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样式雷的经典传承
——建筑大师雷延昌生平

2016-07-12 08:56张宝章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北京100125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清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宝章(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北京 100125)



清代样式雷的经典传承
——建筑大师雷延昌生平

张宝章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北京 100125)

摘 要:样式雷,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皇家建筑设计世家。在概述样式雷七代传人业绩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的建筑生涯。样式雷的图文档案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是复建清代皇家建筑最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样式雷;雷廷昌;皇家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

样式雷,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建筑世家。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在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到第七代传人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氏家族有七代传人在二百多年岁月中为皇家进行宫殿、城池、园林、坛庙、衙署、陵寝等建筑的设计和修建工程。因为雷家几代人都是清廷内务府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即被世人称为“样式雷”“样子雷”。

图1 海淀镇槐树街样式雷祖宅

1 样式雷第七代传人简介

雷发达来到北京后定居在西郊海淀镇槐树街(图1),与他的儿子、第二代传人雷金玉参加了修建畅春园的工程。雷金玉在御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工程中立了大功,被康熙皇帝诏见奏对,赏七品官衔,食七品俸禄。年届70岁的雷金玉,在修建圆明园时表现突出,雍正皇帝命皇子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古稀”匾额赏赐于他。第三、四、五代样式雷——雷声澂、雷家玺、雷景修(图2),也参加了海淀“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工程的设计和修建。第六代传人雷思起(图3)负责咸丰皇帝定陵的设计和修建,因功钦赏五品职衔的盐场大使。他主持了设计和重建圆明园及西苑三海的工程。在建园工程中,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曾5次召见雷思起,并钦赏二品顶戴。雷思起因为建园和修陵劳累而死。他的长子雷廷昌是为样式雷第七代传人。

图2 雷思起绘其父样式雷第五代传人雷景修像

图3 样式雷第六代传人雷思起画像

2 雷廷昌主持设计修建西苑三海

清代紫禁城的西侧有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即西苑三海,是皇帝居住、赏景和理事的地方。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古称西苑、太液池。同治年间,慈禧太后重修圆明园因群臣反对而停工,便决定对损害较轻的三海“量加修理”。这项由雷思起主持的工程因同治帝驾崩而终止。雷廷昌与父亲一起,全面清查记录三海各座殿宇的现状和待修项目,对东西两太后计划驻跸的北海的漪澜堂和画舫斋准备油饰见新,为其建设购买木料等。他对三海的基本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当光绪十一年(1885),慈禧太后在“撤帘归政”之前再次动工修建三海园林时,雷廷昌便成为设计施工的主要人物。雷廷昌带领样式房的工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和画样(图4)、烫样(图5),如三海水道查工丈尺册、中海各殿宇地盘图、丰泽园全部地盘平样、仪鸾殿地盘装修图样、等,为全面施工做好了各项准备。

图4 样式雷《泉宗庙地盘画样》

图5 样式雷制清东陵定东陵烫样

光绪年间这次修三海工程,除修葺油饰原有建筑并制作各类木器陈设外,还有几处重要的宫殿需要设计和新建,其中一项最大的工程便是为慈禧太后修建仪鸾殿建筑群。如今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中海仪鸾殿全部地盘图》光绪年间彩绘本,是雷廷昌向太后和皇帝恭呈御览的原作。据此可以准确地得知此殿的地址、规模和布局。仪鸾殿位于中海西岸、丰泽园东北、紫光阁以南的昔日乾隆皇帝的阅射场地。全部建设以仪鸾殿为中心,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前廊后厦,东西配殿各五间。宫门前为海墁大院和南端的砖雕影壁。仪鸾殿后还有几进院落,分别建有福昌殿、后照楼和喜福堂。仪鸾殿东西两侧各有四座小院,分别为寿膳房、寿茶房、寿药房等。

经过3年修建,仪鸾殿于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竣工。慈禧太后正式迁入居住,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公务、召开御前会议,操纵朝政。特别是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慈禧复出“训政”,仪鸾殿更成为清廷实际的政治中心。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西逃,八国联军统帅、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窃驻仪鸾殿。第二年四月十九日深夜,仪鸾殿突然起火,化为灰烬,瓦德西仓皇逃逸。慈禧返京后,重建此殿,更名佛照楼。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执政时在此办理公务,并改名为“怀仁堂”。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经过改建成为中央政府的办公地址。

雷廷昌还将创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位于北海的庭院园林“镜清斋”进行修葺和扩建。他在园的西北山石顶端设计新建了一座叠翠楼,成为乘凉赏景的佳地。慈禧太后每年夏天都要从仪鸾殿乘坐轻便小火车到镜清斋来避暑。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镜清斋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司令部驻地,横遭践踏和破坏。

由雷廷昌重修的西苑三海,如今中南海成为中央驻地,北海则辟为公园成为千万游人游乐赏景的好地方。

3 雷廷昌主持设计修建颐和园

慈禧太后在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因缺少经费和群臣反对而停止,但她始终祈望仿效乾隆孝圣皇太后住在风光明媚、豪华舒适的西郊御园里。于是她决定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万寿山清漪园。光绪十二年(1886)十二月正式开工。十四年改名为颐和园。全部建设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完工。共花费银五六百万两。

雷廷昌主持了颐和园的设计工作。如今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标有“样式雷制”字样,并为光绪年间绘制的关于颐和园的画样即有300余张。这些画样,就图纸的表现而言,分为平样和立样;就施工类型来说,分为重建、扩建和新建;按工程类别分,有殿堂楼阁、游廊牌楼、围墙道路、船桥码头等多种;从绘制颜色上分,有墨绘、色绘和彩绘;从设计程序的阶段分,有糙样、底样和进呈样,进呈皇太后、皇帝的御览的画样,要用大张纸、色绘并贴有黄纸黑字标签,附有说帖。这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不同功能的画样,蕴涵了雷廷昌和几代样式雷从事皇家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智慧,体现了建园主人慈禧太后的主旨和意图,是建设颐和园的依据和蓝图。

新建的颐和园全面继承和保留了乾隆时期清漪园的造园特色和风格。那些最受人赞赏的建筑景观,都按原样进行复建。如景观中心的佛香阁、湖山之间的长廊、十七孔桥两端廓如亭和龙王庙、观景佳处知春亭和西堤六桥等。但是这些重修建筑仍然需要雷廷昌重新进行设计。在《谨拟建佛香阁原旧式地盘画样》中全面写明了建筑细节及周围的游廓、山门和方亭的建设方案。此外,还有《佛香阁大木立样》《佛香阁供桌立样》《排云殿佛香阁地盘图》等多种设计图纸。佛香阁于光绪十六年开工重建,光绪二十年竣工。估计用银七十八万两。

乾隆年间的清漪园是皇帝一日游的后花园,具有行宫的性质。光绪年间修建的颐和园是一座御园,慈禧太后居住于此,召见群臣,垂帘听政。皇苑功能的改变,需要设计和新建许多座新殿堂。雷廷昌绘制了《仁寿殿地盘平样》,在原勤政殿基址上修建了仁寿殿,是慈禧上朝的地方。在《仁寿殿内檐装修图样》上,一张黄纸签条上写着:“奉懿旨:花样要玲珑。”明确记载了慈禧对宫殿建筑的严格要求。

乐寿堂原是一座两层楼的佛楼,是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到大报恩延寿寺拈香时的歇脚站。慈禧要在此修建她的寝殿。雷廷昌绘制了《乐寿堂全部地盘图》《乐寿堂露天陈设分位图样》,将寝殿建成一座平面十字型的单层建筑。慈禧要在颐和园大搞诞辰节庆活动,要求在大报恩延寿寺的旧址上修建一座接受群臣拜寿的排云殿。雷廷昌绘制了《延寿寺改建排云殿图》《排云殿全部地盘平样》《排云殿立样全图》《中路排云殿露天陈设分位图样》等。按照样式雷的设计,排云殿工程于光绪十二年正式启动,到光绪二十年全部竣工。新的建筑格局与旧时建筑有很大的改变。原大雄宝殿改建成排云殿,北边的多宝殿改建成德辉殿。原西侧的罗汉堂改建成清华轩,东侧的慈福楼改建成介寿堂,这两处轩堂各自成为独立院落,划在排云殿建筑群之外了。为了适应群臣上朝和保卫御园安全的需要,在颐和园内外还修建了诸多朝房、围墙和各类相关设施。雷廷昌绘制了《东宫门外南北群朝房图样》《颐和园外内府堂地盘样》等建筑图纸。然后逐一施工,建设成六部朝房、军机处、内务府和銮仪卫、太医院、如意馆、侍卫处、堂档房、升平署、养花园以及太监用房等。乾隆年间修建清漪园时,没修建完整的围墙,只在御园北部从文昌阁到西宫门南侧的宿云檐城关,建起了一道虎皮石围墙,其余部分大体以昆明湖岸为界。雷廷昌绘制了《昆明湖添建大墙作法图》,补筑了东、南、西三面的围墙共1 844丈(6 140m),连同旧墙共凑长2 364.5丈(7 874m)。同时还在围墙四周建成46座堆拨,由步军统领衙门派兵驻守。光绪三十一年,发生了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在北京火车站被炸事件,慈禧为防革命党人进园行刺,便降旨北面围墙增高3尺(1m)。样式房又绘制了《颐和园北大墙补砌增高丈尺平样》,内廷又花银3 655两,做完了这一工程。

慈禧太后是个戏迷。她在光绪十八年重修清漪园时期为皇太后观赏杂耍和戏曲的听鹂馆,但嫌它过于狭小,不能上演大戏,便决定在昔日怡春堂的废墟上修建一座全国最大的戏楼。这座被命名“德和园”的观戏场所,于光绪十八年根据太后诏准的雷廷昌绘《颐和园内怡春堂大戏楼殿宇房间平样》《颐和园内颐乐殿地盘平样》等,开始动工修建,于光绪二十一年竣工。这是一座具有四进院落的巨大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门、扮戏楼、大戏楼、颐乐殿、庆善堂等。大戏台高21m,分为3层,可以表演神仙升天下凡,鬼怪钻天入地的情节。颐乐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看戏的专座。据清宫记载,从光绪二十一年到三十四年这14个年头中,慈禧在这里看戏262天次,直到死前35天还看了一次演出。

颐和园修建成功了。每一座宏伟壮美和精致玲珑的建筑景观中,都渗透雷廷昌和样式房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和力量对颐和园进行保护、维修、复建和多方面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外游人最喜爱的旅游热点之一。1961年3月,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4 雷廷昌主持北京西郊水利工程

本人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中,搜寻到50多件(册、幅)关于北京西郊水利建设的资料。经过认真阅读、研究和分析认为,这批珍贵资料都是出自雷廷昌之手。正是雷廷昌主持了清代同治和光绪年间北京西郊这两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程。

同治六年北京西郊兴修水利的工程,统称“添修并拆修水沟和挑挖河泡淤浅”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是整修从香山和樱桃沟到玉泉山的引水石槽,清挖北长河和南长河的淤泥,使西山泉水通畅地流入京城。

香山引水石槽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修建成功的。北边的水槽将樱桃沟泉水引流到四王府分水龙王庙(广润庙)的石砌方池。南边的水槽是将碧云寺水泉院的卓锡泉、松坞云庄的双清泉水,分别引流到静宜园宫门外的月河,再通过一道矮墙上的石槽将泉水引到龙王庙方池。南北两股山泉水汇合后,再通过砖土高墙上的石槽引流到玉泉山静明园西墙内的六方亭挂水池。雷廷昌在他的施工方案中写道:“樱桃沟、碧云寺、静宜园内外来源处起,至静明园内挂水池止,通共明暗水沟凑长二千九百九十丈零四尺”①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目录编号373.369《通和、德和、祥茂、恒和添修并拆修水沟挑挖河道於浅综册》。。 这条著名的香山引水石渠,为西郊的皇家园林和万亩稻田提供了不竭的水源。但它已经使用了110年,石槽破损,水沟淤塞,涵洞坍塌,严重损害了它的使用功能。清廷决定对水渠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负责这项水利工程的正是雷廷昌。

雷廷昌从同治六年(1867)年初即深入到西山脚下开始了艰苦的实地勘查工作。有文字记载,“正月二十二日同恒和厂马二掌柜”到水利现场去进行调查。雷廷昌和他的伙伴们要把每一处损害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要订好采取哪些修缮整治措施,要有明确的质量和时间要求,然后承包给施工的厂家。二月初一至初四日,雷廷昌亲临“静宜园水沟查工”②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目录编号368.248《静宜园至松林闸抄平丈尺清册》。。关于碧云寺南一段水渠的调查写道:“碧云寺庙南墙外山坡下来源往东至二孔桥,山潭长十四丈,清理水路阻滞烂石。碧云寺南墙外山坡下来源往东至二孔桥,汇至静宜园大墙,拆修水沟五十七丈,安砌沟底挑换三成,沟盖挑换七成......”关于四王府以东一段也有明确记载:“分水龙王庙内往东至静宜园墙,拆修水沟长五百六十九丈,拆安沟盖添新三成,沟底添新二成。砌臌闪大墙泊岸四段凑长十丈。双水门添安过梁石一路。”雷廷昌制订的施工计划经上级批准后,将全部工程分成7段,分段承包给通和、德和、祥茂、恒和4个厂家,在三月初十日正式开工。

与香山引水石渠同时开工的,还有静明园内的水利工程和北长河、南长河清淤工程。

静明园从西园墙到六方亭9丈3尺(31m)长的山石水沟由德和厂拆修。还要拆砌大墙和院墙各一段;切刨土山3丈5尺(11.65m),均高8尺(26.64m);拆挂水池东南角山石沟长3丈5尺(11.65m)。静明园内的其他工程,全部由恒和厂承包完成。一是由西墙内的涵漪湖起始,往南转东至玉泉湖,开创一道引水沟,长400丈(1 332m),宽3尺(约1m),深3尺(约1m);帛湖均挖深1尺5寸(约0.5m);三是将园内各座闸板添新23槽,闸板“俱用杉木承做,两头安定提环”。

北长河清淤工程,按不同情况分成4段,每段清淤深度1尺5寸(约0.5m)到3尺(约1m)不等,由德和厂完成。昆明湖由玉带桥至绣漪桥宽4丈(13m)的船道清淤2尺5寸(约0.8m)。南长河的清淤工程分为3段,由通和、祥茂、恒和3厂负责完成。

以上便是全部“添修并拆修水沟和挑挖河泡淤浅”工程。雷廷昌在西郊水利工程簿册上写道:“德和、通和、祥茂、恒和,静明园宫门以北出水闸起,至铁棂闸止,河桶桥座、闸口,通共凑长四千八百二十九丈三尺五寸,通共合里二十六里八分”③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目录编号373.369《通和、德和、祥茂、恒和添修并拆修水沟挑挖河道於浅综册》。。同治七年春天,雷廷昌对全部工程质量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检查,将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同治七年二月三十日立”的《卧佛寺樱桃沟修理水源册》里。这是一项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雷廷昌主持的这项京西水利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雷廷昌在光绪年间主持的西郊水利工程,是与他主持的修建颐和园的工程同时进行的。光绪十一、十二年,北京连遭雨涝,山水盛涨,河道淤塞,农田被淹,为了将山洪顺畅排泄,改善颐和园进水条件,便开始了清挖西山旱河河道,修砌冲毁堤岸,开挖流水引河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它们是围绕着颐和园进行的,可以看作是建园工程的组成部分。

第一项工程是疏通樱桃沟水道。工程范围是从樱桃沟内水簸箕起,至卧佛寺牌楼西这条山间排洪河道。雷廷昌经过实地勘察和丈量,检查和记录了河道被冲毁和淤塞的情况。如“水簸箕以南现有冲倒炼山石一块,长一丈四尺,宽九尺、厚七尺”④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目录编号376.453《樱桃沟内疏通水道底册》。,严重阻滞水流;又如“五华寺盘道南原旧有二孔石平桥一座,现已冲塌。拟改修三孔石桥一座”。雷廷昌据此编制了《樱桃沟疏通水道底册》,并在扉页上写下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樱桃沟内拟改开水道,切刨山坡,改修三孔平桥,添修护沟山石,添修山石护脚泊岸,凿打抬运阻滞山石,清理河桶等工”。他把总任务化解成20项具体工作,亲自指导,逐项完成。但有时出现了难于预料的情况,便及时修改计划。如“五华寺盘道口旧有二孔石平涵洞一座,因水势猛以至冲塌。原估拟改三孔,因刨槽露出炼山石,应全行刨去,又恐山坡坍塌,现仍改修加宽二孔”。工程结束后,雷廷昌逐项验收,编制成册,对验收结果做了详细记录。

第二项工程是修建从卧佛寺至南旱河的这段旱河水道。从卧佛寺牌楼山口起,水道变成旱河,夏秋季山洪暴发时才成为水流滚滚的排洪河。水道向东南方向经过正白旗营房西侧,从四王府往东为北旱河,往南为南旱河。雷廷昌列出的主要工程项目是:“开刨清理淤滞沙石,改开河道,加堆土山保护石渠外口,添修迎水山石护脚泊岸,归安走错大料石泊岸”⑤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目录编号376.441《卧佛寺至四王府旱河工程册》。。工程进行得很顺利,雷廷昌逐一验收后,做出施工总结,写成《卧佛寺至旱河工程册》。从此西山洪水得以顺畅排泄出去。

第三项工程是整治北长河和开挖引河。北长河的清淤和扩挖工程,是在静明园东墙外到万寿山下新闸之间这365丈(1 128m)的河道上开展的。据雷廷昌《玉泉山至新闸挖河丈尺图》记载,一项工作是将河道裁弯取直,将6处河湾的堤岸挖掉,加宽河道;最短的一段长5丈(16.65m),最长的一段长39丈(130m);另一项工作是清淤,将8丈5尺(约28m)宽的河桶深挖4尺(1.32m),使流水通畅,行船方便。与此同时,还在河南、河北各挖了一条引河,使玉泉水更顺畅地流进昆明湖。

雷廷昌一生中,投入精力最多的除去皇家宫殿和园林,便属帝后陵寝了。慈禧慈安两太后的定东陵、同治帝惠陵、光绪帝崇陵等帝后陵寝,都是雷廷昌参与和主持设计修建的。雷廷昌于光绪三十三年去世,享年62岁。他被誉为“东方建筑大师”。

5 结束语

近年来,包括雷廷昌在内的七代样式雷对我国古代建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样式雷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样式雷的功绩得到全世界的公认。由几代样式雷设计建造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包括画样(建筑设计图)、烫样(建筑模型)、施工记录、旨意档、堂谕档、建筑歌诀、书信以及生活账目等,共约2万件,大部分是雷思起、雷廷昌父子工作期间产生的档案资料。由于朱启钤等人和其他社会单位的努力,得以保存至今,妥善地珍藏在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样式雷图文档案于2003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荣登《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举世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它是研究和认识样式雷生平业绩和杰出贡献的生动具体的重要资料,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清代皇家园林及其他皇家建筑的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它还是做好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和复建清代皇家建筑的最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样式雷的历史成就为中国增光,是中国的骄傲。建筑学家赞誉:“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样式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巍巍殿堂中,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动态信息

The Classical Heritage of Style Ray——Architect Lei Tingchang Biography

ZHANG Baozhang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of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25,China)

Abstract:Yangshi Lei is a famous royal architect family in Qing dynasty.This paper outlines the achievements of Yangshi Lei,and introduces the career of Lei Tingchang who is the seventh generation of Yangshi Lei in details.Yangshi Lei's historicalmaterials with drawings and files have tremendous value in the aspects of history and scientific culture.They are themost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evidences of restoring or rebuilding royal architecture.

Key words:Style ray;Lei Tingchang;royal architec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Qing dynasty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张宝章(1932-),男,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地民俗与皇家园林。

猜你喜欢
清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