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贺男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赵贺男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01—2015-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均符合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沙美特罗卡松粉,50 mg/次,吸入给药,2次/d;氟替卡松,500 mg/次,吸入给药,2次/d。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噻托溴铵干粉胶囊,18 μg/次,1次/d,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和肺功能评价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aO2和PaCO2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O2和PaCO2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和FVC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EV1和FVC均较治疗前有提升,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和FVC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噻托溴铵;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对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以慢性气短、喘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为主要症状[2],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研究采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1~77岁,平均(57.3±6.3)岁;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肺部湿音等,经X线及肺功能检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病例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7.5±6.1)岁。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沙美特罗卡松粉,50 mg/次,吸入给药,2次/d;氟替卡松,500 mg/次,吸入给药,2次/d。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噻托溴铵干粉胶囊,18 μg/次,1次/d,连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气变化 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3.2 肺功能评价 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表1) 两组患者PaO2和PaCO2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O2和PaCO2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PaO2(mmHg)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4 56.1±4.7 76.4±6.3* 67.9±8.1 48.2±7.2*对照组 34 55.9±5.1 59.2±5.8*# 68.8±7.9 63.1±5.1*#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表2) 两组患者FEV1和FVC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EV1和FVC均较治疗前有提升,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和FVC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FVC(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4 1 116.3±244.2 1 572.4±476.1* 2 212.6±532.5 2 678.5±637.2*对照组 34 1 121.9±240.7 1 293.6±259.8*# 2 208.8±551.7 2 295.9±592.3*#组别 例数 FEV1(m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目前认为阻塞性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肺炎发生相关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该病[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较高,控制黏膜处于高分泌状态,使支气管痉挛,在其末端所释放的这些乙酰胆碱能激活腺体上与呼吸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引起支气管收缩[5-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一步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中重度稳定期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得到了相应进展,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采用抗胆碱药物、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7]。在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目的是减轻病情急性加重程度及症状,使患者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支气管扩张剂的药效机制在于缓解气道平滑肌张力,提高呼气流速,扩大气道,降低肺动态过度充气,增强运动耐力等,也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措施[8]。
噻托溴铵属于新型长效性的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对M受体具有一定阻断功效,属于特异性M3胆碱能受体的一种拮抗剂[9]。其具有减轻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显著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可以抗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已经被《COPD全球防治倡议》提议为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基础用药[10]。
为了探究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选择2014-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沙美特罗卡松粉,氟替卡松,吸入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通过对比,研究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PaO2和PaCO2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VC和FEV1亦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噻托溴铵能够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效减缓病情恶化,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结果与熊亮[2]的研究结果相符。
总之,噻托溴铵能够缓解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等症状,疗效值得肯定,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首选药物。
[1]雍文穆,钟健.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37-1338.
[2]魏虎.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2):101-102.
[3]熊亮.应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9):124-125.
[4]赵将勇,李振,郭拥军.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86-87.
[5]张凤群,何涛,何颜英,等.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肺功能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8):693-694.
[6]陈家华,郭述良.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1(1):86-89.
[7]黎联,陈泽芬,董一山,等.噻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1):3184-3185.
[8]宋军平,张清生,李建华,等.长程家庭氧疗联合舒利迭、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的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13-2716.
[9]吕灼荣,房树娟,崔健,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135-2137.
[10]胡华.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2):108-109.
2015-11-19)
1005-619X(2016)03-0310-02
10.13517/j.cnki.ccm.2016.03.041
1100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