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生
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以“选择性教育”理念为核心,贯穿科学选才、公平选才两条主线,通过实行“3加7选3”的模式,来破解扩大选择权、推进综合评价选才、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这三个难题。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必须平衡好学校的供选、学生的选择、国家的选拔三个“选”之间的关系,把学习选择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设计好选课走班机制
选课走班机制设计要基于学生实际、各学科实际和学校特色,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模式。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也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推进育人模式转变的明智选择,也是对目前学校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标准的挑战。我们采用“渐进选科、水平分层、专业分类”选科走班模式,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1.渐进选课
在现有行政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个体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由教务处、年级部根据学生的单科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生涯规划,并兼顾学生的选择意愿,确定各科选科时间,以“渐进推出,学科分批”为选课走班原则。
高一第一学期所有学科不走班,保证学科和学生的总体水平稳定。这有利于高一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考虑到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学生的能力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安排在高一第二学期作为第一批推出的学科,开始选课走班,这样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对学考与选考的安排。根据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学考前不安排选课走班,确保行政班级的稳定和课表的统筹编制。高二第一学期10月份学考后,安排第二批学科生物、政治学科选课走班。
2.水平分层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学习得更好、提高得更快是学校新高考背景下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我校结合新高考方案和学校实际要求,积极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在学考和选考分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开展选考学科分层走班。具体操作如下:
(1)宣传动员。在“走班”前把每个教学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要求进行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情况、学习意愿,并充分考虑个体的发展需求,填写选层单,进行选层。
(3)组建分层教学班。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办公室和年级组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所能开设的分层数、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目标、管理目标和实现方式,并报分层走班教学办公室审批。
(5)编排个性化课表。学校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综合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制定个性化课表。
3.专业分类
在这次新高考改革中,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根据目前高校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来看,有46%的专业对学生选科是有要求的。特别是重点高校对一些科目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需要考生时刻关注的。作为普通本科,很多专业并没有设置报考条件,例如热门的会计专业,以前文理都兼招,新高考政策下没有参考特定学科成绩的要求。而专业性强的专业,就有跟专业相关的学科要求,例如机械专业,就会对物理科目选考成绩有要求;比如环境专业,就会对化学科目选考成绩有要求。因此我校在各大学专业要求公布后,马上对各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汇总梳理,及时告知学生。例如让学生弄清楚对物理学科选考成绩有要求的专业有哪些,分别对应了哪些大学,让学生及早做好准备。
精细管理,有序有效:做好走班教学管理
学校由原来的统一行政班变成现在的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存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成绩评价体系也必须紧跟教学秩序的变化,这些都是学校教学中的新事物,也是学校管理的新难点。
在分层分班管理方面,考虑到走班课时的安排,合理调整自修课,尝试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选考走班与体育、音乐等非选考科目走班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教学管理的有序。在分层教学的后续管理上,关注学生的分层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趋势及时调整分层班级的学生,实现学生在不同学科层次间的流动。学生在以学年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学科能力和成績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学校各安排一次层次流动调整机会,每次有不多于10%学生升或降入相邻层次,让学生能更好地调整、适应自己的学习状态。
在教师职能方面,实行双岗制,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学生。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任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责任。行政班班主任承担行政班的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信息互通,通力合作。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效地开展行政班日常工作。
在教学评价方面,从下面四个维度进行。原行政班内统计比对;A、B、C各层次班同时进行跟踪统计比对;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学业水平量化增量比较:不同层次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用学业水平增量来量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学习增量=[N1-M1]/[N0-M0](注:N1:教学后教学班的平均分,M1:教学后年级的平均分,N0:分班时教学班的平均分,M0:分班时年级的平均分。计算结果保持分子、分母的正负号)。
发展个性,发现专长:做好生涯规划指导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学生拥有了“选考权”。这就意味着从高一起,他们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规划,对未来要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明确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挖掘潜能,培养健康生活、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它既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我校于2014年初启动以“善的教育”为引领的“四维一体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推行“三师一体”的全员育人制,为学生构架起了学校通向社会的桥梁,有效推动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具体开展的五项工作如下:
完善管理和评价体系。我校组建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意见及行动规划》,同时制定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各类考核、奖惩及评优制度,实现管理和评价的精细化、科学化。
打造了一支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者队伍。选聘各行业优秀家长代表、杰出校友担任学生生涯发展导师;同时通过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定期开展工作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做好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如:高一开设生涯认知课程《心的出路》等;高二开设生涯探索课程《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等;高三开设生涯选择课程《志愿填报与指导》等,实现生涯规划的课程化。
开展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系列活动。如生涯规划书设计大赛、主题辩论赛、生涯规划主题演讲赛、模拟求职招聘等职业体验和模拟活动;组织开展“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竞争与合作”等主题教育和大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规划。
运用开放的社会资源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如组织學生参观企业,使学生了解各种职业分工所需的知识、技能,增强对社会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邀请行业精英、知名校友等来我校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让学生深度了解各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目前,讲座已举办了9期,涉及警察、律师、医生、金融等多个职业领域。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转型是个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几点工作之外,还要创设多元开放的自主发展时空,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如拓展课程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拓宽校园文化渠道,为学生个性成长搭建舞台。拓展校外课程资源,为学生选课提供充足保障。争取多方财政支持,在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深化课改保驾护航。
几年实践,学校也收获良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育人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减少了两极分化现象,向着全面而个性的方向发展;学校,分类分层破解了“择班”热的难题,稳妥处理课改和高考关系,实现了课改质量和高考双赢,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今后的努力方向是要最大限度实施分类分层走班和推进微课教学,把学习选择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