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颖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20世纪中叶以来《非草书》辨伪研究成果综述
孔令颖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本文选择20世纪中叶以来有关《非草书》辨伪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学术界主要对《非草书》的成文时间、赵壹生卒年、《非草书》的著作者、版本进行了研究。笔者通过对《非草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分析,希望能给学界带来一份直观的研究现状。
非草书;辨伪;研究成果
20世纪中叶以来,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关于《非草书》辨伪的研究少有论述。直到90年代,相关研究者对此开始有所关注,对《非草书》辨伪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内容涉及《非草书》的成文年代、赵壹的生卒年、版本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探究。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寻,主要有上世纪80年代一篇,90年代两篇,以及本世纪以来的九篇。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983年王玉池《赵壹<非草书>及其在书史上的意义》中,提到《非草书》一文无写作年代,而根据当时主要的人事不出西州,可能在其上书到京之前来判断,《非草书》的成文时间应在光和元年。
1995年张天弓在《赵壹《<非草书>质疑》一文中,对《非草书》的三点质疑。其一,认为《非草书》成文于汉献帝之季,而并不是汉灵帝光和元年。其二,认为赵壹做郡上计吏时应为建宁元年,而不是光和元年。张芝则长于赵壹最多不超过十岁,明显赵壹与张芝都是同辈。其三,认定今本《非草书》非张怀瓘所见之本。也就是说,《非草书》有两个版本,即张怀瓘所见之本与今本。
另外,关于《非草书》的著作年代,1998年王非在《<非草书>质疑驳议》一文中提及《非草书》写作时间,可能在灵帝建宁元年前后,不会在光和元年或光和元年之后。并提出《非草书》确系赵壹所作,并不是后世伪托,对《<非草书>质疑》中“今本《非草书》非张怀瓘所见之本”持不同意见,认为“既然是张怀瓘“论及”《非草书》,当然是以张怀瓘自己的话简要论述其基本内容,而不是摘引、辑录原文”,“传抄改窜而面目全非”更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2002年薛龙春《论“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中,认同王非《<非草书>质疑驳议》所说的《非草书》是赵壹所作,无疑。同时,薛认为《非草书》成文时间应在张芝去世与赵壹去世之间,系赵壹晚年所作。最后,认为《书断》所揭示的与今本《非草书》所反映的情形是一致的,今本《非草书》是可信的。
2002年赵逵夫在《赵壹生平著作考》提出关于赵壹的籍贯,应为今天的天水市西南,西和、礼县以北。赵壹生于汉顺帝永建年前后,卒于汉灵帝中平年前后。
2004年冯翠儿在《赵壹<非草书>作时考》中,推断赵壹和蔡邕在光和元年之前就认识,并认为《非草书》成文时间应为熹平四年。
2009年张天弓在《赵壹<非草书>质疑续》中对赵壹的史料、赵壹的年谱、《刺世疾邪赋》与《非草书》的比较,以及《非草书》的写作时间等问题进行论述。其一,指出《赵壹传》中对赵壹为光和元年上计之事的概述是有误的。其二,《非草书》的成文时间应不超过一八五年。其三,《非草书》所描述的对草书痴迷的社会现象,不应该发生在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的时代。
2011年林圭在《再谈赵壹<非草书>的有关问题》中,将张天弓《赵壹<非草书>质疑续》中认为证据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其一,认为《非草书》的成文时间在其文中就可以推测出,而并不是张天弓先生所说的尚未发现证据之言论。其二,以为梁孔达、姜孟颖、田彦和及韦仲是张芝的弟子,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其三,反对将《非草书》定于献帝年间。其四,对张天弓提出《非草书》到晚唐突然出现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唐以前,少有论及儒学,到了晚唐突然出现,是正常现象。其六,结合有关罗晖、赵袭的卒年来看,断定《非草书》确实属于赵壹早年之作。
2012年江波在《赵壹研究——<非草书>质疑说何以不能成立》中提出几处观点。其一,否定张天弓在《<非草书>质疑》中认为《非草书》成书于汉献帝初年以后的观点。其二,对赵壹生卒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关于赵壹生年,作者认为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中有关赵壹生年有自相矛盾之处,同时,“从《李观碑》凭空想象出赵壹卒于185年之前的假象,《非草书》成文时间只能在一九二年以后”的误解,认为是在建安时期年以后。
2014年金观涛、毛建波在《中国思想与绘画教学和研究集3》一书中,在“关于《非草书》文本真伪的讨论”一节中阐述有关《非草书》的问题。《非草书》首载于晚唐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之中,盛唐张怀瓘也曾提及,而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的《非草书》在传抄中有没有经人篡改,是不能确定的。《后汉书•赵壹传》没有提及赵壹《非草书》一文,并不能否定《非草书》的真实性。赵壹在当时官位不高,再加上当时的书法并不被重视。所以,《非草书》没有被录入是合理的。
除了上述文章对《非草书》的著作年代,赵壹的生卒年、版本,还有部分文章对《非草书》中“口诵其文,手楷其篇”之“其”字、“赵女”进行了分析。2011年《<非草书>“口诵其文,手楷其篇”之“其”字质疑》文中质疑张天弓所认为《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一句中两个“其”字当作“那样的”来解释,并且认为“(梁)孔达写书”是“书写”的意思。2014年赵冲 《赵壹<非草书> 之 “赵女” 考证》文中对《非草书》中的“赵女”进行分析,以赵壹所处年代来看,有三个说法:一是春秋战国时中山、邯郸赵地之女;二是战国赵国之女;三是西汉赵氏,即赵飞燕是也。赵壹以儒学立场作《非草书》,第三种解释最为符合,是赵飞燕。
综上所述,目前认为《非草书》是赵壹所作,基本是没有异议的。而对于《非草书》的成书时间的论述分歧并不大,都不超过东汉晚期。《非草书》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其辨伪的研究越来越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孔令颖,女,汉,1992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书法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