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霞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实质分析
徐艳霞(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510000)
在近代音乐美学思想领域,青主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音乐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表现主义的实质进行分析,则能够使青主音乐得到更加客观的看待。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其进行了实质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表现主义;实质
作为一种艺术理念,表现主义其实就是强调进行自我展现,要求艺术家进行内心的展现。而青主作为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其音乐创作受到了表现主义的深刻影响,从而体现了西方表现主义对中国音乐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实质展开分析,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作为20世纪杰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家和作曲家,青主在留学期间学习了作曲理论和钢琴等知识,回国后则编写了较多诸多进行音乐思想的论述,从而对中国近代的大批音乐工作者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在青主创作的著作和作品中,则拥有着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特征。
(一)独创性特征
分析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可以发现,其思想表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音乐本质和特性的认知上,其将音乐本质解读为“上界“的语言,将音乐特性解读为“虚伪性”。具体来讲,就是其认为人除了有现实生活,同时也拥有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就是人所处的“上界”,能够展现人的痛苦、愿望等情感,并且使人得到释放。利用“上界”的语言,则可以使人在精神层面上沟通,而音乐就是这种语言。此外,青主认为音乐并不是人以自然界为基础创作出来的,所以其认为音乐并不是实际的产物,需要音乐家注入足够的情感才能够给人带来真实感。实际上,青主提出的这一观念就是指音乐为人为创造的,本身缺乏真、善、美。想要使音乐传递出美的感觉,还要音乐家利用精湛的创作技法和强烈的情感将“虚伪”的音乐转化成真实,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所以,青主是从非自然声音的角度指出了音乐的“虚伪性”。而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则是为了对音乐的创造性和主观性进行强调。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思考音乐本质和特性的音乐家,青主提出的有关“上界”和“虚伪”的观念虽然较为含蓄,但是仍然反映了其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即将音乐当成是表现主体情感的艺术。
(二)针对性特征
一直以来,有关青主音乐美术思想的表现主义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因为,其表现主义体现了针对性特征。在青主的音乐创作中,体现了其对西方音乐思想的崇尚,认为国乐在精神表现上有所欠缺,需要全面借鉴西方音乐。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乐的发展形势较之西方音乐较为落后。所以,青主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希望国乐能够向西方音乐学习和借鉴。青主认为,西方古典音乐能够发挥振奋人心的作用,但是国乐则存在着劣根性,并且没有受到音乐的教化和熏陶,因此需要向西方音乐学习。为此,青主从乐器和声乐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国乐的建议。此外,青主也提出了“自由的艺术”的音乐观点,认为只有拥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创作出的音乐才能成为艺术。在青主创造的作品《大江东去》中,青主通过自由选择爱情题材歌曲形式展现革命热情的创作思路展现了作品的自由性。所以,青主提出的“自由性”观点,强调的主要是作曲家能够自主进行作品形式、风格和内容的选择,从而在音乐创作上不受限制。而这一观点被认为是针对“服务的艺术”而来的观点,但是青主实际上也创作出了较多的“服务性”作品。比如其创作的作品《出征》,就被当时评论着认为是“服务性”歌曲。因此,从社会背景和音乐发展形势上来看,青主音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对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解读时,还应该结合时代背景。
(三)融合性特征
由于同时接受西方教育和国学教育,青主音乐美学思想也体现出了较强的融合性。在青主创作的一些抗日歌曲中,就融合了较多的儒家思想,认为音乐能过度人的思想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此外,青主的音乐创作也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深刻影响,其音乐中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音乐形式上追求旋律消逝和美感失落时的快感。但是,青主在借鉴西方音乐思想时,对国乐和西方音乐的认识相对而言比较清醒。通过有选择性的对西方表现主义进行借鉴,青主对音乐艺术的主体性和特殊性进行了强调,从而避免了西方表现主义的弊端。而从整体上来看,青主音乐能够同时表现出国乐思想和西方音乐思想,其美学思想则是两种音乐思想的融合。
(一)反映了西方表现主义
从根本上来讲,青主音乐美学思想反映了西方的表现主义。在青主的巅峰创作时期,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并且在《乐话》和《音境》中进行了歌曲的发表。而这些作品大多体现了西方表现主义,传递着碰触人内心的情感。作为一名音乐家和作曲家,其曾经指出音声是用于表达其深情的工具,文字则是表达其深意的工具。通过将古典诗词填入歌曲中,其才能够使感情融入曲目中。所以,青主在创作歌曲时,较为注重诗词的字音,讲究字音的平仄缓急。在填曲的过程中,则关注诗词的字义,可以通过字的轻重和含义使其保有原本的情感。
分析青主创作的作品的歌词可以发现,其并未考虑歌词的声韵。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则是由于其认为使用声韵进行歌曲曲调的控制,将导致音乐本身被约束,从而导致音乐失去活力和生命。因此,青主认为利用声韵创作的音乐无法成为艺术作品,而这一表现主义在其音乐作品中都能得到体现。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则很少论述就表现主义音乐,仅仅对勋伯格的音乐技法进行了介绍。之所以介绍勋伯格的音乐,是因为青主认为勋伯格的音乐是有感而发,与其反复强调的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的观点不谋而合1。所以在青主音乐美学思想中,体现了一种强调创作人真实情感的表现主义,认为成功的音乐创作离不开真实流露。
分析青主的两部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可以发现,其提出的“上界”和“灵魂”的概念指的就是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实际上,就是青主利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类似概念的描述。所以在《音乐通论》中,其曾经提到音乐就是上界的语言,而这些道理其已经在《乐话》中提到过。而将音乐当成是描写人类灵魂状态的一种艺术,其实上就是西方表现主义的一种反映。在西方的绘画界,画家梵高和毕加索都是艺术表现大师。而青主则对这些大师的绘画作品非常熟悉,并且清楚的了解绘画与音乐之间的默契和练习。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青主音乐美学观点受到了表现主义的影响,其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批评时都展现了表现主义对其观念的影响。因此在青主与西方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中,都能够体会到灵魂的温柔,从而展现了西方的表现主义。
(二)表现了极端化的思想
从本质上来讲,青主的音乐美学也表现出了极端化的思想,以至于其作品反映出的表现主义出现了一定偏失。在青主的音乐作品中,不仅融合了西方的音乐美学,同时也融合了中国音乐发展情况。青主认为,中国音乐只是依靠耳朵聆听,无法呈现出人的精神和内心感受,所以其偏执的认为中国音乐发展并不乐观2。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彻底否定,认为需要对中国音乐进行彻底的变革。受到德国表现主义思想的影响,青主对国乐思想进行了严格审视。而在国乐中,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礼乐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青主却对其进行了完全的否定和批判,认为礼乐思想是对音乐家创作的一种束缚。由于青主认为音乐家只有独立创作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音乐,所以其对国乐的艺术性提出了质疑。因此,青主的音乐作品处处体现着对西方音乐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贬低,继而使其表现出了极端化的思想。
在青主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其对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做出了比较,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缺乏精神层面的表现,同时表现形式也相对单一。而其对西方音乐进行了大肆赞扬,认为西方音乐表现形式丰富,还能够展现人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思想下,其提出了“向西方乞灵”的主张,认为中国音乐创作需要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提出了民族性、世界性的中国音乐发展路径3。在其发表的一些文章里,对中国本土音乐进行了贬低,却对西方音乐作品进行了称赞。而从其对国乐的非客观评价中,则能发现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偏执。
在音乐创作上,青主对音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了展现,认为在不同环境进行音乐的呈现能够获得不同的效果。所以,青主认为音乐创作需要突破诗词的束缚,才能使其成为灵魂语言。但是,由于崇尚西方音乐,青主对外国诗词的轻重旋律给予了过多关注,以至于中国诗词的音韵和谐及情感表现遭到了忽略。因此,青主的音乐无法展现中国诗词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其音乐美学思想也具有极端化的特点。所以,不可否认的是,青主通过引入表现主义丰富了中国音乐领域,但是同时也国乐做出了偏执的评价。因此在对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评判时,不仅需要重视其为中国音乐发展做出的贡献,还应该认识到其在引入表现主义时出现了偏失,以至于导致其对中国音乐做出了极端化评价。
总之,青主作为优秀的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必将对后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加深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实质的分析,则能够更好地对其音乐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在肯定其对音乐的贡献的同时,客观的看待其音乐美学思想,继而更好地促进现代音乐的发展。
注释:
1.杨康宁.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综述与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50-155.
2.伍维曦.在文人传统与音乐西学的夹缝之间:青主音乐观的思想史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04:62-75+5.
3.李珊珊,高亮.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分析[J].大舞台,2014,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