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辉
【摘 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但不幸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规范化,却使教学内容教条化、死板化,教学变得惯例化,每节课,我们在不懈追求规范教学过程中,却背道而驰,使学生逐渐远离了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高中語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然而真实情况下,很多学生都达不到这个要求。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本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语文阅读教学中“三步阅读法”定义解读,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的反思
一、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通读,认知性阅读,梳理文章思路,以知识识记、积累为切入点,准确把握重要信息、分析层次结构,顺而概述事件,进而由形象到抽象进行思维思考。无论是长篇的文学作品还是记叙文短故事,作者所描绘的对象通常以形象具体的思维跃然纸上,让读者不仅会在头脑中重新创建相应的图像,而图像将与读者的生活经历相组合,让图像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对于下次阅读其它文学作品保留了原始的真实原型信息。
第二步:解读悦读,理解性阅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及作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分析。学生越读文章,会调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及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感觉到如临其境的风景,悦耳的声音,清爽的香味,香脆可口的菜肴和益智动人的思想。通过文中文,景中景,情中情实现了文本中所包含的不同情感和鲜明思想。于此同时,抽象文本融入了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意念情感和审美爱好,晦涩的文字变得流畅易懂,含蓄简洁的文字变得丰富起来。这样,阅读的内容就变得清晰、具体、真实。读者与作者在图像、情感和思想上有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谈,也许是一种思想的洗礼,也许是一种情感的慰藉。不管是什么,对于学生都是一个丰富经验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三步:赏读悟读,评价性阅读,通过阅读文章产生独到的见解和感想,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可以从中识记常见写作手法,并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从而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效果。阅读如同写作,是学生通过积累比较艺术形象来把握和体验观察的思维活动。在通常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关心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反而看重老师的出发点,老师的期望是什么答案?如此就会造成,学生通常直接接受老师的答案而不是向老师的回答发起挑战。阅读不是学生个性的锁链,也不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更不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理解认知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有深度的评价形像,欣赏风格,表达感情,揭示思想,洞察世界。使学生将客观的文本转化为主观的思想情感,在外在形态的形式中显现可以看到的符号,学会运用知识,欣赏的知识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日常教学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阅读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偏差。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先进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理解、阅读感悟和阅读探究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到位的原因,出现了很多趋于形式化的现象,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没有具体的效果。在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夸大障碍、夸大过程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夸大学生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作用,渲染情感目标却轻视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实际,较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教师要提高主体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薄弱的学生需要有一个更为高效、更有效的方式来指导阅读教学。
阅读是有章可循的。有效的阅读方式必须是思维正确对路的阅读。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文体特征,依据写作规律,总结出阅读的理念,让我们找到文章的“点”、“线”、“面”。从“内”到“外” ,从“蛮”到“巧”,就是要把握好方法,解决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有益。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必须经由的途径。
阅读能力是一个从数量到质量变化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算用了读书的方法,却没有大量的阅读储备,也还是空谈。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课内有限,课外无限,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作用,关键还是要大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魏欣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意蕴[J].吉林教育
[2]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张德超.思维训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诉求[J].语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