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问题的研究

2016-07-14 01:38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马维娟
中国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成因审计工作主体

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马维娟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问题的研究

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马维娟

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审计风险研究的最终目的,通过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审计的权威性,建立良好的审计环境,推动审计主体的建设,进而保证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稳定发展,所以审计风险和防范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在对审计风险具有较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两方面展开研究。

审计风险 成因 防范

审计风险即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进行过程中,因审计操作不当或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失误,作出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对审计对象及其相关各方主体造成了经济损失,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审计主体承担其后果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有利于纠正审计人员的审计态度,推动正确审计评估的落实。

1 审计风险的成因

1.1 主体方面

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或具有权责的审计人员构成的审计机构,由于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具有较强烈的不确定性,所以主体方面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 审计人员

审计机构领导人员方面,在制定审计决策时,如果个人素质较低,决策将会使审计活动陷入被动,提升审计风险的概率;在针对审计决策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人员结构、制度建设、现场管理等工作中出现失误也会加大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1]。一般审计人员方面,如果其个人对审计岗位的认识和热爱程度、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奉献精神等都不能满足审计活动的实际需求,将加大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多个一般审计人员构成审计小组时,如果小组内的人员缺少足够的高素质审计人员或知识结构没有实现最优配置,不能满足审计活动需要,会加大审计风险。

1.1.2 审计机构

当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活动时,需要审计业务操作规范制度、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审计机构教育培训制度、审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提供保障,当任何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时都会加大审计风险;而且审计机构在参与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发生缩减审计力度、制作虚假报告等违规行为也会加大审计风险。另外,如果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忽视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之间的负相关性,受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范围或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影响,一味的缩减审计成本,造成审计成本相比审计工作量严重不足,这也会加大审计风险[2]。除此之外,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设计的过程中盲目、随意编制审计方案、缺少明确的责任分工,在法规运用的过程中随意越权使用或引用已经失效的法规、不合理应用法规,随意使用审计方式方法,忽视审计文书表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审计操作也会加大审计风险。

1.2 客体方面

客体即审计活动的对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审计活动对象,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虽然现阶段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粗放,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都更侧重于形式,使内部控制并未真正落实,加大审计风险[3]。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经济主体经营活动向多元化方向不断深化,跨区域经营活动不断增多,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使审计活动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而且审计活动的内容也从财务收支状况审核,向资产负债、损益、利益分配等更广泛的范围扩展,审计过程的复杂,提升了审计风险[4]。最后,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化应用,在企业中出现了传统审计活动所不包括的新业务,如企业并购、证券投资等,而且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反审计的行为也向信息化、智能化、隐匿化方向发展,这也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另外,虽然现阶段我国《审计法》明确被审计对象有向审计机构提供资料的义务,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审计对象的配合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审计机构不能对不确定因素准确识别并作出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很可能加大审计风险、浪费审计时间,甚至造成审计方案的不合理,加大审计风险[5]。

1.3 环境方面

审计风险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由于审计内部环境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或机构风险,所以此处只针对审计外部环境风险进行说明,审计外部环境风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3.1 法律环境方面

审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指直接对审计主体行为、职能、权限等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如《注册会计师法》等,和审计主体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所利用的法律法规,例如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财政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此部分法律法规范围非常庞大,近年来虽然我国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健全,使审计活动的法律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会不断面临新的法律问题,我国法律仍存在不健全的问题,法律环境的不健全加大了审计风险[6]。

1.3.2 经济环境方面

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社会生活和经济主体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经济主体会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经济主体中包括审计主体;而且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具有显著的周期性,会导致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加大了审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提升审计风险。

1.3.3 审计执法环境方面

受审计人员对法律认知不足、民众法制监督意识不强、审计体制独立性较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审计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加大审计风险发生概率。

1.3.4 审计行业市场环境方面

虽然现阶段社会审计已经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但现阶段社会审计市场管理机制并未真正形成,导致部分社会审计进行行业或区域垄断,加大了社会审计之间的竞争性,盲目的竞争必然加大审计风险[7]。

1.3.5 审计的社会环境

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审计报告、结果等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地方政府甚至直接结合审计结果制定区域发展决策,社会审计责任的不断加大,必然导致审计活动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审计风险加大。

2 审计风险的预防

2.1 全面认识审计风险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在深入研究审计风险、构建完整的审计风险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审计风险培训,扩大审计风险宣传范围,使审计人员切实认识到审计风险在审计工作中客观存在,并有意识地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通过有效的方式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其次,针对审计机构中的领导者在进行专项审计风险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使其全面认识审计决策中可能引起审计风险的行为,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意识的避免或加强,以此缩减审计风险。必要时为保证审计风险培训效果,可以将审计风险培训效果与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以此提升审计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2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决定,审计人员队伍构成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审计事业的实际需求,所以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队伍成为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审计的性质决定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客观辩证的思想,能够在参与审计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其专业理论和经验客观辩证的分析、观察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其次,由于审计的落实需要法律法规做支撑,审计人员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和应用能力,在参与审计活动的过程中,降低因法律越权使用、错误使用或引用已失效法律等造成审计风险的概率。最后,审计自身的职能决定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并灵活应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例如其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而且对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等都要有较深刻的体会和较灵活的应用。除此之外,审计活动通常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其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审计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单纯依靠审计人员自主学习难度较大,审计机构应通过制定切实合理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合理地安排审计人员培训体系,使审计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提升。

2.3 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审计风险管理

首先,利用《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对审计主体参与审计活动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在审计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以此缩减审计风险;其次,审计部门内部要围绕审计工作制定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监控制度、审计失误处罚制度等,使审计人员的行为在审计机构内部得到规范,以此防范审计风险;最后,结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确定可以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定量,以此使量化模糊的审计工作质量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值得到反映,使审计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有针对性的强化的同时实现审计风险防范。

2.4 通过改革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审计管理

随着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反审计技术逐渐深化,传统的详细审计法和抽闲审计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出现并得到迅速推广,此方法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点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对象的财产保全和会计记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通过针对性的详细考证确定其问题的方法,其对缩减审计工作量、提升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在信息科技不断深化和推广的过程中,审计机构应尝试将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审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系统在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共享数据等方面的优越性提升审计水平,缩减风险。

2.5 优化审计活动外部环境

首先应加强我国法律环境建设,对审计机构、人员的责任问题在现有法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明确,对会计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其次,在审计经济环境方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使审计机构真正的在市场竞争中认识到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通过在市场中对审计方法的探索和优化,提升审计风险防范能力[8]。另外,加强审计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切实认识到防范审计风险对国家、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的重要性,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审计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落实。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审计风险来源于审计主体、客体、环境三方面因素,其不仅导致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对审计主体及其相关主体、审计自身权威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其有效预防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陆桂娟.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2.

[2] 赵婕.国家审计风险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4.

[3] 王加宝.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 王海燕.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交通财会,2013(02).

[5] 彭飞.政府绩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6] 苏少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

[7] 路珂.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4(12).

[8] 房素芳.试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

F239.1

:A

:2096-0298(2016)03(c)-061-03

猜你喜欢
成因审计工作主体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