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杰 (邹城市文物局 273500)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博物行业中的作用
王雅杰(邹城市文物局273500)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日益增长,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文物博物行业的文物展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博物行业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文物博物行业中对于文物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给文物资源的研究、展示、修复和保护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方面丰富了文物的宣传渠道,使受众面变得更广;另一方面又降低了文物的损毁风险,形成对文物更好的保护。本文通过阐述虚拟现实技术的概括,陈述当前我国文物博物行业的问题现状,并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博物行业中的具体作用,以供参考。
虚拟现实技术;文物博物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未中断古老文明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历史文物是维护民族统一和团结的重要纽带,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文物能够帮助民族的后代认识民族的历史,也能帮助其他民族来认识本民族的种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饱含着炎黄子孙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自信善良的精神品质,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引以自豪并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华儿女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博物馆典藏了数量庞大的珍贵历史文物,有关文物博物行业中对于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成为当今文物博物行业的热点话题。现实虚拟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其对文物博物行业的文物保护作用特点鲜明且优势突出,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博物行业中的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是近些年来所研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从原理上,虚拟现实技术是依靠微型计算机模拟创造出一个立体三维的虚拟空间,他运用多媒体、传感器、人工智能和电脑图形设计以及并行处理技术,为使用者模拟出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我们常常把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之为仿真技术或者虚拟环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多学科领域综合有机集成的技术,它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包括有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脑图形处理技术。它为人们提供的立体三维虚拟空间,可以让参与者借助适当的传感装置,与虚拟的世界进行交互作用,并进行无限制的多维度观赏,并产生逼真度极高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体验。
(一)文物展出数量少,比例低
我国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全国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达三十五万处之多,文物博物行业所收藏的历史文物也达一千两百万件,但是真正用于展出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受到文物博物行业资金短缺所影响,博物馆无法保证所陈列展示文物的更新率,观众人数逐年减少,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例如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有十二万件之多,用于陈列展出的只有不到四千件,这样的现状在全国各地区的博物馆非常常见,对于文物博物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文物保护技术落后
历史文物经过经年累月的自然侵蚀,其中大量存在的纸质类、漆器类、石窟壁画类以及织绣类的文物,容易出现脱色、风化和剥落等问题。由于文物保护技术的落后,对文物的物理特性和收藏环境掌握不佳,使文物遭受到了许多损毁。一些可修复的珍贵文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文物保护成本的增加。而一些不可修复的文物,如古代名师书法作品和大师绘画作品一旦损毁,即使经过精细地临摹,都会使其丧失收藏和研究意义。
(三)迁址困难
对于很多古代遗迹,是不可移动的文物。然而,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为了让文物获得足够保护的情况下,又能用于展出,不得已选择就近迁址。然而,迁址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不仅会损害文物的原有价值,也会造成巨大的财力消耗。例如江苏省扬州市的汉墓博物馆就是对高邮仙居山所发掘的汉代古墓葬进行迁址还建立起来的,使原有的文物价值受到了很大影响。
(四)陈列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物博物行业对于文物的陈列手段基本都是采用通柜摆放和为实体文物设置说明牌的模式。这样一种陈列手段显得枯燥乏味,而且难以诠释文物的全部内涵和历史价值。这般陈列手段形成了观众对于文物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印象,是观众无法感受到文物的质地和厚重。另外,简短而精炼的文字说明,也大大的提高了文物知识的普及难度,无形之中造成了文物的感召和教育作用的淡化。
(一)提高文物的展出数量和比例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弥补我国文物博物行业中关于文物展品展出数量少和比例低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制作大量的立体三维影像,用动画或者连续平面的形式来向观众展示文物的生动原貌。这样,观众不仅可以对文物藏品进行近距离的研究和观赏,还可以让博物馆打破空间的局限,尽可能做到全部文物藏品的展出,从而提高文物的展出数量和比例。
(二)提升文物博物行业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对文物博物行业文物的保护的效果是最为直接的。文物的历史悠久,本身就很脆弱,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腐蚀,发生氧化、剥落、褪色和风化等现象,而对文物的拍照和触碰,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一定文物的光学腐蚀或破坏。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文物进行虚拟化,用影像设备将文物的外观进行呈现,运用仿真手段将文物的质地材料模拟出来,并用传感技术手段,使人们在一个立体三维的空间去观赏和触碰“文物”,形成对文物最为直接的保护。同时也可以使文物尽量保存在一个封闭而稳定的环境中,对文物博物行业的文物保护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三)突破空间限制,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文物博物行业在对文物的历史价值进行宣传教育时,常常需要涉及对文物转移的运输问题,文物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是极容易受到破坏的。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处在不同地区的人都能观赏到文物。特别是一些国外地区,文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有属性,在展出地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地化解这一矛盾,使文物突破空间限制,并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
(四)通过精确计算和仿真推理,虚拟复原已毁损的文物。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精确的仿真和推理技术。对于一些已经毁损的文物,可以通过精确的数据运算和仿真推理,借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复原。可以让观众看到更为久远的文物本貌,形成已毁损文物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感官感受,对于文物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我国文物博物行业在长期以来受到落后观念和资金短缺以及人才匮乏的影响,形成了展出数量少和比例低、保护技术落后、迁址困难和陈列手段落后的严峻形势。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博物行业中的应用,能为文物的保护、宣传、教育和仿真修复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文物博物行业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并努力实现创新。
杨雪.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A].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