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畏 (九江学院 332000)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探讨
吴 畏 (九江学院 332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分析其中利弊,希望能对研究其传承保护的发展规律上有客观的指导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
注:本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YG2015171
我国有着数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长于广大的民间社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保护概念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发展规律的良性“传承”非常重要,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例,其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中国自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多以血缘宗族为基础,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生产,“亲师合一”的家族式传承是其主要传艺方式。这传承方式之所以延续千百年的原因有多种,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例,宋朝以前,景德镇的制瓷业仅是一种农辅行业,规模小且经济地位不高,制瓷工艺的传承只局限于家庭内部进行。宋朝之后,尽管制瓷技术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一方面,家族式生产方式有利于某些特殊技艺在家族范围内的流传和保护。另一方面,封建社会重农抑商、重道轻器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工匠的地位低下,因此,家族式传承仍然是其主要的延续方式。在这样的传承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在师徒关系的基础上还有着人伦亲情,父母会无所保留地教导自己的子女,再经过叠代钻研和改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1949年以后,随着体制改革,家族作坊被政府统一组织生产所替代,政府为了延续发展传统技艺,允许一些优秀老艺人的子女入瓷厂跟随他们学艺,以此延续制瓷技艺的关键技术。并且,这时的家庭传承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保密严格了,艺人之间、作坊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但是,受市场环境和生活观念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祖辈的手艺,而想到外面的世界发展,并且也由于现代陶瓷工业的日益发达,许多企业都选择采用成本更低、精确度更高的现代化机器替代手工制瓷,因此,许多技艺精湛的老艺人面临技艺后继无人的尴尬,这也是整个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乃至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明清时,官窑民窑的共同发展使得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工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仅靠家族成员已远远不够,于是,一些对于工匠需求较多的、可以传授给外人的技术,开始通过师徒制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授。
新中国成立后,师徒制被政府统一招工分配替代,工人按照工种分配给老师傅学习技术。但是,由于工人人数太多,更多的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研究或是互相之间摸索讨论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师徒关系的过于随意没有约束,对于技术的传承所需要的严格是不利的。并且,过去的师徒制一般限于同乡邻里,收徒的数量大多都是固定的,一般每位师傅一次只能收一个徒弟,师傅于徒弟来说既是技术的传授者,又充当父母的角色,情感大多稳定深挚,这种亲密关系有利于技艺的传承,而且师傅在与徒弟的长期相处中,也更容易对徒弟进行了解,从而因材施教进行传授。因此,收徒范围和数量的增加,尽管有利于技艺传承,但是师傅对徒弟的影响力也相应降低,再加上既没有行业规则和行帮约束,手工技术的竞争又激烈,师傅在教徒弟时往往“留一手”,这也是严重不利于技艺传承的。
清朝末期,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关键,于是,1910年陶业学堂在江西饶州创办,并在1916年将其分校创办在景德镇,至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如今,景德镇的陶瓷教育己具有一定规模,每年为全国的陶瓷产业培养了大批的懂得现代化机械生产和自动化管理的陶瓷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学校教育打破了家族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的保守性,加强了技术的交流和创新,使得景德镇制瓷传统工艺和传统陶瓷文化精神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承、保护、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许多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统生长土壤的丧失,要么衰败消失,要么被批量化的现代机器替代,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传承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分析其中利弊,探索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发展规律方式进行良性“传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政府和民众“一头热”的保护开发对非物质遗产带来的伤害和破坏。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开苏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形态的巨大变化,这都促使了了文化与制造业的之间的广泛联系,实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有效结合和互助互动 ,也成为了当下景德镇制瓷业发展,乃至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获得生存和发展可以选择的途径。
[1]周荣林.景德镇陶瓷习俗[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张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中国创造”[J].大众文艺,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