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锐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科学是一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学科,小学科学是学习科学知识最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较高的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课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中国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习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影响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但是科学是一门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科研能力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科学教学的开展。
(二)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低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差,学校对科学学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科学学科的重视度比较低,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教师缺乏丰富的科学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低,一些科学教师自己对科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的科学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讲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学生科学知识不全面,难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落后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点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度都比较低,科学学科难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比较差。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没有对科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将语、数、外三门课程作为学习重点,缺乏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比较低,一部分学生会在科学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题目,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重点课程,科学难以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作用,无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与科学相悖的意见,总是会有:“我提出的问题其他人都懂,同学会觉得我很笨吗?我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学重点,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缺乏信心,不敢提出质疑,质疑能力难以展现出来,学生缺乏自信,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师应该在科学课堂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黑暗的环境利用生活中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如毛衣等)与皮肤摩擦产生静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静电产生的原理进行讲解。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这样一来,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行生动的讲解,学生便能自然而然的将理论知识牢记于心,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而观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足,所以便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在课堂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学习“蚕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培育一只生长中的毛毛虫,观察它由毛毛虫变为蚕蛹最后变为蝴蝶的过程,并写相应的学习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生命的力量,知道观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透过现象仍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三)善于总结,学会反思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可以为学生深入思考创造条件。例如,学生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声音产生的因素、方式有哪些?是凭空产生的?还是需要媒介传导。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了解了同学们的观点,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由教师将原因说出来,学生便会将正确的知识牢记于心。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掌握正确的知识。
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掌握课堂的知识是次要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养成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它将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海兵.小学科学开展生活教学的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3)
[2] 冯莎. 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