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应用探讨
杨悦
摘要: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众对于环保的诉求也愈加强烈。本文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应用情况进行论述,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环境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重要性,总结当前我国企业设立环境会计存在的障碍,最后对我国未来环境会计的发展给出建议。将环保理念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方平衡。
关键词:环境会计;生态效益;绿色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承担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保护改善的双重责任,全球环境状况的改变和国民对环保的关注给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亟需结合国情进行变革。据统计目前环境污染物约有80%来自企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环保课题同其发展息息相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理解到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性。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不足,而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的环保化进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环境成本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还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优化。
(一)正确核算生产成本,开展环境成本管理。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助于全面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用以决策,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和管理水平。环境成本的核算的目标不仅在于事后提供会计数据,而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用于环境成本控制。企业应将环境成本应用于产品全过程,提升资源生产率,环境投资的合理增加使得企业环境负荷随之降低,获得循环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有效防治环境问题,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与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引入环境会计可以重点关注日常事项对环境的影响产生的环境专项成本和收益,帮助企业在日后有的放矢开展环保工作,减少环境风险,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小,有效防止环境问题的忽视而导致的不断恶化。同时,环境会计可以改变传统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环境会计指标考察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量化环境绩效的考核尺度,合理分配环境资源和承担环境成本。
(三)树立企业环保形象,积累业内绿色声誉。企业引入环境会计,定期披露环境会计报告,采用环境友好型管理模式,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外部信息需求者都越加关注环境因素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中的影响。政府根据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分配资源,给予环境业绩良好的企业财政补贴或者税收返还;金融机构倾向于提供融资给环境信息披露完整的企业,环境信息有利于全面评价潜在负债风险;社会公众对于环保透明度高的企业抱以更多信任,消费者将企业社会声誉同自身环保诉求相匹配。
(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接轨国际环保标准。加入WTO给我国企业成长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苛的国际贸易标准,国内对于环保的要求无法适应其他国家制定的贸易保护措施。为了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就需要企业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自主设立实施企业环境会计,解决环境成本外部性问题,提供有效的环境信息,加强与各国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反馈和相互理解。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我国的投资发展项目不乏污染严重者,因此地方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应提出严格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建立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绿色贸易标准,减少污染项目对我国的环境威胁。
(一)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观念不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普遍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上涨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发达国家发展之路的教训是“先污染再治理”,这一模式应该得到改变,短时间内引入大量污染项目,不顾生态环境盲目生产,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只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极度不平衡,而依赖经济发展成熟后的补救治理将会付出巨大代价得不偿失。企业不能将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经济利益达到统一,纠结于眼前成本忽视社会形象的树立,环境会计的引入变得缓慢困难。
(二)环境会计应用准则与规定不完善。政府在环境会计的推行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监管作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仍旧空缺。在环境会计应用过程中尤其突出的问题便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环境审计,现有会计准则和规定关于会计信息披露虽有研究但很少涉及环保话题,目前只有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有两处提到,缺乏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导致信息披露不完全、不规范,我国关于披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环境审计在我国也尚不成熟,立法机构忽视企业在环保问题中的表现,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零散环境立法和审计标准不健全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存在信息失真和造假企业环境会计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三)高素质环境会计人才缺口大。环境会计的应用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它是一门综合环境工程、生物学、化学、财务会计等多学科的新型应用型学科,由于其交叉性和融合性强,国内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人才培养无可行性方案,实践应用局限性大,在我国的高校中也鲜有开设环境会计学科。同时,环境会计对于财务人员要求更高,要有更强的环境数据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社会责任心和环保意识、宏观谋略和长远眼光,不仅仅在于披露环境信息更要善管理巧规划,在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环境影响,如此高的专业人才门槛便导致了环境会计的培养难度更大。
(一)政府部门:做好环境会计推行监督工作。首先各地政府应具备整体长远的科学发展观念,将环保绩效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不仅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还应当致力于生态环保工作;加强环境会计立法,健全环境法规政策,制定具体具有适用性且可监督的应用规章,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设立政府环境审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建立并实行绿色生态税收制度;鼓励当地企业选择节约型生产方式,制定严格三废排放标准并监督实施,定期检查企业环保工作开展情况,惩戒重污染企业给予环保成果显著企业退补奖励;加大节能项目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引进环境友好型项目,扶持环保技术研发企业的发展;以身作则重视当地环境整治,宣传绿色环保思想,试点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核算和管理,并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
(二)企业:积极主动投身绿色发展浪潮。企业作为环境会计应用主体,应自觉主动地响应绿色号召,研究学习适用本企业的环境会计应用标准,将环保观念融入企业文化,强化环保利益和绿色声誉概念,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社会责任观念的树立培养,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入环保责任,并在绩效考核时考虑对公司的环保贡献;重视环境会计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形成预算、核算、审计、成本管理的环境会计工作模式,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补充披露;企业管理人员应关注环境信息对企业运作发展的意义,获取环境会计指标并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指标之一,积极同他国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环境管理方法,利用好环境会计在接轨世界市场中的作用;企业应重视环境会计的管理功能,对成本进行管理的同时优化生产经营方式,采用节能型生产模式,寻求替代的环保资源,并注重循环再利用减少三废排放,真正感受到环境会计带来的整体效益和长期优势。
(三)理论研究界:深入研究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应当积极承担重任,完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明晰环境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标准,与环境领域、生物化学领域等相互交流合作,成立环境会计理论与应用课题组,结合实务经验进行理论研究,针对我国企业研究实用性应用模式,进行企业试点运行不断改进修缮,给实践开展提供理论基石。
(四)教育领域:推陈出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注重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采用复合型教育模式,为环境会计团体注入新鲜血液;对企业决策层、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员工等进行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培训,尤其是在职会计应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利益至上财务观念;推出从业资格证等职业技术证书,确保环境会计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给企业的环境会计设立相应门槛,避免不专业导致的恶性循环;鼓励民间审计事务所增加环境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科目考试加入环境会计基础内容,丰富外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能,督促企业环境会计不断发展进步。
在我国经济腾飞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关键时刻,在面对当前环境会计应用存在诸多障碍之时,我们应抓住时机致力于环境会计在中国企业的生根发展,政府部门主动做好宣传推进工作,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观自觉引入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专业课程还应走入高校将教学实务相结合,公众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做好环境污染的民间监督举报,促进绿色经济的理念广泛深入。只有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方式,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产业结构,以环境会计为切入口将环保之风送进各行各业,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共创人类美好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J].会计研究,1998,5:1-8.
[2]吴德军,唐国平.环境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2,(1).
[3]李朝芳.四十年来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回顾[J].会计论坛,2012,(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