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分析
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武术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审美价值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武术文化;大学生;素质;影响
投稿日期:2015-12-16
中华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尊师重道”等思想内涵,在高校武术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能够起到较好的德育、美育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纳入到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当中,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选择问题,同时也是一种观念的拓展。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实,武术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审美素质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追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实用性以及功利化的发展趋势。他们在道德认识、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从而表现出以下3点问题:第一,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逐渐淡化;第二,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膨胀,缺乏谦让精神;第三,在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的精神之下,他们追求新潮、追逐安逸享乐的生活,在索取与给予上失去平衡。
高校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去探索美、发现美;应通过教学实践体验,让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因而,高校应以广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切入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课程,在武术课程教育中,适当地将“武术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武术文化中所蕴涵的天人合一、尊师重道、尚中贵和等思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与人为善,使其能够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2.1 武术文化的艺术欣赏功能分析
了解武术动作的人都应该有所感受,武术动作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连绵不断、缓慢轻柔、柔中带刚的感觉,所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并且它追求的还是一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意境。与此同时,其所表现的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等千变万化的技术动作,攻防对抗招数,也能够展现出一种动态美。除此之外,在武术招式动作的命名当中,也能够体现出前辈们对武术文化美的追求,讲究的是一种内外的谐的精神境界,如太极拳中的“翻花舞袖”“青龙出水”“白猿献果”等。这样在武术习练过程当中,欣赏动作美、感受文化美,能够在这种欣赏体验当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2.2 武术文化的健身、防身、养生功能分析
追溯武术的起源可知,武术自古以来便具有健体防身的作用。通过武术动作的练习,练习者通过自身内在的精神贯注、通过调整呼吸,再加以练习者身体各部分、各器官的参与,对于改善练习者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呼吸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长期进行武术锻炼,还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免疫能力,能够起到较好的养生保健作用。现如今,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都已经成为了人们养生运动的主要选择。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心神安定,要做到收放自如,以静制动。由此可见,武术是集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长时间的锻炼能使人受益无穷。
2.3 武术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就将“仁、德、道义”放置在一个很高的地位。“以和为贵”“自强不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标准,中华传统武术也自然蕴涵着这些思想,使得当代人在习练武术时,也能够受到这些传统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形成一种“温良恭谦”的处世态度,对于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具有积极作用。除上述功能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武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培养习练者竞争意识以及意志力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在很多时候其代表着中国,因而习练武术也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爱国情操,有助于对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武术同行们,他们通过武艺切磋,还能够扩大其交流面,在武术切磋的过程当中,通过技艺思想上的交流,还能够增进彼此友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与此同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随着传播的加快,中国传统武术也逐渐被世界所认识、所认可。在国际间的交流当中,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感觉到中国所崇尚的“仁、合”观点,对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都具有重要作用。
3.1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分析
在对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国粹”,具有提高审美修养、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多种功效。武术文化中所蕴涵的道德,可分为狭义、广义2种。狭义的道德,指的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它依靠的是人们对善恶形成的舆论,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纪律以及法律等手段来维持的社会现象;广义的道德,则是立足于狭义的道德之上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他们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而武术的习练,所强调的也正是修身养性,涵养道德。大学生在武术的习练当中,通过武术文化的影响来改造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不受任何人的监督。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检验武术练习效果,要想提高自身的动作质量,就必须要时刻涵养自身的道德品质,通过道德的约束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3.2 对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武术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渗透着许多美学因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也以表演类项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足以表明武术蕴涵着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太极拳,它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其动作柔和轻灵,连绵不断,呈现出一种阴柔之美;武术器械套路,变幻莫测、忽动忽静,呈现出一种动静结合之美。作为一名观众,通过观看武术表演,也能够感受到武术动作当中所蕴涵的文化。因而,抓住武术文化所具有的美育功能,在高校武术教学当中进行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以及表现美等多项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3.3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现如今,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快,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之下,往往容易让人产生焦虑不安、烦燥的情绪。当代大学生,他们追求新鲜刺激、渴望被认知,其情感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极易被冲动影响而支配行动。而武术文化当中所蕴涵的“贵和尚中”,武术动作当中所体现的刚柔相济,正能够改善大学生个性偏执,遇事急躁等状况,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些脾气急躁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武术练习,对其急躁脾气有一定的改善。由此可见,长期的武术锻炼,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它也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武术文化的渗透,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武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4 对大学生能力的影响分析
所谓“能力”,通常指的是在先天素质水平基础之上,在个体后天生活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之下,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是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不断地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其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大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无论是深奥的拳理,还是广博的内容都需要学生全身心地领悟。并且在武术习练过程当中,学生也必须细心体会、耐心实践,去思考,这对学生的实践、思维等多方面能力都能够起到锻炼的作用。
3.5 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有专家指出,通过体育能够展示自我、扩大交往面,还能够宣泄自身的精神压力,同时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体育活动,是清除人们心理冲突、发展运动者个性的重要方式。在武术套路演练过程当中,学生们不单是独自练习,还经常要与人切磋,自古以来也便有“以武会友,广交良友”之说。在技艺切磋的过程当中,讲究的是点到即止,这也有利于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随着学生对武术文化理解的加深,也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哲理。武术招式都告诫着人们做到阴阳平衡,并且力图让生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处于一种稳定、健康的状态之下,通过武术文化的渗透影响,学生也会以一种阴阳哲理的规律来进行人际交往。
中华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将武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修养的重要方式。综上所述,通过武术文化的教学渗透,对于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高校武术文化教学的重要程度,使其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亢宇,王文军.试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新西部,2008(5):219-220.
[2] 周海波.试论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3(8):54-57.
[3] 荣文龙.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永刚(1977~),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3.051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