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说题”是一种新型的双边教学模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真正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说题;数学教学;培养能力;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38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有感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他们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好数学。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开展“说题”的教学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又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而且改变了学生原有的数学思维习惯,适应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所以,“学生说题”这种教学模式就成为新形势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说题”概念的理解
“学生说题”是在教学改革与长期教学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双边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重要方式。“学生说题”就是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的相互补充,展示自己思维的过程。“说题”重在一个“说”字上,更活在一个“说”字上。通过“说题”,学生学会解这道题,举一反三,学会解一类题,而且从中知道这道题涉及的公理、定理的应用。
二、“说题”的意义
“学生说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学之间可以各抒己见,互献智慧,互相交流,在切磋中探讨、尝试、验证,进行思想方法的沟通,以达到集思广益和突破创新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说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取出问题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加工,然后提炼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长时间的训练下去,学生对同一类问题的分析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这种问题一出现,他们就会套用自己解决这种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分式方程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审、设、列、解、验和答”的分析解答步骤。在课后的练习中,我每天布置一个关于它的“说题”内容,先放开手让他们去探索、交流,然后在课前进行这一问题的“说题”,经过学生不断的训练,我感到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了,有些学生还形成了自己解决应用问题的独到的思维模式,到初二学习分式方程应用问题,学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说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一个个建构模型,内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进行知识间的联想、迁移、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流畅、犀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这一点对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村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说题”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力强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但对于学力较弱的学生就可能出现许多的疑惑。其次是同学间“说题”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学力强的学生还是学力较弱的学生,他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学力强的学生也许会学到别人对这一问题的其他分析及解法,而学力较弱的学生与其他同学的“说题”交流中可以解决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疑惑。最后进行“说题”展示。同学间的“说题”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获得更精彩的解题方案,而“说题”展示,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同学之间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将合作学习与“说题”相结合,可以为合作学习的开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促进作用。“说题”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享与协作。
(三)“说题”培养了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
通过“说题”使学生自己明确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也把学生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了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反思。若是正确的,就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当然,有时也会将自己对问题理解的偏差、思维的障碍、短路的节点、所走的弯路暴露给全体师生,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当场辅导,使错误得以及时改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给他们警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习惯。
三、“说题”的类型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说题”分为“即时说题”和“解后说题”两种。
“即时说题”,是拿到问题就说,没有事先准备,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可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也可以说解题的技巧。意在通过这一过程交流思维及方法,暴露解题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短路节点以及所走的弯路。这样的课堂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为教师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及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解后说题”,是指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思考,甚至是有了解答之后再进行“说题”。这种“说题”重在反思,可以说出问题解法的正、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并得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之教师的直接纠错,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总结别人好的方法,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更快捷、更好的路径,进而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四、“说题”的功效
(一)“学生说题”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每节课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说题”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说题”的过程中,当看到自己讲解的问题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掌握的时候,那种成功的喜悦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成就感必然会推动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参与度高了,必然会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暴露了学生思维的偏差,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的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
“说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显性化,使一些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错误和障碍暴露在了师生面前。这就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切实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取长补短,达到在运用中不断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
五、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设置合理的难度和梯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注意学生思维的差异,将问题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优等生解决极易问题““吃不饱”,中等生解决极难问题“吃不了”的现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鼓励,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很多学生因为表达问题,总怕自己讲错或说不完整而不敢开口。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多鼓励,给他们能够站起来的勇气。同时,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学生说题”既养成了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