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16-07-11 06:44尹记辉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小切口

尹记辉(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尹记辉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6,借助传统腹股沟斜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实验组(n=46,利用腹部横纹小切口方式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将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10.87± 2.54)mL,明显高于实验组(3.64±1.46)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23.56±5.16)min,平均住院时间(9.07±2.46)d,与实验组(10.02±4.57)min,(5.13±1.05)d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实施腹部横纹小切口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儿的手术时间得以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有一定减少,术后能够较快恢复,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临床应用效果

在小儿普通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小儿腹股沟疝。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患儿年龄>1岁时,本病自愈的能力就会降低,如未给予及时的治疗,肠管就会出现缺陷坏死,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应该提早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1]。借助传统的手术切口形式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患儿的手术恢复时间也会相对较长,而腹横纹小切口形式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缺陷[2]。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患儿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5岁,平均年龄(3.61±1.03)岁,病程2.5个月~4.5年,平均病程(3.24±1.01)年,按疾病部位进行划分,包括37例右侧,32例左侧,23例双侧。将患有嵌顿性、复发性、滑动性腹股沟疝以及其他合并症(例如呼吸道感染)患儿排除。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患位置等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全麻处理。给予实验组患儿腹部横纹小切口方式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选取腹股沟区位置,按照皮肤横纹方向切开一个1~1.5 cm左右的切口,在皮肤切开后,需要使用止血钳顺延外环后方向将皮下组织钳钝性分离开,将外环口和精索位置充分的显露出来,而后使用较小力度提起,在精索的前内侧向内环口位置将乳白色疝囊找到,使疝囊在内环口处的疝囊颈部位置游离,能够见到腹膜外脂肪,使用4号丝线借助8字贯穿缝扎疝囊颈,在与结扎线相距0.5 cm的位置将多余的囊壁剪去,做好止血操作,对膏丸进行牵拉,对精索进行复位,使用1号线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1~2针即可,不需要对皮肤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借助传统腹股沟斜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于耻骨结节位置,按照腹股沟管方向斜切开一处4~5 cm左右的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层以及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切开,将腹股沟管打开,将精索充分显露出来,将提睾肌纵向切开,于精索前内侧位置将乳白色疝囊找出,使疝囊到内环口位置的疝囊颈部游离,能够见到腹膜外脂肪,借助4号丝线使用8字贯穿的形式将疝囊颈位置缝扎好,在相距结扎线0.5 cm的位置处将多余的囊壁剪去,做好止血操作,将提睾肌进行缝合,并对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百分率(%)表示,行t、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10.87±2.54)mL,明显高于实验组(3.64±1.46)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23.56±5.16)min,平均住院时间(9.07±2.46)d,与实验组(10.02±4.57)min,(5.13±1.05)d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平均住院时间(d)实验组 46 3.64±1.46 10.02±4.57 5.13±1.05*对照组 46 10.87±2.54 23.56±5.16 9.07±2.46

3 讨 论

小儿腹股沟疝疾病基本都属于先天性斜疝,导致此种疾病产生的原因就是胎儿期膏丸或子宫圆韧带出现下降的情况,导致腹膜鞘状突未闭形成[3]。在治疗时因为无局部肌肉以及腱膜组织处较为薄弱,多数只进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即可,不需要再同时进行传统腹股沟管修补手术[4]。除此之外,因患儿的腹股沟管相对较短,约为1~1.5 cm,当腹压增大时,就会与腹膜之间呈现基本垂直的形态,内环与外环也会有重叠现象出现,同时小儿腹外斜肌腱膜未完全发育好,有较好的弹性。所以,在切开切口时,只需要将外环位置显露出来即可,无需将腹股沟管前臂也就是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就能够将疝囊找出并向高位结扎游离[5]。

借助小切口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弥补传统手术造成的缺陷,从手术时间上来讲,较以往相比有明显缩短,在腹横纹处切开切口入路操作较为简单,在疝囊的寻找上也较为容易,不需要对钝性分离的提睾肌进行缝合处理,在对切口位置进行缝合时,也只需要对皮下组织进行1~2针的缝合,而无需对皮肤进行缝合,据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只需要10 min就可以完成手术操作,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时间上占有绝对优势[6-8]。从术中出血量来讲,因借助小切口进行治疗,在分离操作时借助钝性进行,利用锐性较小,手术时间也会相对较短,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在3.6 mL左右,相比于传统的经腹股沟管斜切口患者来说,有明显的降低。从住院时间来讲,因小切口手术有较小的切口,为1~1.5 cm,也不需要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对组织的损伤程度较小,患者手术后的反应较小,对术后切口进行处理时,也不需要进行拆线处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在进行经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患者需属于单纯性可复性疝疾病,而未伴有其他疾病,无需进行其他特殊方式处理。

综合上述分析,对照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10.87±2.54)mL,明显高于实验组(3.64±1.46)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23.56±5.16)min,平均住院时间(9.07±2.46)d,与实验组(10.02±4.57)min,(5.13±1.05)d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由此证明,对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实施腹部横纹小切口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儿的手术时间得以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有一定减少,术后能够较快恢复,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傅朝春,张杰.腹横纹下小切口实验小儿腹股沟疝50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9):54-56.

[2]刘洪,袁培江,袁培云,等.小儿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实验与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42-143.

[3]谭茂林,卓刚.腹横纹小切口实验小儿腹股沟疝(附120例报告)[J].四川医学,2010,31(10):1529-1530.

[4]李敏.腹横纹小切口实验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13,19(9):1434-1436.

[5]翟勇,于家祥,蒋东旭,等.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实验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301.

[6]杨长见.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横纹下小切口实验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7609-7610.

[7]张世民.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91-92.

[8]章建民.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0):28-30.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068-0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小切口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
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比较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