片上,都有学生的美术作品。这些文化产品不仅是学生学习所用,还时常写满“爱的语言”,或寄给西班牙、澳大利亚的国际好友同学,或赠给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他们也常常收到来自国内外学友的回贝曾礼物。
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实验学校的每个教育者都深知童年的短暂和美好,都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并努力以自己的成长陪伴孩子的成长。为了实现“了解、尊重并接纳所有孩子,遵照教育规律,让孩子在爱、自由和创造的环境中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愿望,我们回到儿童,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与精神家园。与孩子一同描绘美好童年,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直都在努力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