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勤(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肺脑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
陈志勤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科患者心脑肺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科接受心脑肺复苏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脑肺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24 h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患者护理后自主循环、自主恢复时间与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压、心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患者心脑肺复苏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强加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循环恢复率,保证自主循环与自主呼吸持续的时间及24 h存活率,达到较为理想的复苏近期恢复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心肺脑复苏
心脑肺的复苏治疗在急诊科临床中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式。其主要目是挽救患者脑组织,避免因缺氧缺血而坏死,使患者心肺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诊科患者行心脑肺复苏术时,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复苏近期恢复效果,保证较高的抢救成功率[1]。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治疗护理经验,以40例患者最为护理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科患者心脑肺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接受进行心脑肺复苏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经调查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心脑肺复苏治疗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治疗过后患者病情尚不能快速稳定下来,应当严格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保证患者面部头部的清洁,避免发生感染状况,加强饮食护理与口腔护理,多摄入高维生素的食物。强化呼吸机护理,护士应当密切监控患者呼吸的深浅、节律及强弱等。在低血压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血气进行分析,密切了解患者机体酸碱度平衡状况。另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保证患者治疗后的心理情绪质量。
1.3 护理效果评判标准: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自主循环与自主呼吸恢复及持续的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动脉血压及焦虑抑郁评分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数值n、百分比(%)和平均数(±s)形式展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主循环恢复率与24 h存活率比较: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92.5%(37/40),24 h存活率为90.0%(36/40);对照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55.0%(22/40),24 h存活率为47.5%(19/4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24 h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主循环、自主恢复时间与持续时间比较: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自主恢复时间与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主循环、自主恢复时间与持续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主循环、自主恢复时间与持续时间比较(min,±s)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别 例数 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自主循环持续时间 自主呼吸持续时间观察组 40 6.94±2.771* 18.56±23.911* 52.35±49.741* 39.15±41.381*对照组 40 11.05±3.42 55.69±34.58 28.36±37.24 15.69±19.56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压、心率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观察组患者动脉血压、心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压、心率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压、心率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动脉血压(kPa) 心率(次/分) 焦虑抑郁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1±2.4 8.9±3.1*41.3±1.2 101.3±9.9*2.7±0.3 0.7±0.5*对照组 6.1±2.4 7.1±3.0 41.3±1.2 87.6±9.5 2.7±0.3 1.7±0.7
急诊科患者心脑肺复苏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有体位、饮食及抗感染防发炎护理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由于其护理工作不够全面,往往不能达到最优护理效果[2]。本次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低血压护理、脑部面部功能恢复护理、呼吸机护理、血气分析与控制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心脑肺复苏近期恢复效果比单纯常规护理效果要好。由此可见,在急诊科患者心脑肺复苏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强加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循环恢复率,保证自主循环与自主呼吸持续的时间以及24 h存活率,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保证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与心理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复苏近期恢复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俊.8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3,12(1):272-273.
[2] 罗三妹.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肺脑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4-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