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6-07-12 08:25:06杨秀平
社科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北协同资源

杨秀平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 甘肃 兰州 730010)



对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杨秀平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10)

【内容摘要】加快农村远程信息教育平台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远程信息教育,对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北农村农业信息化远程教育教育工程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或教育机构之间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方式,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由于它不受时空限制、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并且由教转变为学等特点,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1]。本文针对西北地区农村远程教育的调查研究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调查

自2003年以来,由中央组织部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由文化部开展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构建了农村三大远程教育工程格局,为农村的教育普及、文化繁荣、信息传播开启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表1  西北五省(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网点建设统计表

1.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现状及成效

中组部2003年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该工程分三期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2007年开始建设乡镇终端接收站点,通过村级站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加快了农村空中远程通信网络建设。至2010年,西北各省(区)终端站点覆盖率达94.6%(全国远程办标准为60%),一期布点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实现了省乡镇、行政村教学终端站点全覆盖的目标(详情见表1)。从2011年起,该工程进入二、三期软硬件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建设阶段,通过3至5年时间,将全面建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西北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系统。各地信息服务商也积极参与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建立专门团队,负责农村信息运营,为农村信息化工作提供专门的队伍保障。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供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全面落实中央“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要求。通过积极开展“站点+支部”、“站点+公司”、“站点+合作社”、“站点+基地”、“站点+协会”、“站点+示范户”等多种学用模式,加快学用转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成效

教育部2003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覆盖了所有农村中小学,形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针对各地农村实际情况之差异,该工程采取三种发展模式推进其建设:模式一,光盘播放系统;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截至2007年,西北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农村教育模式的跨越式发展(详情见表2)。

表2  西北五省(区)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效一览表

3.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现状及成效

文化部2002年启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011年,西北各省(区)的市、县(区支中心)都已经接入了VPN专网,实现了市、县支中心共享省图书馆和省分中心的数字资源权限。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省、市、县分中心,在乡镇和街道文化站设立基层中心,在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初步搭建了覆盖西北的服务网络(详情见表3)。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地面通信网络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表3 西北五省(区)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村普及情况统计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已建成的国家网络通信平台,各地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已形成互联网、卫星网、有线(数字)电视、移动通讯网、电子政务专网多种传输渠道,并积极探索面向“三网融合”的网络电视、IPTV、3G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实践入户服务。

二、目前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路径,主要由中央进行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部门具体实施和村级管理三个层面构成,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农村提供公益性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改进,保证农村远程教育的全面实施。

1.农村网络信息普及面窄。目前,互联网在西北农村普及面较窄,一般主要在县城及较大的村镇使用,真正要作到全方位的进村入户,由于农民消费低,建设成本高,难度大,还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用户调查统计(2010年7月),我国用户的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用户数只占0.82%,在所有行业中用户数量较少。这个数字表明,当前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占全国农民的比例微乎其微,可见“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进程,或简单的现代信息的应用问题,更重要的,信息化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即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进程”[2]。而西北大部分乡村的农业管理部门,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农民若想利用电脑轻松上网学习或获取发布农业信息,还需要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进行。

2.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高。目前,由于国家层面实施的三大工程分属不同管理部门,采取了三条推进路线,本身在资源的整合、统建和共享性方面就存在先天不足。随着经济全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三个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是必然趋势,“在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过程中,应以当前和未来信息资源组织需要为基础,对原有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加以改造,以取得更好的组织效果”[3]。事实上,宁夏、新疆近年来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进行共享以来,信息共享层面的合作一直成为亮点,而部门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共享将是推动这一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从经济角度、农民接受便利角度看,各项工程合一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利用率,在促进信息共享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后续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先建设一个学习平台,解决农民眼前信息获取和农业技术学习的迫切需求,后续问题再通过协调去想办法解决。先期投资一般由中央和省级地方财政出资金、出规划,进行建设。也有通过政府进行各种资源整合而建设的模式,但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后期的维护和升级费用由地方政府支出。由于西北各地州县财政普遍困难,许多教育平台虽然开了个好头,可后续发展仍比较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落实不到位,而且目前还吸引不到社会资金的参与,所以,一些平台运转力不从心。“发达国家80%的农业收益来源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增长贡献率在21世纪前20年为50%,如要在本世纪中期达到70% ~80%的水平,就必须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4],在已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村科学教育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推进和实现西北农村远程教育科学化的战略构想

推进和实现西北农村远程教育科学化,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有限的资源、教育成本的投入下,产生最优的社会效益。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环境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模式。

1.以分类分期为原则稳步推进了各项工程的建设

所谓分类分层次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简言之,就是要采取更为农民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解决好广泛性和集中性的问题,这是从根本上推进西北地区农村远程教育科学化的最佳模式和有效路径。广泛性涉及西北农村所有群体和所有领域,所以远程教育必须坚持面向整个农村社会;集中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和政治性方面,具体表现为党员干部、中小学学生、种养殖大户方面,因此,远程教育必须以上述群体为重点,进而带动农村各个阶层都受到广泛教育至关重要。从近年来西北地区远程教育具体的实施效果,可以明显看出政府推出的三大远程教育平台对于不同群体所产生的显著效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各具特色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由于各平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内容和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在组织实施时既要考虑广泛性又要注重集中性,既要解决一般性教育又要解决重点群体教育问题,既要发展基础教育又要保证高端用户教育,分类、分期、分批建设好远程教育工程,以达到和保证预期的教育效果。

表4  西北五省(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社会效益总览表

2.协同管理使用户信息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资源协同已经成为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协同主要体现为信息网状协同、业务关联协同和随需而应协同三个路径,以此解决当前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难题[5]。由于西北农业信息资源的任务与需求的不同,主要集中于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服务主体协同、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技术协同等方面,侧重整体协同效应。但跨系统、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协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信息协同管理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和政治性,具体表现为党员干部、中小学学生、种养大户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以此为重点,带动农村各个阶层都受到广泛教育至关重要。从具体的实施效果可以看出总体协同特点和优势。

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目标,无疑是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机制必须创新,按管理部门为主体,多种配置信息资源方式并存,侧重管理部门信息传播与农村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体制进行运行是较为科学化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多结构地发展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发挥地方政府在信息资源和市场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国家调控的主导作用,体现为“一个体系、两个主体”,处理好政府投入、基层管理和村民参与的协同发展关系,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农村远程教育就必须根据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从事职业、信息需求来考虑,既要有普适性,也要有针对性。从推进方看,主要采取了二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努力使远程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根据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学习方式、特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向、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的不同,传播切合实际并具有差异化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二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即在政府扶持的前提下,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这表现在资本结构、服务培训、信息内容、种植结构等多方面。

四、结语

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的工程建设,是一场“重塑系统”的改革运动,也是适应信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是实现组织机构重组和信息流程再造的根本。因此,推进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强力的推进体制来保障。宁夏的“一把手工程”、新疆的“相关部门联合建设”和陕西的“政府规划”等体制,是推进西北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可供选择的最有效体制。由于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西北各个省区的平台顶层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纵观西北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路径,主要由中央进行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部门具体实施和村级管理三个层面,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农村提供公益性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实现农村教育科学化,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有限的资源、教育成本的投入下产生最优的社会效益。因此,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程度的教育方式和不同的技术手段,区别不同情况,开展分来分层次的教育形式,采取更为农民所接受的方式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侧重,是从根本上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应卫勇.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

[2]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6.

[3]郑晔,刘志祥,王勇术.在新农村背景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12(6):25-29.

[4]胡潜.跨系统的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构建与集成服务推进[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67-73.

[5]陈永昶,张光金,吕海莲,刘迎花,李砚君.信息时代的农村教育:农远工程、新课程、国培计划“三位一体”整合研究——关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有效性应用研究报告[J].中国信息界,2012(3):14-1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5-0159-05

*作者简介:杨秀平(1967—),女,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资源服务方面的研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北农业信息资源协同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4XTQ004)的中期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西北协同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座西北小城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6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资源回收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散文诗(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8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