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林
摘 要: 所谓高效率学习是指学习过程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产生学习效能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人文主义精神,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健全心理尤其是情感的培养”。然而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只重知识训练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现象在学生中屡见不鲜。为什么历史课受不到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所学的历史只是单纯地背诵课本内容,而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唯教科书是瞻”,历史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学生学得枯燥、单调,老师讲得死板、无聊。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带来了希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臻完善及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纠正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成绩,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改变教学方式和整合课程资源。那么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则一味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然觉得枯燥乏味。上课划重点、考前背笔记是学生学习历史最主要的方式。考试一结束,很多学生很快就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有的甚至连课本都直接丢掉。那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月桥先生曾针对全国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以“你们的历史教师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历史地图,或者播放录像、录音”为题,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33.1%的历史教师满足要求[1]。不少学生反映,很多历史老师还是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历史体验,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历史的多重内涵,这就人为地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困难。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能够呈现大量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图片、文本、视频,充分运用这些资源,重新构建历史原貌,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历史人物希特勒为例,教师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可以摘录图书《我的奋斗》,也可以播放《希特勒·恶魔的崛起》剧情片。通过多种类型的资源整合,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到希特勒的人物性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一个人名上。
二、多媒体技术在课本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及历史遗址、遗迹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师生运用最多的课程资源当属教科书。尽管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不断被修订,但最新研究成果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历史教科书存在知识更新慢,信息相对封闭等缺点。历史学科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大量搜集素材,参考海量资料,整合课本知识,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为历史教学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历史教师搜集资料的难题。根据调查显示,互联网上的历史课程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综合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试卷、视频、音频、图片等综合性资源,如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江南汇等。
二是专题资源,包括课件、图片、音频、题库等专题网站,如历史题库、历史课件等。
三是网上博物馆,提供丰富的文物、档案和馆藏书籍等历史实物。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中国历史档案馆等[2]。
教师可以对这些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发利用新型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外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集中在学校学习,课堂比较封闭,时间、地点相对固定,历史学习时空受到较大限制。在互联网环境下,历史课堂得到极大拓展和延伸,几乎没有课堂与非课堂之分。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一台可供上网的计算机,哪里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由教室延伸到课外,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而教科书的内容却是有限的,不能全面涵盖课本内容。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往往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时事政策,整理相关资料,获得更多历史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此外,教师可以运用校园BBS或网上论坛,为学生提供发言、交流的平台。师生均可以在BBS版块上张贴话题,开展讨论,征求大家的不同看法[3]。话题可以包括热点新闻,如怎样看待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也可以是教学重难点知识,如怎样理解冷战思维。论坛的优势在于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发言。同样,在论坛中,学生可以将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出来,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便于老师直接解答,有助于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有突出的价值,它可以极大地丰富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历史空间,提供多重感官刺激,逼真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若只是单纯地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简单地复制、粘贴或下载给学生,肯定不能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艳.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与体会[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6).
[2]李卫东.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董艳,陈锦模.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