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蓉蓉
【关键词】“互联网+”;作业优化;知识阅读;视听赏析;操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69-01
数学作业贯穿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它是反映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主要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其功能和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当前,“互联网+”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基础教育应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接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应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作业充分融合,从而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发展。
1.知识阅读型作业。
知识阅读型数学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数学知识、拓宽知识面,阅读的素材主要包括数学故事、数学寓言、数学典故等。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数学作业超市”(即阅读数据库),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超市”中自由地“点单”阅读。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长,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业负担;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就会流于形式。(2)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可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设置较为详细的导读提纲;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精减导读提纲,减少讲读,引导其主动、广泛地阅读。
2.视听赏析型作业。
视听赏析型数学作业是指学生通过观看音频影像资料来开阔视野,提高数学素养,观看的音频影像资料主要包括数学家人物介绍、名题赏析、数学科教片、数学生活习题讲析等。这类作业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便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比如: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可以这样布置作业——播放动画片段:喜羊羊它们在羊村待得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村长慢羊羊就带领它们,一起去大城市看看,从羊村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城市,你认为聪明的喜羊羊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3.口头交流型作业。
口头交流型数学作业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来训练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些数学问题,并派出学生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课后,则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并布置相关主题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口头交流型数学作业的主题要有吸引力,还要平衡到全体学生。
4.操作实践型作业。
操作实践型数学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显现,这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了“梯形的面积”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导、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作业: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旋转180°,并将它们平移到一系列动画场景,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形的剪切、拼图、旋转、平移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直接实现,通过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勇于探索“未知地带”,开辟新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梅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