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上)

2016-07-13 03:59游江吴詠鈊谢丹张新英黄伟鸿何惠玲鲜甦张超周举排名不分先后
当代美术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在路上实验性版画

游江 吴詠鈊 谢丹 张新英 黄伟鸿 何惠玲 鲜甦 张超 周举(排名不分先后)



“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上)

游江 吴詠鈊 谢丹 张新英 黄伟鸿 何惠玲 鲜甦 张超 周举(排名不分先后)

1 吴俊勇 光的肖像 动画装置 双屏 2013

摘要:“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从2013年开始推出的一项持续性的当代艺术项目,旨在整理以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发现并讨论此间浮现出来的当代艺术问题。2015年以实验性、拓展性为艺术表现的青年版画为主题,对于“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问题,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共同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在路上,青年艺术,版画,实验性

2 吴俊勇 光的肖像 动画装置 双屏 2013

在路上2015

2015.1.24—11.17

策展人:朱小均、吴洪亮、张新英、盛葳

关山月美术馆

一、关于版画媒介的拓展

游江

版画有很多种形式,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就是黑白木刻。但是今天“在路上: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给了我很大的冲击,颠覆了我对版画以往的认识。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代版画,我们对“当代版画”这个概念应该怎么去理解?我想可以拆分开来,一个是“当代”,一个是“版画”。“当代”就是当下性,对当下生活的介入。“版画”区别于其他的油画、水彩、素描。版画有它自己的一个发展、拓展以及扩展的过程,但和其他的媒介也有共性的东西,就像我们从今天的展览中看到的,不但从它的技术的角度,同样可以从一个认知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来认识版画这个概念。“在路上”的展览给了我几点感受:第一、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更加大众化,版画不再是一个纯技术的艺术,而是一个观念的艺术。第二,展陈方式。今天很多的版画作品已经从架上走到了架下。 第三,对版画概念的突破。“在路上”这个活动有一点非常好,就是它并不是告诉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而是把活动变成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不管是批评家还是艺术家,都是在路上行进的一个状态。这个展览虽然我们切入的点是版画,但却可以由此延伸出很多东西,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空间。也许有人会质疑一些作品的表现,这正是展览本身的意义所在。

吴詠鈊

我觉得做版画就是用最简单的手法去表达我内心对社会、对艺术的理解。比如说我的创作,我是用简单的图像表达我对社会、对我自身的文化的一种表达。首先我对澳门的文化有一个理解,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媒材去表现它。

谢丹

选择媒介这个话题谈版画,对于版画来说非常重要。从历史角度来看,版画在初始阶段和印刷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和认知的多元化,印刷术和版画渐渐走向了不同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版画本体语言中的复数性和间接性分别发生了变化。复数性成为了艺术家的一种工作方法,间接性则成为了不同时段中介入到的各种媒材,版画创作中选择的一些技法手段都与媒材相关。媒材与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些人文、审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对媒材的拓展其实就是对版画语言的拓展,而且也是对新的视觉图像的一种创造。

1 文中言 什刹海2008.7.18 综合材料 200×200cm×2 2009

艺术家要与媒材建立良好的链接,首先是艺术家与媒材个性化语言的强链接,通过这个链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把自己的艺术特点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标识显示给观众。其次是艺术家所使用的媒介和社会的文化精神内涵之间的弱链接,这一链接直接关系到艺术家所使用的媒介、媒材,是否反映了今天审美的变化,是否指向了人类的当下精神,是否代表了今天版画的本体语言或形态。所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对媒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媒介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代表的既是一种个人话语又是一种公共话语。

张新英

2005年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做一个把声音艺术和视觉艺术混合在一起的展览,当时大家都说这个展览太难了,因为在当时这样的作品并不好找,最后这个展览计划没有实现。现在10年的时间过去,今年的“在路上”提名上来的作品让我也大吃一惊,原来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已经在实践着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版画创作。版画界一直在争论的拓展性的问题,在今天已经不是问题。这些作品有和互联网联接的,有和声音艺术结合的,有和当下最时髦的APP应用程序一体的…这些作品让观众耳目一新,大家觉得自己可以进入其中,可以和这个展览、和这个作品、和这个艺术家非常直接、毫无障碍地交流。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自从杜尚把小便器拿到展厅,变成了一件载入史册的艺术品以后,不管是声音也好、行为也好、现成品也罢,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了介入艺术创作的理由。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一个时代叫做“泛媒介的艺术时代”,也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坐在这里来讨论“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问题”。如果谈这个问题,有几个艺术家是非常具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已经都不是传统的版画,而是和当下的一些新兴媒介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2 李晓巧 漫步伦敦7 纸上丝网版画 81.4×51.9cm 2015

版画的跨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到跨界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正像刚才一个老先生问我的,一个版画展里怎么会展浅浮雕的作品呢?它和版画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我想这不是一个需要艺术家考虑的问题,而是对策展人提出的一个问题。今天展览里的很多作品都不是传统的架上版画,但或者是运用版画的工作方法,或者是运用版画的思维方式,或者是版画语言保持着和传统版画语言之间的文脉关系,或者是将版画当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等等,都和版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必须承认,当代的版画形态和传统形态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不一样了,策展人策展的思路也不一样了,以前做展览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可能是它的技术什么样,手上的功夫好不好,在技法上有没有创新。但今天策这个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视觉上这件作品是不是好看,而是这件作品是否切入了当下版画的发展问题。当然技术也不是完全退场了,而是体现在了更广泛的方面。就像康剑飞的《版画漂流计划》和《礼物》两件作品,刻出来的版画只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的观念,是他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文化脉络,是他对于当下的文化、对于当下的版画艺术发展的一个看法和态度。作为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的副主任和秘书长,最近几年他一直在思考中国版画的当代走向以及面临的问题,而这一系列作品正是他对于这些问题的一种表达。

我们这一系列展览探讨的就是媒介的实验性和拓展性的问题,因此在作品的选择上,我们遵循的标准不是他的刀法怎么样,不是印得平不平整,而是作品是否切入了版画当下的发展问题,是否有文化展览本身的学术针对性。那么在跨界的同时,我们还是有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和版画相关,或者是运用版画的工作方法,或者是应用版画的思维方式,或者是针对版画当下面临的学术问题。有观众质疑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康剑飞的作品,他的作品其实是非常贴切地切入了中国版画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版画曾经是一个最具传播性的画种,当时鲁迅把它引入中国,为的就是传播,为的就是通过版画的传播手段,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知道当前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唤醒人们对于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和良知,这种出身使传播性成为了版画文化特殊性的一部分。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版画越来越注重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我们在谈论版画、评价版画的时候,标准是是不是有绝活、做得好不好、技术怎么样。而且一探讨就是将近30年,当技术成为一个显性问题以后,它的传播性和社会性就越来越淡化了,甚至在今天版画已经成为了一个对于大家来说很陌生的画种。也就是说,对于版画而言,现在的传播性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显性问题,而康剑飞的这两件作品恰恰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创作的,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两件作品。

1 吴咏鈊 潛意 虛無 系列之一 木刻套色 39cm x 54 cmx 3 2014

黄伟鸿

现在年轻人创作作品的手段已经非常多元了,很少有人刻意地划分媒介种类。但我还是比较赞同张新英老师的观点:实际上每一个媒介种类都有自己的一个本体,不同的本体之间有时候是没有合理性的,不同的本体之间所呈现的状态和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所以我在做作品的时候,还是从自身最熟悉的一个材料出发。我的作品不自觉地会有一些版画的概念因素,虽然不是一种传统版画的概念,但还是会注意到版画的本体。我认为在创作中还是要有一个媒介的界限的,它会成为我们思维的一条主线。如果一点界限都没有的话,虽然会无限自由,但也很有可能会让各种各样的尝试变得没有意义。只有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各种跨界的尝试才是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的作品的主体其实还是一些平面的版画,但是我会在二维的作品以外,运用其他的媒介进行一些拓展,让作品和观众产生一些互动。这样就能够调动观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观众进入到作品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事实表明最后展示的效果比较有意思,而且也是一种对版画的新拓展。

关于这次参展的《在别处》这件作品,我是想用一种比较没有情绪的表现方式,让这个空间尽量显得冷峻,所以你看这个画面的时候会觉得它很安静。这其实是对冲突的一个度的把握,有些时候你看到整个画面很躁,觉得冲突很强烈,似乎下一刻马上就会爆发一样,但这种冲突是瞬间的。而我要表达一种持续的冲突,一种在平静的表象下涌动着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破坏力更大。包括动物形象的设计,是斑马跟奶牛的结合,因为我不想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来觉得这个木刻有问题,你在刚看的时候可能不会专注于他身上的刀纹,但是你再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表现好像跟平常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度的把握。

何惠玲

我之前的创作是以观念为主,因为有些技术的东西可能要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之所以观念性的作品少一些,和缺少这样的展览有一定的关系,会有一些艺术家考虑到作品能否参展的问题。我本人比较多兴趣在于声音、软件等等,做作品的时候我会考虑到自己要做些什么,哪些方面是我比较熟悉的。从自己熟悉的媒介入手,会比较容易把握。

我的这件作品是展现时间概念的,手法上有传统的木刻、也有一些新的媒介,包括数码版画、视频、声音等。因为我关注的东西比较多,兴趣爱好也比较多,所以我在做作品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些。一般传统的作品都是视觉上的,但当代的很多作品是多觉的,包括触感、听觉、嗅觉,不同的媒材、不同的质感,还有声音,立体声等等。这件作品中我做的是一些关于日常比较抽象的东西,例如闪电或者是下雨、流水等等,用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从水到河流、到云,再到闪电和雨的小故事。我用比较抽象的方法,点、线、面来完成这个故事的叙述,从而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给观众以体验。

鲜甦

今天这个年代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因此很多作品都是一种新媒体的表达,我更希望能够在创作和新媒体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版画和新媒体之间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都是一种媒介,我在创作的时候,更希望作品和公众之间能够形成一种互动。这样的创作给了我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同样这样一种互通互动的形式,也让大家对版画、对我的观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张超

我觉得版画的跨界是必然的。 首先版画多样的版种已经决定了版画家会接触到非常广泛的媒介。其次版画的创作过程会涉及到雕和印,每个过程下来都会积累到很多的经验。第三是呈现上的,版画最初的印刷是一种传播功能,鲁迅在抗战时期引进版画又赋予它另外一种传播的功能,所以可以说传播也是版画的一个重要的属性。不管今天的作品是以怎样的一种形象存在,但不能否定的是它运用的还是一种版画的思维,这也是展览中对于一件作品是否还能算成是版画的最基本的界定。

我参展的《诱惑与尘埃》这件作品,是在版画的技术语言的效果上做了一些实验。我选择了苹果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图形,去做一些重复的效果,然后再利用一些其他的媒介来呈现。这件作品在视觉上还是很接近传统的版画,我想从语言上作一个诠释,用我最擅长的一个手段。这件作品核心的观念在于“变”,而且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我觉得做版画应该是做着做着,突然有一天慢慢地就在积淀当中醒来了,这个时候你所表达的东西跟你做的效果、还有展示的方式,包括你的理念,都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结合体,传递给大家的是一种真诚又有一点朴素的感觉。

周举

中国当代版画一直被定义为是中国传统版画的挑战者与反叛者,但我认为当代大部分版画并不排斥和厌恶传统,也反对传统等于保守、反传统等于前卫这种肤浅的两分法。当代青年版画家力图站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脉络中重新理解和继承传统,他们有的侧重丰富传统版画的语言要素,有的拓展传统版画的表现范围,有的改良传统版画的制作过程,但他们的审美根基仍然是包含传统的。当代青年版画家几乎全部经过学院的正统教育,在严格规范的教学体制下具备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绘画基础,无论其作品如何强调个性化、风格化、独立性或神秘性,其语言表现和思维范围多多少少都包含传统版画的特性。

与其它画种相比,版画在当代文化环境和艺术整体氛围中的发展尤为艰难,青年版画家正努力摆脱浮躁的创作状态,以一种更加学术化、更具探索性的创作心态探讨版画切入当代的可能性。“当代”、“前卫”不仅仅是时间概念,更是文化概念,它包含着先驱意识、突破意识以及人文理想。“当代”在某种意义上提供的是平台,所以我们对于当代的版画作品应该有一个研究层面的过滤与筛选,从而积极慎重地面对前卫艺术融入当代版画创作的问题,前卫的学理必须得到画家与批评家的广泛认可,才能保证其学术性与研究性不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丧失当代版画的学术特质。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版画的概念与边界也在不断地被青年版画家们所触探甚至突破,媒材传达的丰富、多元与展陈方式的变革、创新,充分拉开了青年版画家与前代版画家作品面貌之间的差距。虽然这种拓展的学术建构尚不明晰,学术价值有待厘清,但我认为,正是青年画家这种独特的媒材传达方式和作品存在形态,直接推动了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极其多元的发展状态,正是这种对版画边界的拓展和延伸,已经逐渐的成为一种主流的创作方式和评价标尺,并影响着当代的版画创作。(未完待续)

新潮NOVA

王天祥

如果说,驻留计划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觉得“氛围育人”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我们给予艺术家一个创作环境,没有外界干扰,没有生活压力,甚至不需要考虑展览。在一个非常自由、专注的环境中创作,非常难得……

苏永刚

以学院为主体的驻留计划,主要扶持艺术院校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在毕业和就业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毕业生的生存压力,让他们辨清自己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选择……

何桂彦

对于“罗中立奖学金”而言,“十年”并不算短,这意味着一份坚持,一份责任,一份执着;它所期许的是人才辈出,让艺术的血脉、传统能不断延续,以青春的名义,使其富有活力……

张杨

由学院主办的“罗中立奖学金”始终探索在学院艺术教育结束之际,如何能够在中国社会艺术教育系统并不成熟完善的情况下,利用学院教育的资源与优势,延续艺术教育支持,帮助刚刚脱离学院保护的艺术家进入社会,继续艺术创作……

The Expansion of Print in “Pan-media” Era (I)

You Jiang Wu Yongxin Xie Dan Zhang Xinying Huang Weihong He Huiling Xian Su Zhang Chao Zhou Ju

Key words:On the way, The youth art, Wide-media print, Experimental

Abstract:“On the Road: Nomination Exhibition of Chinese Young Artists’ Works &Forum of Young Art Critics” is a sustainable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 in Guan ShanYue art museum in Shenzhen from 2013, collecting the contemporary art literature mainly referring to young artists of post-70s and post-80s to discover and discuss contemporary art problems. Young curators and artists discussed the problem involving the expansion of print in “extensive media [Pan- media]“era based on the topic of Youth Prints with experimental and exploring expression in 2015.

猜你喜欢
在路上实验性版画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版画作品选登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生态主义解读
《在路上》中的父亲形象解读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