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晋剧梨园风华,爱民尚义
——晋剧《于成龙》赏析

2016-07-14 13:09庞亚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太原030001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于成龙

⊙庞亚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太原 030001]



赏晋剧梨园风华,爱民尚义
——晋剧《于成龙》赏析

⊙庞亚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太原030001]

摘要:本文从晋剧《于成龙》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全戏故事结构的安排、演员出色的表演、音律组合和唱腔美感方面入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后续在剧本的创作思路、演出方式和如何拓宽受众面、激发现代观众对晋剧热情三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晋剧欣赏《于成龙》戏曲评论廉政

随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廉政”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三晋文化同样注重“重德重廉”,历史上更是涌现出诸多廉政官员,其中,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评为“天下廉吏第一”。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学习山西名人于成龙廉洁自律的精神指导下,由郑怀兴编剧、曹其敬导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一团创排的《于成龙》面世。该剧主要讲述了被革职后的于成龙,回乡前受湖广巡抚所托,安抚啸聚山林的百姓,最终使被迫落草的百姓归顺的故事,以此倡导于成龙“心系百姓、勤政清廉”的为官精神,重塑山西廉政形象,积极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

一、晋剧《于成龙》赏析

1.题材选择之妙面对当前廉政剧政治口号属性过强的局面,晋剧《于成龙》无疑在选题和创作方面为倡廉戏曲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编剧郑怀兴并没有直接选取于成龙在为官时期的故事,而是剑走偏锋,选择了他在被贬为布衣后安抚百姓的故事,而在整个故事架构中,于成龙之所以能成功,清廉的官声则成为其劝导聚啸山林百姓的基本前提,相对于直接描写,从侧面对于成龙的形象进行表现则显得更为有力。

此外,郑怀兴在选材时,坚持“戏为戏写”的基本创作原则,在整部剧的讲述过程中,于成龙不再是“官”,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基本的“人”去进行表现。从“人”的基本情怀和性格角度出发,写于成龙的仁民爱物,而非加入太多非戏剧的杂念,没有使这部历史人物剧背负太多戏剧之外的因素。因此,这样的选题对观众而言,不易触动其对政策宣传剧等敏感标签的抵触情绪,将廉政主题的宣传化于无声之处,巧妙地规避了廉政戏、主题戏泛滥的戏曲编剧潮流。

2.剧情结婚之精尽管晋剧《于成龙》是在政策号召下所做,但放弃了急功近利的创作模式,而是选择单纯的讲述于成龙在被贬布衣后的故事,把作者的现实情怀与对社会的思考注入作品之中。

首先,在剧情起始阶段。《于成龙》突破常规,在开场后不到半场剧情就已经进入故事的核心,而他的廉洁奉公也采用了第三方的叙述方式,从仆人口中透露给观众。这样一来,剧作者通过快节奏的剧情设置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来。

其次,剧作者通过百姓对于成龙的态度及其对群众的号召力,从侧面烘托出于成龙廉洁的名声在百姓心中留下的印记。这种结合了仆人和群众的多层表述方式,避免了单一自我叙述的枯燥性,使整个故事情节更为饱满,更抓人,让观众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对于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再次,于成龙的出场方式也颇值得玩味。戏直接从于成龙被脱去官服开始,穿一袭白衫,提一壶薄酒,乘一叶孤舟,只带着一个随从和一些散银,两箱书籍,这些仅有的家当,体现了其为官十三载的贤正;在唱词内容安排上,被罢免后的于成龙独立船头,畅想着未来自酿老酒、陪伴母亲、煮长山药的日常生活,从其达观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其洒脱的人生观和文人情怀。

最后,剧情推进到高潮时,本答应下山的刘君孚没有按时出现,郑怀兴脱离传统剧目中高潮时主人公抒发悲愤和豪壮之情的推进方式,为于成龙安排了三刻钟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通过“一路上黄泉慢慢哪有酒店,临终前当最后解饮酒馋……”①等唱词的安排,凸显其淡泊的心态,最终都不曾对百姓有一丝埋怨,借用酒文化在士大夫群体中的重要作用,使于成龙的这一形象使其在完成使命、泛舟离去后,其精神仍能令观众久久回味。

3.唱腔形体之美《于成龙》这部剧由晋剧表演名家、著名女老生谢涛担任主演,其游刃有余的表演方式和荡气回肠的唱腔成功地塑造出了于成龙心系百姓的人格魅力。谢涛从《范进中举》《傅山进京》,到《于成龙》创造了其在晋剧表演中的新高峰。谢涛唱腔灵活多变,自由洒脱,在初出场时,采用悠远绵长的唱法,唱出了于成龙被贬后淡然超脱的心态;随后,谢涛发挥女老生所具备的俏皮一面,用其手拿酒壶的表情和眼神表达出了一个嗜酒之人对酒的爱,把一个人基本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为饱满和活灵活现。

在于成龙上山劝民的过程中,当他看到往日的乡亲,唱出“一群荷锄种田汉……骨肉分离甚悲哀”②的感叹,通过谢涛神情的唱腔,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位廉官对百姓深沉的爱;当尚善要上山围剿时,谢涛更是伸开双臂,单腿跪地,左拦右挡地劝告阻拦,表现出作为一介文人,为百姓低下他高贵的头的无奈,谢涛用其形体的美展现了于成龙为保护百姓内心的坚守和坚定。

在核心唱段中,谢涛将“平板”和“散板”的唱腔结合起来,利用山西梆子“低回婉转”“苍劲凄凉”的特质,唱出“收拾民心非凭剑,须赖官吏公与廉。对民暴虐终有报,天虽默默都在看!”把于成龙爱民尚义的人格光芒随着全剧高潮的到来推向更深的境界。

在《于成龙》中,谢涛把奔放激昂和幽默洒脱完美结合起来,立体地塑造除了于成龙这个人物。独木难成林,本剧把优秀的剧本、出色的导演和演技精湛的艺术家结合起来,将晋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但是这部戏也并非完美得不可挑剔。例如,在刘君孚这一人物形象设计上,此处更多的是对于成龙英雄形象的塑造,表现在其对刘君孚的质问和对百姓苦口婆心的劝导中,但不免有损刘君孚这一领导者的形象;其次,在舞美设计方面,全剧的舞美背景设计、转换太过单一和简单化,缺乏多元化的动态变化;最后,文化元素植入方面,作为一出山西剧目,在剧情中插入黄河水、吕梁山等文化元素也稍显牵强。

二、后续晋剧发展的反思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浓缩了文学、音乐、表演等众多艺术门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基本道德观和审美观的塑造,但是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受到泛娱乐化的影响,戏曲的爱好者不断减少,其影响力也不断减弱。晋剧《于成龙》的成功上演对戏曲分析者而言,也提出了诸多值得反思之处。

1.写纯粹的戏本目前,戏曲的创作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主旋律的影响,类似的剧目往往会在某个时期纷至沓来,在戏曲市场同质化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观众对同类剧目的反感情绪。

例如当前的反腐剧,很多类似题材的戏曲戏剧虽然在内容和题材上各有千秋,但其唱词和念白等都难以摆脱口号式的束缚,特别是部分历史剧,会在某些片段进行大刀阔斧的具有现实意义和现代化色彩的加工,给人一种不加中央文件的反腐口号就不是倡廉戏曲之感,鲜见纯粹的、现代修饰性较弱的纯粹剧本。很多剧目或剧团更是受到经费来源的限制,导致出现其剧目带有很强的政治宣传色彩,虽然数量较多,但艺术性却难以提高的现象。这种意识植入痕迹明显、服务于政治的特征也导致了这一类剧目很难在观众中赢得市场,很难实现其根本政治宣传目的的尴尬局面。

在泛娱乐化的当下,只有剧作者本着“戏为戏作”这一初心,从观众的角度去观察和体悟生活,创作更多来源于百姓生活的剧作,才是戏曲作品未来应该走的正道;剧作者不能仅仅站在内容购买者的角度进行剧目的创作,还应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创作出故事性强,对观众新引力强的剧作。在创作主旋律类戏曲时,剧作者也可借鉴《于成龙》创作模式,将主旋律内容通过细雨润物的方式贯穿于剧情之中。

2.做走心的演出现代社会,年轻表演者的生活被现代生活的巨大诱惑包围着,很多人甚至将戏曲表演仅仅作为自己的职业,放下了文化传承和文化感召的责任感。因此,对于戏曲表演者来说,如何重新审视新时代下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如何定位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戏曲演员只有摆正自身的心态,才能潜下心来,在台下不断磨炼自身的唱腔、表演时的神情的运用及舞台走位和体态等细节,才能不断地在自己的表演过程中进行修缮和创新,最终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让其感受到传统戏曲在新时代所迸发出的诱人光辉。

3.拓广泛的受众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戏曲受众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电影、话剧、游乐场等快节奏、产业化的文化产品当中去,特别是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如何拓宽戏曲在现代人中的受众面,成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推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但活动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重形式而轻内涵。此外,高校的戏曲教育推广面较小,高校学生了解戏曲的机会往往较少。

以山西为例,我省虽然有丰富的戏曲资源,但其与省内各大高校间的交流却较少。在山西培育晋剧受众市场的过程中,可尝试组织一些校际巡演活动,增加年轻受众接触戏曲的频率。此外,进行戏曲经纪人的培养,例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进行文化经纪课程教育时,可尝试让学生与戏曲市场结合起来,通过其专业的经纪运作手段,充分开发和拓宽戏曲受众群体。

①②晋剧《于成龙》选段。

作者:庞亚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于成龙
廉政文化之路从学习于成龙开始
艺术化呈现中“于成龙”形象的真实性塑造
“第一廉吏”于成龙
当一任好官易,当一世好官难
向于成龙学做人
电视剧《于成龙》中央8套收官
“问题干部”于成龙为什么“能”
于成龙智破劫杀案
晋剧《于成龙》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