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霖,隋海明,宋修恩,吴红军
(文登整骨医院,山东 威海 264400)
本奈氏(Bennett)骨折是指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掌腕关节脱位,属关节内不稳定骨折。对于这种骨折临床上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三类:⑴闭合复位外固定;⑵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⑶切开复位内固定[1]。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面临着骨折块位于掌尺侧,有大鱼际肌、第1掌骨阻挡,导致视野差、复位操作困难、维持复位更困难,在复位后固定过程中复位再丢失经常发生[2]。现介绍一种能直接把持骨块进行复位的简易复位器,可有效减少复位后固定过程中复位再丢失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共27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均采用复位器维持复位后行穿针内固定,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7~55岁,平均39.5岁。损伤原因:拳击伤15例,交通伤7例,机器伤5例,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方法及复位器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生效后,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首先将掌心向上,X线透视观察第1掌骨基底骨折线、骨块及骨缺损情况,于第1掌骨基底背侧,将备好的两枚直径1.5 mm克氏针自患拇第1掌骨基底部与掌骨体近于垂直与关节面近于平行,两针夹角大于60°钻入,两钢针均穿向第1掌骨基底骨缺损部,邻近达到骨折线(图1)。此时助手固定前臂及手部,术者牵引拇指并将术前准备好的复位固定器于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间经皮进入第1腕掌关节,将复位固定器锐角钩顺着关节间隙插入,当深达第1腕掌关节掌尺侧关节囊,将锐角钩旋转90°,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锐角钩钩到第1掌骨基底骨块(图3,4),术者用拇指指腹按压第1掌骨基底桡背侧,在牵引状态下将三角形骨块与第1掌骨靠近,此时术中透视可做到解剖复位。助手将已置入的两枚交叉针钻入,此时交叉针将骨块牢牢固定住(图5)。将针尾弯曲,残端埋于皮下或留于皮外,无菌纱布包扎切口。脱位较严重的病例,虽骨折块固定较好,但关节活动度较大的可用第3枚钢针将第1腕掌关节固定于外展对掌位(图6)。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炎,行第3枚钢针固定的病例于第3周将固定第1腕掌关节的钢针去除,循序渐进地进行腕掌关节功能锻炼。4~6周X线检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直接拔除交叉固定的两枚钢针,行功能锻炼。
本组共27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无复位再丢失发生,均维持到解剖复位固定。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8~42d,平均39.5 d。骨折复位质量采用Kajer-petersen等[3]进行评测:腕掌关节面台阶小于1.0 mm为优,1.0~2.0 mm为良,大于2.0 mm为差。本组优14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2.6%。拇指运动功能采用Cannon等[4]方法进行评测,优:拇指桡侧外展90°,掌侧外展40°,功能和健侧相同;良:拇指桡侧外展70°~89°,掌侧外展30°~39°,功能基本正常,无疼痛;差:拇指桡侧外展50°~69°,掌侧外展20°~29°疼痛明显。本组优12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88.9%。
图1 术中置入2枚克氏针
图2 术中置入复位固定器
图3 复位固定器维持下交叉克氏针牢固固定骨折块
图4 克氏针及复位器置入后外观
图5 取出复位固定器
图6 第3枚克氏针固定第1腕掌关节于外展对掌位
本奈氏骨折临床较为多见,为关节内骨折,拇指活动功能约占手部功能的50%,故治疗时应尽可能恢复解剖对位,才可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5]。此型骨折多为拇指受到纵向暴力撞击所致。拇指掌腕关节是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鞍”状双轴关节,关节囊较松、活动范围大、关节灵活又稳定。当拇指受到纵轴上传导的外力作用时,第1掌骨基底受到“骑跨”样暴力形成劈裂骨折,骨折后近端基底部内侧有三角形小骨块,由于腕掌前韧带及关节囊附着而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骨折远端连同拇指向背侧近端移位,或被拇长展肌肌腱牵拉连同拇指向桡背侧脱位[6]。此类骨折块位于内侧,位置深,手术复位较困难,复位过程中又常发生复位丢失,复位不良造成关节面不平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远期治疗效果差。通过使用这种复位器既能有效固定住骨块使之有效复位,又能在固定过程中有效防止复位再丢失。
简易复位器由一个锐角钩、直杆和直角形手柄组成。复位器钩端部分直径为1.5 mm,钩长约3 mm,锐角约为45°,杆长80.0 mm,直角手柄的长度可100.0 mm(图7)。这种复位器适用于骨折后近端基底部内侧有“三角形”骨块,由于腕掌前韧带及关节囊附着,“三角形”骨块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复位器通过锐角钩双面将骨块有限固定,再利用韧带与关节囊的完整性,并向远端牵拉使其处于紧张状态下,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骨块被直接把持,只能在腕掌关节水平位移动,再拔伸牵引拇指,更有利于骨折块复位。复位后可以维持,在从背侧向掌侧穿入钢针时起到有效对抗,进而防止复位再丢失。通过使用这种复位器既能有效直接把持骨块使之有效复位,又能在固定过程中维持位置稳定不变。
图7 简易复位固定器
闭合复位钢针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是较常采用的治疗方法[7],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本奈氏骨折骨折端有时有小的骨屑及瘀血,在复位时形成阻挡,造成复位困难,可用复位器稍做清理再复位,此类骨折也可考虑行手术切开复位将小的骨屑清除,以免造成骨性关节炎的发生;⑵该复位固定器采用通过第1腕掌关节间隙进入,达到关节对侧基底,锐角钩与关节间隙平行进入,达到对侧时行90°旋转,将锐角钩朝向远端,向远端提拉,依靠与关节囊对抗来获得稳定复位,再通过第1掌骨基底横形钢针交叉固定的方法固定骨折。进针长度以针尖透过对侧皮质骨1.0~2.0 mm为宜,两枚钢针夹角在60°~90°时把持骨块最好,可达到可靠固定。如果背侧关节囊损伤严重脱位明显时,可自第1掌骨近端桡背侧进针经大多角骨固定第1腕掌关节,阻止术后体位变动时引起背侧脱位[8];⑶X线片的投照位置对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情况影响较大,如果投照位置不好,很容易造成误导。通常情况下将手掌心向上,可清晰显现第1掌骨基底掌尺侧骨块,克氏针穿入后透视时一定要注意至少检查正斜两个角度的复位情况,骨折在每一个角度上都复位良好时才可以结束手术[9]。
[1]宋东宁,张文正,伍辉国,等.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J].中医正骨,2013,5(2):73-74.
[2]赖震,石仕元,魏威,等.两种方法治疗Bennett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医骨伤,2011,24(6):479-481.
[3]Kjaer-Petersen K,Langhoff O,Andersen K.Bennett fracture[J].J Hand Surg Br,1990,15:58-61.
[4]Cannon SR,Dowd GS,Williams DH,et al.A long-term study following Bennett fracture[J].J Hand Surg Br,1986,11:426-431.
[5]韦加宁.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9.
[6]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615.
[7]Canale ST,Beaty JH.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6-359.
[8]张江平.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87-88.
[9]孙磊,徐军,田军.Bennett骨折修复:植入物选择的适宜原则及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4):719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