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构建

2016-07-14 08:27刘向永王萍
江苏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学习系统

刘向永 王萍

【摘要】自带设备(BYOD)学习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入口。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包含三个方面: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内容和智慧学习活动。这三者相互交融,形成了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的立体模型。

【关键词】BYOD;智慧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07-03

【作者简介】1.刘向永,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无锡,214122)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2.王萍,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无锡,214122)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移动时代。移动设备价格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小,使得学生自带设备进入学校开展学习活动成为可能。自带设备(BYOD)学习逐渐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常态。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等将BYOD称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入口。有人说,自带设备主要是解决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短缺问题。其实,BYOD不仅仅解决了资金、设备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生态,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本质,使得传统教育走向智慧学习。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主要可以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等三方面进行构建。

一、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

智慧学习不单单是某个方面的改变,它还立足于系统观视角下的整体性变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等人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1]BYOD能够贯通校园内外、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构造了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环境,实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

2015年12月10日,美国教育部公布了名为《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的2016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6),文中明确提出:“确保师生有宽带能接入互联网,且有足够的无线连接,校外也应拥有和校内一样的网络访问设施。无论校内、校外,要确保每个学生和教师至少有一个能够使用的上网设备,且有相应的软件和资源,能够开展研究、沟通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及合作等活动。”[2]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信息终端设备,教育信息化的这些举措都无从谈起,所以实现“互联网+教育”,要从学生BYOD开始。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环境主要可以实现泛在学习、情境感知学习与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等。

第一,BYOD能够实现泛在学习环境。“未来的教育,可以做到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从任何人那里学习。”这其实就是泛在学习环境。基于BYOD,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既可以在校内进行学习,也可以在校外的场所进行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互动。BYOD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地携带移动设备,使得泛在学习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成为常态化学习形式。

第二,BYOD能够实现情境感知学习环境。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万物都可以实现感知与物联,这就为情境感知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可能。BYOD支持学生随时携带移动设备,可以轻松实现情境感知环境,可以使学习者感知到教学活动物理位置信息等。比如:在校园内不同树木上都可以粘贴二维码,学生可以携带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然后学习到树木的相关知识。BYOD可以使得真实环境变成可以探究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台湾师范大学开发了大溪老街行动学习系统,能够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功能,根据学习者的所在位置,提供其所需的动态与环境结合的实时信息,来协助学习者完成任务。学习者携带移动设备,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移动,在与空间有关之需求产生时,经由定位系统自动决定学习者实时的空间位置,并由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后台应用系统的资料,实时给予学习者相关信息。

第三,BYOD能够更好地提供个性学习环境。真正的学习者的潜在需要是符合个性化的需要。BYOD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跟随着学习者,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需要。对于学校而言,BYOD不仅仅指设备,还指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有了BYOD之后,学习者的个性化数据可以被及时获取,教育者也就可以根据不同认知特点等个性化特征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诊断,并据此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同时,BYOD使学生和教师能更高效地使用工具、各类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二、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内容构建

BYOD的建设有助于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但环境建设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支撑技术。如果我们将BYOD用来支撑应试教育,那么,BYOD的建设只能适得其反,反而丧失了它的应有之义。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呼唤着学习内容的智慧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呼唤着人们从“愚笨”教育走向“智慧”教育[3]。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内容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追求全局性理解。以往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数量,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哈佛大学戴维·珀金斯教授在其《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中提出了全局性理解。全局性理解改变了学生学习了大量知识,却难以形成知识内在联结的状况。智慧学习要先启动学生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于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的反复演练,一磨再磨。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就要追求全局性理解,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认知与创造工具强化全局性理解,能够真正实现学会知识、用好知识。

第二,追求知识的情境化应用。当前,学生学习了很多客观知识,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难以真正地将其应用,造成了知识的去情境化,成为死知识,难以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地应用知识。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灵活运用自己已掌握甚至未掌握的知识,用以改善自我机能及生活的能力。BYOD将能够在课外使用移动设备,将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生活和学习情境中,构建了学习者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真实情境,能够与专家、教师、同学以及其他人士进行互动交流,真正地实现了学习被镶嵌运用在知识情境当中,使得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

三、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活动构建

自带设备学习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技术也不单纯是工具,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多样的变化。学生们不再只会接收知识,还会通过协作交流、探究创造等形式进行学习。BYOD不会自动改变学习生态,需要教师进行智慧学习活动设计。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活动需要改变传统的技术只服务于教师教学的局面,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BYOD的智慧学习活动需要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任务驱动式活动。信息时代,由于人们面对的媒体形式多样化,人们越来越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于某一项活动。教师不能只是消极地看到移动设备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这一现象,而应该积极地寻求方法与策略去解决问题。基于BYOD的学习活动设计要注重任务驱动,让学习者的认知资源聚焦于任务。学习者使用BYOD来围绕某个具体任务开展学习活动,能够为了完成任务而有效地利用技术,成为技术工具的主人,不被技术工具异化。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促进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有效利用技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自我监控者。

第二,社会性学习活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将不再是基于个体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化、网络化学习。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就是个体跟信息源之间建立动态的联接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构建社会认知网络,促进学习者学习。如今有了BYOD之后,学习者将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在学校学习时,学习者可以与校外专家、社区人士互动。在校外学习时,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及时与同学协作,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BYOD将帮助学习者建立社会化网络,分享观点,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第三,全过程性评价活动。BYOD将评价贯穿于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不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课上或课后,而是提供了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全过程学习分析。BYOD真正打通了学校和家庭壁垒,贯穿了课内和课外。通过信息化手段,教育者更容易采集到学生全过程的个性化学习数据。有了全过程性学习数据后,学校和教师就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风格,关注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并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说:“最好的技术是消失在生活当中的技术,最好的学习是什么?跟我们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最好的学习是跟我们生活交织在一起,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按需供给学习。”[4]BYOD就是将设备融入学校和家庭中,融入教学和学习之中。要想让BYOD真正能够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协同努力,实现一个无缝衔接的智慧学习系统。BYOD会推动教育向前改变,社会因技术而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王萍.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美国2016教育技术计划内容及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87-89.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4]余胜泉:未来学习到底啥样?智慧教育的8大特点[EB/OL].(2016-01-25)[2016-04-03].http://learning.sohu.com/20160125/n435903430.shtml.

猜你喜欢
智慧学习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以生为本构建语文慧学课堂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智慧学习”提升党员教育的科学性与信息化水平
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云班课实现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