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6-07-17 05:54
人民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儿童

乡村儿童阅读的现实困境

安徽省安庆市高花亭小学 王老实

2016年第19期《人民教育》刊发《乡村儿童“泛阅读”实践》—文,文中学校探索出一套适合乡情、契合实情、行之有效的乡村儿童“泛阅读”方案,值得肯定与推广。

笔者坚守村小20多年,先后在3个不同乡镇的4所小学.教过书,而且一半时间都在教语文,提及乡村儿童阅读的现实,除了惭愧就是无奈。惭愧的是,作为曾经的语文教师,我没能当好乡村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无奈的是,一些乡村学校的阅读仍困于“形式上多么重要,实际上可以不要”的认识误区;阅读场地、阅读资源等物质条件“达标”以后,许多图书因为缺乏配套的管理人员、有效的管理方法而被束之高阁;乡村新建了不少“留守儿童书屋”,旨在通过阅读充实留守儿童爸妈不在身边的“留守精神生活”,这是乡村儿童阅读质量提升的新机遇,却仍存在“有书无人,有人无书”的资源分配等现实问题。

我希望不远的未来能够不再感到惭愧和无奈,让乡村儿童阅读的精神阳光像乡村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三个转向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杨伟华

阅读了2016年第19期《人民教育》“核心养的核心‘关系”系列文章后,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多在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落实核心素养需三个转向。

首先,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将“教学”升华为“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次,核心素养彰显人的发展,简单来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线教师要从“教学”转向“育人”,如果能够从“育人”角度整体把握、系统思考课堂教学,就能够有效引领学生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教育的品质。

最后,要落实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应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让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我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湖北省谷城县教育局 刘堂刚

《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刊登了《乡村儿童“泛阅读”实践》一文,读到这个话题,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这是一个全民不大喜欢阅读的时代,乡村孩子的阅读更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盲区。稍感安慰和自豪的是,我的学生都喜欢阅读。教孩子阅读,我的方法是“牵你的手,牵我的心”。

“牵你的手”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室里,学生在大声朗读课文,教师背着手,若巡视状地悠闲踱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能有多高?从我教语文的那天起,始终坚持“手中无书不教学生读书”。每天早读时间,我就站在教室后面与学生们读一样的内容,从我高亢的朗读声中和沉醉的情态中传递出对阅讀的热爱和专注,这比对学生讲N遍“请大家认真读书”管用得多。

“牵我的心”就是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读。阅读是有讲究的,一读到底、负重阅读、有口无心、囫囵吞枣都收效甚微。“用心引导”首先要知道学生对阅读的需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推荐一些好书,当孩子拿起书读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就达到了。其次,要让孩子知道该怎么读。比如每一次阅读设置一两个简单的问题,给孩子一点点压力,让他们学会专心阅读每一段话、每一篇文章,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儿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