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数学存在“短板”。希望把基礎数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有一批人能够静下心来甘于坐“冷板凳”,把板凳坐热。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就教育改革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考察时说。(《人民日报》2016年4月17日)
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努力无限接近的目标,在历史的进程中分为梯度推进的四个阶段:机会公平、条件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的本质是学校向每个人开门——有教无类;条件公平的本质是办好每所学校——均衡发展;过程公平的本质是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结果公平的本质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这四个阶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袁振国(《上海教育》2016年第7期)
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梁启超谈教育: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完整的人!》(“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2016年4月16日,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
可能性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是生命创造的潜力,可能性是未来性,可能性具有多样性。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认为,“四个回到”是儿童研究的基本路径:其一,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其二,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其三,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其四,回到儿童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上去。(《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6日)
对我来说,记忆力远比想象力重要。记忆是有根的,想象是飘忽的,我更愿意把过去的故事写出来告诉读者。
——曹文轩在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后接受采访时说,我讲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它们也可以是全人类的故事。曹文轩的代表作写的多是远离现在孩子的“昨天”,但他觉得,文学写的不是时代的变化,而是人性的爱恨情仇,“这些基本人性从未改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境遇”。(《文汇报》2016年4月5日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