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审美教育强调体验性学习
刘刚
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强调美育,提倡美育,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提高人们理解、鉴别生活中,艺术中美与丑的能力,完善对美好事物的感觉,激发他们遵照美的规律去进行创造的愿望。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找美的规律,打动学生感官从而建立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美学的一些知识、概念和技巧外,更主要的还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真情实感获得和表达。但长期以来,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现状上,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即使上了欣赏课也只是繁琐的列一堆作者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体会的很少。这样无疑限制了学生艺术想象力和情感的表达。整节课老师主角,学生听众,讲的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就更谈不上什么陶冶情趣,发展个性,养成习惯;这样的教、学怎能促进学生品德、智力、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不论是内化品质外化能力,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学生真情实感的获得与体验性学习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学生真情实感的获得与体验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学生真情实感获得和表达,教师起主导作用;因为教材内容是固定的,程序化的;怎样让学生获得体验性学习,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动起来了,教师要这过程中在收集处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更好组织教学做准备。通过教师下一层面的再组织,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知识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连续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情景,才能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产生兴趣,形成探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主动地认识知识,理解方法,并学会运用和创造。
二、学生实践性是体验性学习的重点。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审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如学生在美术欣赏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就是好,而有些画的“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这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运用反差,学生渐渐发现艺术作品并不是以画的像不像作为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这时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应当系统的将美学中的艺术不同观念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是并存的,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和限界。
德为立身之本,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离不开体验性学习。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讲《服装的色彩搭配》这一课时,我有意和中学生的服装色彩应该怎样搭配联系——“衣服是有生命的,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搭配得好,他就是你的名片。同学们正处在青春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你们这个年龄特有的青春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耳环、戒指、时髦元素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有名人说,青春美就是你们这个阶段特有的美,这个时期的美不需过多修饰,只需要用好青春的色彩搭配就好。学生练习把青春的色彩搭配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穿着上,加深理解了美在于自然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的学校德育工作不是对学生的行为限制,而是引导和规范良好行为习惯,而这一切都是先从认识开始,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有好的行为表现。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学生体验性学习是塑造自信,锻炼毅力的过程。对于身心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堂心理辅导课,在强化学生心路历程认识,心理承受上起到它特有的作用。教学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体会收获的快乐。如《未来的我》一课,运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来塑造一个未来的自己。练习时多给学生美好憧憬暗示,让他们多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运用所学方法来塑造未来的自己;对每个学生作业都给予评价,肯定他们梦想,因为梦想是动力,大家要想成功下一步就是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了。整节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内心树立一个人的成功,是跟目标、信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分不开的。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体验性学习方法,关键是要把审美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好,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验性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开展课外美术、书法、摄影兴趣小组,举行定期的文艺汇演、艺术节、摄影作品和书画展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通过体验性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审美教育强调真情实感,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触,从中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和探究精神。之所以强调真情实感,就是防止学生无感却发一些空泛的,矫揉造作的,所谓善美之感,这是不利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利于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的阶段需要出发,牢牢抓住教学中的趣味性,才能创设出学生真正喜爱的情景体验性活动,让他们在各种自主实践性活动中习得知识,体验情感,感受生活。才能真正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升华自己的情感,健全自己的人格,从而真正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