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大多数教者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那些精美的课文驻足欣赏,而对于教材中的“目录”“封面”“生字表”等这些教材中的“边角料”却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只要将那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读透了,就是钻研教材的真谛。殊不知,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课文编写体现着编者的思想,但编者的编写意图也渗透在了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中。这些“边角料”,内容看似简单,但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下面笔者就针对苏教版第六册的语文教材,谈谈对“边角料”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欣赏封面,链接文本,陶冶情操。
封面虽然处于课本的最显要的位置,但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书本的封面好比女人的面容,除了美观以外,能充分发挥五官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材的封面,除了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得到视觉的享受,还能突显本册教材的思想主题。第六册教材的封面是两个小学生来到美丽的树林里,亲自放飞笼中的小鸟。放飞的小鸟展翅飞翔,小伙伴欢呼祝福,林中的小鸟们悠然自乐。整个画面弥漫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味。把这幅图用于封面,想必编者希望通过这幅图突显本册教材的思想主题: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应课文,学生学完后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其中的思想,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这些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并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相通的思想内涵。所以针对这一特点,教者可以把握封面这一思想载体,引导学生学文后以“欣赏画面”“对比感悟”“口语交际”“拓展练笔”等方式充分运用封面,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升华情感。这样巧妙地链接,很容易开启学生体验之泉眼,激发内心丰富的情感。
二、读懂目录,把握主干,化“繁”为“简”。
“目录”居于课本之首。多数教者只是用它作为查找页码的参考,能认真研究和应用“目录”的极少,这与“目录”的“之首”地位实不相称。静下心来,仔细地读读这目录,不难发现教材目录是教材内容的总纲,是教材知识体系的主干。因为它将一本语文书中20多篇课文,8个练习,8篇习作等内容,以课题的形式简单而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将“繁杂”的内容组合得“精简”起来。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比较肤浅,这就要求教者善于教会学生读懂目录,能借助目录建构认知结构,清晰地通过目录掌握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最合适的使用时机就是开学新课前和期末复习时。新课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来了解一学期将要学些什么,明确全书内容、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做到“纲举目张”,为下面深入地学文做好有效地铺垫。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教学主题,如第六册书中的第二单元课文是《微笑着承受一切》《雪儿》《花瓣飘香》,这3篇文章编者意图就是通过让学生品读这3件语言简单平实的小事,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明确编者意图,以后的学习就会简单许多,学生定会在前后学习中,逐步深化对主要人物、文本,乃至对自己的一个新的认识,更好地实现人文浸染。复习阶段也可以借目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在比较中复习,从而加深印象,再一次将“繁多”的学习内容变得“精简”,既提高了复习效果,又使知识概括化和条理化,一举两得。
三、巧用生字表,集中记忆,激趣助学。
教学中,教者往往侧重于抓住课后注音的生字进行教学,而对编者刻意安排在课本尾页的“生字表”不屑一顾。其实,编者在编排时将每一课的生字整理总结成表,目的就是方便教者在学完课文后对生字进行复习与巩固。
翻开“生字表”,我们发现这里的生字就是将教材中所有课文中的“要学会写”和“只要求认识”的生字逐课排列起来,它包括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两大方面。这些内容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似乎对推进教学效果也不起多大作用,但细琢磨起来,这个“生字表”如能巧妙运用,定能将枯燥的生字复习变得丰富有趣,收到良好的巩固效果。方法如下:复习时,对于易错的字音,可在生字表中圈出来,特别强调;对于多音字,可在字音旁注上“*”,附加其他读音,以示区别;对于字形易写错的字,可用彩笔描出易错的部件,清晰定位;对于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音近字,便可对应补充,组词比较,加深印象。这样一来,教材中26篇课文分散的生字,在生字表中进行归类记忆,一目了然,便于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同时,学生复习的过程,一改以往单调的读读写写的巩固方式,让眼、嘴、手、脑充分动起来,协同合作,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起来,兴趣盎然。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标准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读教材时,须有资源意识,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智慧,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面对这些“边角料”,少一些“忽略”,多一份“留心”,把它们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让它们真正发挥实效。“边角料”也会创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