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起来与跑得更好

2016-07-17 02:24陈永平
人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研课程学校

陈永平

“课程”是什么?作为校长,在我的工作语境中,基本上认同课程既是关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课程设计,也即狭义的课程),又是对这个蓝图的动态化实施(课程实施,也即我们常说的教学)。

其实,通过对课程理论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课程的核心问题还是学生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在课程构建和实施中都紧紧围绕“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引领学生成长追求”展开。

一、思路:“跑”与“道”的双向支撑

在英文中,“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由拉丁语“currers”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在这个隐喻中,我们能想到的学校课程类型实际上有两种:一类是先铺好道引导学生去跑;另一类是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学校持续跟进地搭平台、铺出道。这两类课程一类可以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另一类可以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一)道引跑:基于育人目标的跑道预设,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国家教育意志的实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底线。

1.在内容设计上,以多元课程保障学生有充分的选择。面对上海市高考政策的新变化,复兴高中进行了学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我们按照课程特点,具体分为七个板块:

每个板块又设计为基础、拓展、特长、研究等不同等级:

基础——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注重双基落实,达到学业水平考试难度。

拓展——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主修、辅修为学习形式的拓展课程,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高考难度。

特长——以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适合爱好本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比高考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研究——围绕体现共同核心价值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展开的实践研究课程。不仅涉及单一学科知识,更需要跨学科整合,同时体现德育的渗透与泛化。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类型功能覆盖了每一名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以供每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了从教程到学程的转变。

2.在学生指导上,以选课指导强化生涯规划。高考新政的亮点在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为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长处、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有20种学科组合,许多学生会面临选择困难的局面,因此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清晰定位,为学生提供科学选科指导,这对于整个高中的课程改革都是一次很好的推动。比如,介绍高校专业大致分成哪几大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哪些要求;或者邀请大学来介绍学生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各专业的就业前景,让学生对将来要报考的专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早做好准备。

(二)跑出道:基于追求引领的跑道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促进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改的共同趋势,全课程、无边界课程、STEAM课程、创客课程等纷纷出现在上海的教改实践中。面对上海提出的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发展目标,复兴高中除了注重建构系统的课程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养外,也更为注重通过“跑道的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我们认为,课程也是师生在具体教育情景中联合创造新教育资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预设课程的接受者,也能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和建构者,也就是学生可以跑出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能在学校、教师的支持下跑得更远、跑得更好。要贯彻这样的理念,就要给师生提供情境性、经验性和个性化的经历,使得师生在这一“先跑起來”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亲历和创造教育经验。复兴高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了“学生先跑起来,学校及时跟进保障”的创生特征。一方面,复兴高中的学生社团建设是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创新的,学生通过寻找志同道合的学友,可以自由结社,学校通过选育和优配校内外指导教师实现跟进,通过这样的滚动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5大类30余个学生社团,参加人数近千人,社团活动从零散走向系统化、规模化、效益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也是通过先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考察、党团活动、与社会街道共建等社会实践,学校再在其中发掘、建设、完善一批优质的示范性社会实践基地和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探究中创造,不断建构科创体验课程。为推动把“创新基因”植入每一个学生素养结构,学校努力搭设多学科、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室平台,开放多元化的科创体验时空,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体验中创生自己独特的经验,也为学校创生出新的课程资源。目前学校已经有物理、化学、植物组培、数字影音、数字地理、天象馆、心理等多个实验室,同时也将校史馆纳入创新德育体系,在这些创新实验室中,师生共同创生出环保DIY、数学TI、基础机器人等特色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开发学生创新潜质搭建了研究性、探究性优质跑道。学校还构建了具有复兴文化特色的“实验室群”,如地理创新实验室就是依托天象馆、地质馆、环境教育研究室、数字地理教室“两馆两室”而形成的一个实验室群,它可以借助这几种硬件达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还计划与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开展深度的人才贯通培养合作,为每个创新实验室聘请配备至少1名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或博士后,并让复兴的师生与这些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个性化科创课程,真正让想跑起来的孩子跑得更快更好。

二、策略:“分”与“合”的有机结合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要能同時回答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实现个性成长,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生活。复兴高中通过“分”与“合”的有机结合,让课程这个跑道更宽广、更坚实,让学生跑得更快、更远。

(一)“分”:让“跑道”更宽广

复兴高中在确保完成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改新思路,大力开展走班制,在课程实施中采取分层、分类和订制的策略,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给予并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做到“一人一课表”。

1.以分层教学尊重差异。为尊重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上的差异,让教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同时也给所有学生提供足够的创造性思考的时空,复兴中学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大力开展分层教学。如高一年级开展的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就基于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分层动态原则、激励性原则,将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分层教学有诸多优点: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实施,且便于教学改革;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使一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便于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并消除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2.以分类培养发展特长。分类教学也是复兴高中课程实施的策略之一,高二的物理、化学等课按照学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合格班”与“等级班”两种类型进行走班。一些人文类的基础型课程如语文、英语也按照听说读写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教学。另外,分类教学还应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特长上。2016年,复兴高中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联办了流动性的“苏步青班”,每周活动一次,为有明确数学偏好的学生提供了高端的学习平台。

3.以个性定制引领追求。在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之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复兴高中创造了“微班级”“微课程”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课程。“微课程”容量小,易聚焦,能够及时地反映新知识、新成果、新动态,使学生的课程更趋丰富,多样性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微课程”,灵活组合成“微班级”,学生能够在一学期内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多门课程。另外,在复兴高中,个性化的定制课程,还包括少数学困生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学科导师对其进行点对点辅导,导师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备课。

(二)“合”:让“跑道”更坚实

除了依托“分”的策略体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复兴高中还通过“整合”“对接”“统一”等“合”的策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1.推进学科整合。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针对课程实施现状中各学科相对割裂的问题,复兴高中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统整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科整合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譬如,我们开展政史地的学科整合实践。首先组织3个学科的教师研究对方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挖掘三门学科的共通点,这种共通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内容上的重合,更是一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价值培养目标上的契合,也是社会人文学科方法论的贯通。其次是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设计一系列的专题课程,如在专题中加入地缘政治、历史地理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把高中阶段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结构。通过专题化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政治观点,在政治现象中对照历史经验,在地理知识中形成综合思维。最后是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特别是要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分析案例材料等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和认知水平。

2.开展培养对接。作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复兴中学,集聚了一批资优生。这些学生有着更高层次、更远目标的发展需求。学校及时跟进,通过与相关高校的“合作”与“对接”,为学生架桥铺路,让学生能够跑得更远。在这样的培养对接中,我们让高水平大学主动来参与复兴人才培养的体系设计、培养过程和综合评价,从“掐尖”式选拔变为先培养后选拔,建立起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如我们不仅有上述提到的与复旦大学联办的“苏步青班”,还与同济大学合作探索了“苗圃计划”。可以说,这样一种基于课程协同的培养对接模式,真切体现了复兴高中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只有高质量地达成了课程目标,才能保障其育人效益。因此,复兴高中特别强调课程实施中的“规准意识”。规准,就是行动的规则和工作的标准,我们主要从课程计划、课程行动方案、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从备课、课堂观察、听评课、作业、考试等环节,形成了“可检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达成标准。如我们规定教研组活动以“主题教研”的方式开展,在研讨中必须回应教学的六个领域:内容与节奏、主题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同时教研活动方案必须包括以下要素:教研主题、教研时间、教研地点、教研人员及人员安排、教研目标、教研负责人、教研主持人、教研准备、教研过程、观察量表、教学设计。

复兴高中在课程上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跑得更快,跑得更好。

猜你喜欢
教研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