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2016-07-12 07:13黄宗宝
运动 2016年2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体育课微课

任 俭,黄宗宝

(1.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应城市汤池中心学校,湖北 孝感 432415)

理论与方法探索

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任 俭1,黄宗宝2

(1.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应城市汤池中心学校,湖北 孝感 432415)

近年来微课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却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从微课的含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旨在为提高艺术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微课;艺术院校;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上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教学环境上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性和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近几年掀起的“微”潮流,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由原来固定的课堂学习逐渐偏向比较自由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在如此背景下,艺术院校体育课堂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

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环节或知识点进行多角度拍摄,包含教学目标、基本流程、重难点掌握、示范讲解、练习方法、课后测试、学习心得等内容,并通过后期的信息化制作处理,以视频形式进行展示的具有鲜明主题的简短且完整的教学活动。

2 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艺术院校学生怕苦嫌累,对体育课存在一定认识误区

艺术院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生活,对于“日晒、风吹、苦累”的室外体育课,绝大部分艺术院校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加上高中阶段体育课多以“放羊”教学模式为主,使学生逐渐树立了体育课堂就是“玩”“混”的错误思想,以致对体育课存在一定错误认识。

2.2 艺术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缺乏体育理论知识

受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繁重的课堂学习任务、众多的课外培优辅导,加上艺术专业课的学习,导致艺术院校的学生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接触体育运动,他们很少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视关注体育运动,更不用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因此,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理论知识十分匮乏。

2.3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掌握技术动作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艺术院校体育课堂依然采用“教师集中讲解示范—学生分散模仿练习—教师集中总结纠错—学生分散自我练习”的教学模式,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加上动作结构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综合运用难度较大,以致学生无法对技术动作轨迹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继而普遍存在技术动作形似而神非的现象。

2.4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技术考试,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绪、态度变化和学生个体进步的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而言,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注重个性突出,自我学习要求较低,学习成绩一般的现象。在他们眼中,体育课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在身体和心理都未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乐趣的情况下,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3 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1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电子产品普及率高

一般而言,培养艺术生的投入要大于非艺术生,因此艺术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在艺术院校中,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的普及率更高,而且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紧跟科技发展潮流,这就为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

3.2 形式新颖,吸引力强

教师在体育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音像形式在电子产品上进行播放,通过图形、影像、声效等展示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虚拟环境中,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前提下进行讲解示范,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形式新颖,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3.3 指向性强,内容精简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知识点进行多角度拍摄和剪辑制作而成的视频,在内容安排上极为精简,其着眼点在于阐明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知识点,时长一般在10min以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再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可以强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4 容量微小,易于学习与传播,课堂内外均可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微课视频容量微小,其格式一般为流媒体格式 (如 FLV、WMV等),适合在线进行播放。在学习和传播时,也仅需借助微信、QQ、微博等手段即可实现,如此一来,人均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艺术生就可在体育课堂内外自由进行学习,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4 结 语

微课内容精简、容量微小、使用便捷、易于学习与传播等特点不仅符合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要求,也有效地解决了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学生个性突出、体育意识薄弱、学习兴趣较低等问题,既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随着微课的发展,如何结合高校现有资源深度结合,如何科学规范地制作好不同学科的微课教材,如何将微课资源建设在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上并发挥其最大效益,值得广大高校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研究。

[ 1 ]李正茂.在普通高校拳击教学中开设“微课课堂”的实用价值研究[ J ].长春教育学院学,2015,31(9):96-97.

[ 2 ]孙庆.体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 J ].体育世界,2014,9(9):124-125.

G807.4

A

1674-151X(2016)11-09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49

投稿日期:2016-10-04

任俭(1988—),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体育课微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探析与思考
体育课上的“意外”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