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锋
(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湖北 宜昌 443600)
对县级“金保工程”建设的思考
李俊锋
(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湖北 宜昌 443600)
从传统静止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全面转向动态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国家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提出了“金保工程”建设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取得全面效应,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起到巨大推助作用。文章结合湖北省秭归县情况就县级在“金保工程”建设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县级;“金保工程”;建设;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164
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三峡库首,地处鄂西山区,地广人稀,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村,城镇人口约8万人,农业人口约30万人。该县是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县、新农合试点县,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扩展,参保率近100%。随着该县内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跃,就业失业人数、参保单位及个人逐年增加,就医环境逐步规范,劳动关系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秭归县“金保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历时6年,取得阶段性成效,提高了全县人社系统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人社业务,为“金保工程”下一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出了县级人社信息化建设的一条路子。
1.1 建成县级人社数据中心
从2008年开始,经过多方筹资,该县投资60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金保工程”数据中心,高标准建成中心机房,核心平台配备十多台浪潮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系统,保证了人社系统数据库的实时存储及前台业务系统的高效操作,同时搭建机房报警系统、双机热备系统、冷备系统、镜像系统、负载均衡系统,“金保工程”建设规模在宜昌市各县、市、区人社系统位居前列。
1.2 网络布局纵横通畅
根据国家、省、市对“金保工程”专网建设的统一要求,该县完成了“金保工程”专网省—市—县—乡—村五级连通,实现了数据逐级向上集中,全该县12个乡镇、8个社区居委会、200多家医保两定机构、186个村全部联通,与地税、银行等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该县根据山区县特点,科学制定规划,在全县186个行政村的安装200多个转账电话服务网点,使所有参保者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各项社保待遇,破解了该县偏远山村城乡居民参保者领取待遇极不方便的难题。
1.3 业务系统全面上线运行
1.4 社保卡建设全面覆盖
截至2017年6月,该县社保卡制作发放超过27万张,发放对象面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实现了发放对象全覆盖,参保者基本人手一卡;建立了遍布全县城乡的社保卡服务网点,其中包括200家医保定点刷卡网点,214家农行转账电话,确保了社保卡应用渠道畅通,全县“一卡通”已经实现。
1.5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以公共服务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依靠现有的“金保工程”信息平台,该县建成了人社系统视频会议室,开通了人社系统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保障各项综合信息,并加载社会保险信息查询模块,为公众提供自主查询经办平台,建立了“人社信息通”平台短信宣传政务信息,开通了12333咨询热线服务平台,深化了社会保障业务应用领域。
2.1 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
在“金保工程”建设启动之初和建设过程中,少数领导干部职工消极对待,没有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行动上还停留在手工时代,业务经办严格、规范,阻碍了个别干部职工“灵活运用政策”的方便,削弱了手中的权力。鉴于此,该县加大宣传,学习“金保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多次组织骨干到省内外学习外地先进,让干部职工认识到自身管理的落后,从而在全县统一思想,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上下掀起了“金保工程”建设高潮。
2.2 抓好数据清理是基础
数据清理是“金保工程”建设基础,“金保工程”能不能上线,关键在数据清理质量。这是一个攻关难点,在尊重历史数据的前提下,重新收集并整理全县参保人员信息资料,根据“同人—同城—同库”的原则逐一核查,反复比对,攻坚克难,确保了系统上线运行后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为后期的维护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水务管控平台,需要整合GIS系统、管网模型、SCADA系统、供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管网管理业务系统、智能抄表系统、客户服务系统、漏损分析系统、VR值守系统等。
2.3 狠抓规范应用是保障
从根本上提高业务经办水平是“金保工程”的核心价值,再先进的信息系统,运用不畅都等于零,基于此,该县人社系统以“三个凡是”作风建设为抓手:凡是经办业务岗位一律使用新系统;凡是窗口经办人员,一律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凡是窗口经办人员一律无条件接受公众对其服务质量的测评。这三条硬性措施保障了新系统的快速上轨道,使“金保工程”效应短期见效。
3.1 重复建设问题
目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各异,导致“本地化”改造任务重,造成“二次开发”重复建设,增加了额外建设开支。
3.2 应用层次低问题
县应用级别普遍处于生产区,信息系统应用深度层次浅,同时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交换力度不够,不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时代。
3.3 资金人才问题
县级财政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力度不够,特别是像秭归县这样的贫困县,建设及运维资金缺乏有力保障。同时“金保工程”建设首先是人才建设,需要较高业务及技术水平的人才支撑,山区待遇低更是留不住人才,难以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县级信息化队伍人才匮乏。
从秭归县“金保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看,要深化县级“金保工程”建设内涵,除在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狠抓管理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速“金保工程”大数据建设。尽早实行信息化建设全国全省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形成省级集中模式,各县市区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向省级靠拢,政策由省级统一制定,数据向省级集中,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县级重复投资;
二是布局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互联网+”管理应用建设。加大社保卡发放力度,形成“无卡不办事”的局面,倒逼各级人社部门不断提高“金保工程”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全省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工作,逐步将社会保障的“触角”伸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扩大社保卡的使用覆盖广度和深度,完善“一卡通”建设;
三是强化县级及以下基层平台基础建设。一切为人民服务水平好坏的体现的落脚点在最基层,特别是人社部门的事,更是如此,包括资金、人才。特别要抓好基层的以数据中心代现的重点项目建设,将运维管理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县级人社部门信息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通过定期轮岗、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既懂计算机管理又懂社会保障政策及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来支撑该县级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
[1]武伟东.关于金保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7).
[2]严子波.对兵团金保工程“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