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艺术之差别
——拜占庭宗教艺术与十七世纪巴洛克宗教艺术差异

2016-07-13 07:20:36樊子欣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6105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拜占庭巴洛克建筑

樊子欣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610500)

西方宗教艺术之差别
——拜占庭宗教艺术与十七世纪巴洛克宗教艺术差异

樊子欣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610500)

拜占庭宗教艺术和巴洛克宗教艺术同为宗教艺术但是其艺术手法表现方式差别很大,拜占庭宗教艺术建筑为主,雕塑基本上是空白,绘画大部分以镶嵌壁画为主。巴洛克艺术则在建筑、绘画、雕塑都有大量经典作品,这是与拜占庭艺术不同的。拜占庭镶嵌画大多数是彩色小石头或玻璃拼成的,色彩艳丽主观,不已现实实物为标准,对具体的圣经人物有固定的配色,标志性很强,如圣母玛利亚用蓝色,圣保罗用紫色等,在背景上往往采用金色的背景,产生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巴洛克艺术绘画是布面油画,色彩遵循自然主义。它所处时代已经是文艺复兴之后,科学技术,人性得到解放,对真实世界的再现被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同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卡拉瓦乔就是一个现实主义大师。巴洛克艺术又区别纯粹的现实主义,在这些思潮的影响和教会的需求下,更加追求运动感、激情、浪漫的视觉效果,这和拜占庭宗教绘画有天壤之别。

拜占庭;巴洛克;宗教;艺术

一、宗教绘画的差别

拜占庭宗教镶嵌画《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公元574年的作品。查士丁尼大帝身穿紫红色的长袍,长袍上的装饰物闪闪发光,手上捧着宝盒。在他的左边,有两个穿着白底朱色长袍的贵族,身后跟着一群侍卫。右边站着大主教马克西米安和两个助祭者。整幅镶嵌画没有空间效果,每一个人都粘贴在一个平面上,无透视、体积。查士丁尼大帝的双脚站在主教的后面而衣袍却出现在主教的前面,人物比例被拉长,身体除了衣饰有小的区别之外,不同地位的人都有着分别统一的服装。虽然身体雷同但是面部有着每个人的特点,看得出是按照真人所作的肖像。背景则用金色覆盖,让人产生圣神感。《伊诺纳底乌斯的荣光》是意大利巴洛克大师波佐在罗马桑迪涅亚乔教堂的天顶画。这幅天顶画有数百个人物,都是《圣经》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历代教主、天使、圣徒、玛利亚、耶稣和上帝等。大多以躶体、半裸体展现。高空的最中心是伊诺纳底乌斯背负十字架升入天国的景象。左侧站在高空云端里的是基督形象,所有形象呈飞翔姿态。周围云气缭绕,衣披的色彩缤纷,使整个天顶显得豁然开朗。腾飞的人物,深不见底的天国,飞腾的运动感让人也脚步轻盈,仿佛也要飞向天国。视觉的震撼,宗教的力量得到很好的诠释。与拜占庭的刻板,统一,理性完全不同,激情、浪漫、视觉游戏让人真假难辨。

二、建筑雕塑的差别

拜占庭宗教艺术由于对偶像崇拜的禁忌,拜占庭宗教几乎没有什么雕塑,但建筑成就十分明显,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的标志性建筑。这时期的拜占庭建筑已经与建筑分道扬镳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二次建成后,巨大的圆顶,恢弘的气势,使基督教东方教堂有了自己的特点。它不仅用作宗教仪式,还用作皇帝举行重要国仪的场所。这座教堂内部装饰灿烂夺目:墩子和墙上全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各种图案。柱子大多是暗绿色,少数是深红色;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镀以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接线处,都以包金的铜箍镶饰;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马赛克作装饰,以金色作底子,也有以少量蓝色作底子的。地面上也用马赛克镶嵌成图案,因而上下左右显得金碧辉煌,色彩琳琅满目。

巴洛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总要的地位,利用透视增加层次,拉大距离,体积感强烈;建筑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和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大量的运用雕塑装饰建筑,追求视觉冲击感,使建筑显得气势宏大,壮观。圣彼得大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贝尼尼作为教庭的总设计师。此时的雕塑作品和中世纪宗教作品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人文主义的影响,虽然这些宗教作品描绘着宗教故事,但却透露着人性。

拜占庭艺术和巴洛克艺术同样都为宗教服务但手法表现方式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背景影响下,它们才有如此大的差异。

三、基督教、哲学背景差别

拜占庭宗教艺术之中的宗教艺术指的是基督教的两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一分为二,西方欧洲各国则以天主教为主。自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以来,拜占庭就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它不同于西欧教会和王权的纷争,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国王既是王权的最高领袖同时也赋有神权,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与古埃及法老有相似之处。而西欧各国国王往往没有教皇更有权力和地位,或者与之一直处于拉锯状态,长久以来各种矛盾十分激化。而整个中世纪哲学称之为“经院哲学”。顾名思义,也就是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哲学都是在基督教的统治之下,但是看起来与古希腊不同,其实也是一种消减过的传承。拜占庭帝国相比于西欧各国,在中世纪避免了蛮族的入侵破坏,完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被称之为古罗马的正统继承,当基督教成为国教合法化之后,经院哲学在本质上吸取了大量的希腊哲学思想。由于在罗马社会,大量的贵族依旧喜欢专研理性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为了获得贵族和上层达官贵人的支持也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理性哲学体系,就产生了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的美学理念其实是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继承,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把理式的概念换成了上帝,上帝世界的美才是真实而现实世界的美都是不真实的,美学理论的定调也就意味着整个宗教艺术的标准。

巴洛克宗教艺术盛期在17世纪,此时西欧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思潮,整个西欧文明得到极大的复兴和发展,“人的发现”,人文主义运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马丁•路德由圣经“义人必因信而得生”得出的理论来解释他的“因信称义”学说。这样的改革对天主教统治给予极大的打击,许多信徒纷纷离开传统教堂,天主教的地位在文艺复兴中慢慢地衰退。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物质条件也得到改善,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大不如从前。17世纪巴洛克宗教艺术大部分实际为宗教挽回信徒而产生。教会不惜花大价钱用昂贵的材料,修建巨大的教堂并且请贝尼尼这样的大师雕刻绚丽夺目的宗教雕塑。17世纪,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衰退,文艺中心移动到法国。这时期的思潮活跃,涌现出很多流派,巴洛克是贵族,教廷和富足的上层社会所支持,所以巴洛克宗教艺术浪漫、华丽、宏大、激情,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它与拜占庭宗教艺术不同的是,它强调视觉冲击感,很表面的要引人入胜,不需要背后深层的寓意,只需要表面的气势和氛围,给人假象,让信徒回到落寞的教堂里,从新虔诚。不得不说17世纪西欧哲学走近近代哲学,主体性的觉醒,不仅关注自然科学也关注自我意识和本体的觉醒,这都是对传统宗教哲学向背离的。巴洛克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宗教哲学背景下发展起来。

处于西方东部的拜占庭宗教艺术和处在西欧腹部的巴洛克宗教艺术,都冠以宗教艺术之名,但剖析开来却大有不同。拜占庭艺术讲述抽象图案背后的天国,巴洛克宗教艺术用华丽浪漫的方式吸引信徒,前者精神苦修后者感官享乐,都服从于宗教,但宗教背景不同,作品方式和手法也很大区别,在艺术上给我们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没有好于不好,谁更盛一筹,只有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

猜你喜欢
拜占庭巴洛克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艺术启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4:46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艺术启蒙(2020年11期)2020-11-27 09:07:42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没规矩”的巴洛克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3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古代文明(2016年1期)2016-10-21 19:35:20
拜占庭之光
凤凰生活(2016年2期)2016-02-01 1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