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科技馆 陈坚钊
泉州市科技馆展教功能发挥的现状及思考
泉州市科技馆 陈坚钊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迅猛,人们对科学技术领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愈加强烈。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已建立或正在筹建地方科技展览馆。然而,同国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科技馆事业在蓬勃发展中迎来了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作为国内中小型科技馆,泉州市科技馆在实施展览教育中面临着场地有限、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利用率低、互动性差等诸多问题。该文以泉州市科技馆为研究对象,就科技馆的运营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日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与对策。
科技馆 展览教育 建议 对策 泉州市
泉州市科技馆于2000年12月开始建设,占地总面积9.1亩,其中建筑面积7060 m2,项目投资总计1200余万元,2006年陆续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完善,发展至今先后建立常设展厅、地震科学专题展区、学术报告厅、机器人工作室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截止到2015年底,泉州市科技馆共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成为泉州市社会公众和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主要活动阵地,也是现代侨乡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和窗口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泉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一家中小型科技馆,泉州市科技馆已远远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2.1 科普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是影响科技馆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也是困扰场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些场馆己经到了难以运行的状况。泉州市科技馆于2006年建成布展,近几年来都没有更新添置新的展品,原有展品展具破损严重,已难以满足公众的基本要求。这其中科普经费不足是导致观众人数逐年下降、科普教育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场馆设计不尽合理
由于展馆占地有限,场馆所能摆放的展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相对偏少,长此以往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有的展教设施处于完全闲置状态。其次,科技馆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展馆展品布置是否合理,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影响了参观者的最终体验,如此一来,科技馆的科普宣传教育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2.3 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科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专业市场运营人才不足是制约科技馆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例如,缺乏专业机电维修人员和展教技术人员,在展品维修方面困难较大;缺少懂市场运营的管理者,使经营业务未能有效运用市场管理方法,不能有效提高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常设展览为主体、其他多元化展览为补充的运作模式(简称“一主体、多元化”)是充分发挥泉州市科技馆展览教育功能的重要指导方针。
3.1 强化自身主体常设展教功能
规模小、展品少是中小型科技馆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这些展馆对观众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对此,泉州市科技馆可从建设特色展览和组织协调两方面着手。
3.1.1突出特色,提高公众吸引力
东莞市以明显的集群特征,获得了“国际制造业加工基地”美誉,因此,东莞市建立以制造业科技和信息科技的主题科技馆。泉州地处诏安—长乐地震带,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一旦台湾发生地震,在泉州同样能感受到震感,因此在泉州地区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结合这一客观因素,泉州市科技馆展馆设有“地震科学专题展区”以及全国首个地市级人工地震模拟平台,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一个体验与感受地震的重要平台,深获广大公众的喜爱与肯定,这也成为了泉州市科技馆的一大标志性项目,被国家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3.1.2多方动员,组织各类人群参观
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要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在做好广泛宣传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地动员组织各类人群参观,以达到最佳效果和目的。一是泉州市科技馆可联合市教育局、地震局、环保局、关工委等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展,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生春秋游主要目的地;二是联合泉州有关部门组织动员五类重点人群到泉州市科技馆参观学习。
3.2 开展多元化的展教活动
除常设展厅外,多元化展教活动是对主体活动的必要补充,泉州市科技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临时性展教活动
资金有限是困扰中小型科技馆常设展厅规模化更新改造的一道重要阻力。固定的展览模式不仅使得群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无法满足人们对科学领域的探索欲望。近几年,泉州市科技馆开设了 “恐龙及古生物科普展”“人体科普展”、“航空航天探索科普展”“汽车与安全”“低碳生活”“玩具中的科学”“食品与安全”等专题展览活动,并且获得良好口碑,科技馆参观者中约30%的观众出于参观专题活动的目的前来参观。
3.2.2科普流动巡展活动
科普流动巡展活动主要协同专业科普巡展企业,将本展馆展品(展具)输送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山区地区,这不仅进一步拓展了落后山区中小学生科学文化视野,同时实现了展品(展具)的有效利用。截止到2015年底,泉州市科技馆在辖区内9个县(市、区)组织近百场科普流动巡展,总共接待观众累积1800万人次。
3.2.3临时性专题展活动
近几年,泉州市科技馆在春节、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专题科普展教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前来参观。由于定期开展各种专题展览活动,泉州市科技馆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科技馆的科普宣传教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3.3 结合现状,不断优化运作模式
资金和影响力共同制约了中小型科技馆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此,加强同有关部门或社会各界尤其是与企业合作,是展教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3.1加强同相关业务部门合作
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对泉州20多所中小学进行的随机抽查结果,超过50%中小学生有过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的经历。泉州市科技馆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同相关业务部门合作,将科学技术课程、科学技术理论和科技展教活动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3.3.2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
科技馆可与某些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办展,为这些企业提供展厅,企业为展会活动提供经费,这样不仅可以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展会,同时也能够有效减轻科技馆的经济负担。近五年来,泉州市科技馆联合相关企业开展流动巡展,主要通过巡展冠名、舆论宣传、产品推广等模式,不仅有效弥补了科技馆展费不足问题,而且使企业与科技馆实现互利共赢。
4.1 向多方争取运行资金
采取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资为辅的经费运营管理体系对泉州市科技馆的正常运营极为重要。泉州市科技馆可充分利用现有媒介推广资源,为科技馆事业营造全社会关注与支持的良好发展氛围。泉州市科技馆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可参考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立足泉州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财政制度,具体包括设立基金会、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度财政资金必要开支中,需将科普场馆事业专项经费纳入体系建设中,并且该经费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进行及时调整。
4.2 建立健全制度建设
4.2.1常规制度
为完善科技馆管理,我们应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自开馆以来,泉州市科技馆结合实际运行情况,配合泉州市科协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帮助本单位干部职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凭”,从而为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4.2.2特色制度
2013年,泉州市科技馆开始实行“五四三二一”制度方案,“五定”即定人、定岗、定职责、定任务、定进度,在一定期间制定具体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节”即每一年针对五一节、“5·12”、六一节、国庆节等四个不同主题的纪念日,整合资源,开展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科普活动;“三项”即开展机器人培训、科普乐培训、科技小制作培训等其他相关科技培训,激发青少年科学创新思维;“双向”即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巡展机制,扩大社会科普受众面;“一馆风”具体指的是泉州市科技馆精神风貌,是本单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建立,并为本馆大部分员工所认可且遵守的特有风格和风尚。
4.3 注重科技人才培养
4.3.1提高科技馆自身人才素质
科技馆领导和管理层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本馆整体运营水平,同时直接影响到干部职工素质水平高低。全体干部职工需及时给自己“充电”,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水平;另外,全体干部职工应主动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同其他场馆分享工作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实现全体干部职工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我国高校可增设“科技馆学”学科,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培养科技馆所需专业人才。
4.3.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讲解员在帮助观众理解展品内容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科技馆并未设立该岗位,泉州市科技馆也不例外。事实上,科技馆所展览的展品往往具有互动性特征,即观众可亲自操控所参观的展品。在观众动手操作前如果能有一个人给予专业的指导,这将进一步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参观热情,讲解员的讲解使得观众的理解和记忆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讲解员是科技馆顺利运营不可或缺的一员。讲解者在展开相关讲解工作前首先应对所讲解内容熟知,这将有助于观众更快、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科普知识。
4.4 大力提升科普教育的力量
4.4.1提升临时科普展览的质量
国外科技馆结合当今社会热点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开展临时性展览活动,这些展览活动获得大批观众的喜爱与支持,因此泉州市科技馆可参考和借鉴国外做法。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展览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科技馆展教功能,这是因为这些话题往往取材于社会,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当观众们带着兴趣去参观展览时,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4.2提升展览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国外科技馆相比,我国国内科技馆应进一步加强同群众互动方面的工作。部分科技馆展馆由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科普魔术和马戏表演。这些表演往往融入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在艺术表演过程中,将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激发群众参与表演的热情。为了进一步缩短群众与展馆之间的距离感,泉州市科技馆可邀请一些具有表演才能的演员或志愿者在展馆内开展演出活动。
4.5 深化与学校的合作
4.5.1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
学校和科技馆两种资源有效整合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完善的衔接平台。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科技馆联合学校联合开展理化实验,实验内容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些活动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泉州市科技馆应根据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教育大纲,进一步扩充本馆展品。
4.5.2积极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
为了进一步推广科普知识,除直接参与外,展馆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与中小学院校联合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活动。除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外,还可针对现有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与创新,例如组织开展夏令营、科普讲座、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吸引到科普活动中来。
4.5.3加快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广青少年科技活动,仅仅依靠科技馆有限的人力资源毕竟十分有限,因此需加快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大部分院校并未配有专业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成为青少年科技活动进一步推广的重要“瓶颈”。所以,科技馆应加强同高校合作,在校内培养一支专业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辅助高校对整支队伍开展相关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辅导员整体水平。
[1] 科技馆发展现状调查[N].科学时报,2009-07-22.
[2] 郭成钰,武莉.浅谈科技馆专题科普展览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A]//北京:2009(北京)科技馆国际论坛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276.
[3] 吴晓龙.科技馆展品选择和设计的原则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53.
[4] 王晓帆.现代科技馆应重视与企业合作[J].科技馆,2008(1):20-23.
[5] 伍振家.非省会城市的中、小科技场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科技馆发展论坛,2007(10).
[6] 肯颜玲,何丹,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