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7-13 07:20李淑华渭源县文化馆743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普查名录文化馆

李淑华 (渭源县文化馆 743000)

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淑华 (渭源县文化馆 743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不可舍弃的历史文化财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加强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经过多方努力,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列入省、市、县级名录的共有98项。其中列入省级名录的4项分别是: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渭源皮影戏、羌蕃鼓舞和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列入市级名录的30项分别是:渭源民间故事、羊娃、大禹导渭、鸟鼠同穴、会川木板灶王年画、渭源民间彩画、渭源泥塑、渭源剪纸、峡城花儿会、渭河花儿、渭河八面鼓、渭源傩舞、烧狮子、渭源小曲、打木榔、踢毽子、锹峪高架烟花、醾洌子烧制技艺、木雕灞陵桥、渭源社火、渭源秧歌、渭河龙王祭典、烧高高山、麻家集九天圣母庙会、会川本庙庙会、五月骡马会、首阳山山会、渭源拉扎节等;列入县级名录的有64项。全县被命名的省、市、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0人(3人已去世),其中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7人(3人已去世),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8人(1人已去世),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28人。

二、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申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相应的资金跟进,由于短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的经济产业价值有限,加之专项保护资金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前就有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县民俗文化展室从2012年布展开放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展品由最初征集的300多件减少到近200件,部分由租借而来的展品被物主要回。如果再不进行添置,并购买其余被租借的展品,民俗文化展室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些珍贵的非遗实物有可能逐渐消失。

2.保护队伍人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普查的质量。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主要由渭源县文化馆具体实施,难以健全、规范、常态化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丰富,包含音乐、舞蹈、文学、摄影、美术等各个方面,而进行普查的文化馆人员主要以美术专业人员为主,结构单一,致使保护工作缺乏全面和前瞻性规划。此外,受到物质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许多项目的传承者都是老人,没有更多新的保护者加入,并且由于渭源县资金能力有限,难以对传承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3.申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有着严格的规范程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整理汇报。渭源县当前的申报力量明显薄弱,一方面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地域和传播范围的限制,项目的传承脉络不清、产生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时,材料撰写线索简单,普查和申报工作进度缓慢,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及保护工作。目前为止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无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保护工作力度还需加强。

4.全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由于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从而导致一些人不甚了了。有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物质同非物质概念混淆不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消亡的过程,不必为之耗时费力加以保护,或者是认为不遗余力地开发利用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忽视了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最终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增强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建议

1.努力筹措并合理利用相关经费

一方面,渭源县要努力争取省、市、县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对于已争取到的专项补助经费,及时督促落实、拨付到位。另一方面,县文化馆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工作重心,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巡演等多种途径自筹保护经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筹措到的经费,要建立严格管理使用条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专业性强、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二是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采取重点保护的方式,尽力筹措资金对部分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慰问和生活补助,根据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对传承人考核办法,并为符合条件的传承人争取相关补助。三是积极组织各传承人参加省、市文广局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传承能力。四是建立科学的传承机制,鼓励年轻人学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通过学习培训,排演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剧目,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3.全面普查积极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根据国家、省、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规定,结合渭源县的实际,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邀请省内高校相关研究学者,会同县内各界知名人士,共同成立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小组。由文化馆人员分组赴全县各乡(镇)进行全面普查,请专家学者对普查信息进行认真搜集、整理,根据上报的规定的程序进行上报。同时,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整理出版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通过购买和租借方式征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物进行布展,积极参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传统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展览为主,影响范围有限。随着广电传媒的迅速兴起,政府和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应邀请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用网络和多种媒介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播、巡演活动,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片、公益片向大众推广;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积极在已整理的资源中筛选重点资源项目,确定传承艺人。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只是政府或者某个组织的事,而是全体民众共同承担的责任。主导单位应当更显神通,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特色和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是人类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小有成绩,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努力筹措并合理利用相关经费、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普查积极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方面做起,全面提升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1]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9.

[2]安德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1):14-20.

[3]陈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5(5): 185.

猜你喜欢
普查名录文化馆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章堰文化馆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大爱有光
参展商名录
同贺名录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