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评述

2016-07-15 07:29冀沙沙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康复科河南焦作45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冀沙沙(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0)



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评述

冀沙沙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儿52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治疗联合针灸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采用肌力评价标准及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对患儿上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2.0606,P<0.05)。结论 针灸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状态的细胞活化,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在发育时期内,出现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在临床中,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患儿伴有癫痫、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等,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在临床中可将小儿脑性瘫痪分为迟缓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痉挛型[2]。小儿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为1.6‰~4‰,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致病因素有感染、颅内出血窒息宫内缺氧、低体质量、早产等[3],近年来我国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此次研究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联合针灸治疗,从而研究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儿52例。观察组52例患儿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1.32±0.84)岁。对照组52例患儿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1.52±0.67),两组患儿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推拿、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针灸给予观察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方法如下: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针灸治疗一般分为头针和体针,头针主要是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采用针刺疗法对刺激区进行针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头针的取穴方面,主要以对侧运动区为主;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运区;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选取好刺激区位置,然后快速进针,将针刺入头皮下或肌层,刺入时应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然后快速持续捻针,要求捻转200转/分以上,在一般情况下,捻转2~3 min即可达到对刺激区进行刺激的刺激量和刺激强度,如果患儿出现出汗、胀、麻等情况,应休息5 min,然后再进行捻转2~3 min,然后休息5~10 min后起针。1次/天,治疗20 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可让患者休息10 d,然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在体针的取穴方面,头面部的穴位主要以风池、人中、太阳、印堂、百会、翳风、地仓、下关、迎香、上星等穴位;上肢不的穴位主要以后溪、合谷、外关、曲池、少泽、内关、手三里等穴位;下肢部的穴位主要以涌泉、三阴交、足三里、风市、环跳、昆仑、承山、阳陵泉、秩边等穴位。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治疗时,穴位不可取穴过多,一般选取1~2个主穴即可,然后可选取其他配穴。对患儿每日针灸1次,治疗2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可休息10 d,然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评价分为肌力的评价标准和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的评价采用肌力评价量表[4]。疗效标准:①痊愈: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达到5级;②显效: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提高2级以上;③有效: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提高1级;④无效: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未提高。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表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下肢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为t检验;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之间,对比治疗效果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52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中,17例患儿治疗效果为痊愈,23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显效,9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有效,3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无效,观察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52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中,9例患儿治疗效果为痊愈,13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显效,6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有效,24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无效,对照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2.0606,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3 讨 论

小儿脑瘫在儿科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我中医中小儿脑性脑瘫属于“五硬”、“五软”、“五迟”的范畴,属于儿科难治症[5]。所谓的五硬是指患儿肌肉硬、手硬、脚硬、口硬、头颈硬;所谓的五迟是指患儿语迟、发迟、齿迟、立迟、行迟;所谓的五软是指患儿肌肉软、手软、脚软、口软、头颈软。我国中医认为小儿脑性脑瘫病因可分为三类,即外伤性、后天性和先天性[6]。外伤性是指患儿在受到各种因素对脑部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小儿脑性脑瘫。后天性是指患儿刚出生后,神气怯弱,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不当,从而导致患儿发生疾病,致使脑髓受到损伤。先天性是指患儿父亲精不足,患儿母亲血气虚,从而导致患儿在胎儿阶段时禀赋不足,精血亏损,从而导致脑髓没有得到及时的充养;或者时由于母亲在怀孕过程中,受到惊吓或产生抑郁,使得胎气扰动,最终导致胎儿胎育不良。

针灸治疗,是一种能够通过针刺的方法进行强刺激,从而使处于睡眠状态的脑组织细胞再次活跃,通过针刺的方法对脑细胞进行刺激,能够有效加速患儿血流,从而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复苏,甚至可能会达到正常脑细胞的代偿作用。

此次研究,给予观察组小儿脑性脑瘫患儿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小儿脑性脑瘫患儿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3.85%,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充分说明,针灸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状态的细胞活化,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学军.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10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 28(7):18-19.

[2] 刘建.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 (9):267-267.

[3] 邓柳玉,熊小翠.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28-30.

[4] 朱德军,袁婉丽.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3,19(5):73-74.

[5] 贾云革.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预后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83-84.

[6] 姚志勇.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46.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225-02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