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斌
摘 要: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是高校开展博雅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着力从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与高校学术资源和地方历史文化的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配套教学材料的提供以及学生体验和实践机会的创造等六个方面入手提升通识音乐课程在高校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188-01
通识音乐课程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形成人文情怀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该着力构建高校通识音乐课程的完整体系
一、建设多样化的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体系
音乐本身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音乐的内容本身也是丰富的,音乐的类型、表现形式、音乐作品的体裁、乐器的风格等等都是以多样化的形态共存的,这就既为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体系既要注重大学生音乐基础的普及,又要加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既要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源流,又要为学生呈现当今音乐发展的动态;既要使学生掌握我国音乐特征,也要让学生了解外国音乐流派;既要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也要让学生体验不同唱法的差异。因此应该设置音乐基础知识课程和音乐体验课程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音乐理论认知和音乐体验感受的互相促进。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并不是要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关键在于让他们了解音乐、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热爱音乐,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与学校特色和地方文化相融合
把高校通识音乐课程打造成大学的“校本课程”,一方面应该结合学校科研优势、学术资源和学校特色,深入挖掘这三方面的可用之处,使教学与科研结合度更高,实现科研为教学的服务。很多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科研优势为开展音乐通识课程奠定了基础,有的高校虽然没有专门的音乐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但是相关的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却非常值得音乐课程借鉴。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地方历史、地域文化,为高校通识音乐课程提供丰富的、接地气的教学素材。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与高校学术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教学的相互促进,有助于提高高校学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提高了人文社会学科的实践价值。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具有的多样性内容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深度理解,如在音乐史的教学上更适合采用讲授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排音乐家系列、作品类型系列的音乐史知识,为学生呈现一系列的音乐史发展进程;在乐器音色的感受上适宜采用视听法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在音色上的变化;在音乐作品分析上,适宜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音乐作品进行风格、情感、技法等的分析,并形成讨论结果向大家展示;如此种种。在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乐趣,通识音乐课程虽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这类课程本不应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更应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模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审美的能力。
四、重视与新的教育技术相融合
和多种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就是充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注重与MOOC、SPOC等新兴课程平台的结合,注重在这些课程平台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和技术。在MOOC、SPOC等课程平台上开设高校通识音乐课程对于普及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教育大众化,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具有极高价值,但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教师却对此并不太重视,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暇顾及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音乐教育的巨大冲击和积极启示,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的开发上仍然存在很大空间,值得通识音乐教育教师投入精力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编著配套教学材料
提升高校通识音乐课程价值的一个必要策略就是编著与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相配套,结合高校学术资源和地方文化特色,适应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材料供学生学习、阅读和赏析。尤其应该注重相关教学材料类型的丰富性以满足学生对通识音乐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规范的音乐资料,至少应该在网络平台上提供音乐资源库,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学习。免去学生查找音乐资料的辛苦,尤其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搜集音乐资料犹如大海捞针。
六、为学生提供艺术体验的机会
一是广泛开展音乐艺术比赛和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演出激励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高校应该多邀请艺术团体到校开展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增强学校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够经常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二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音乐艺术离不开表演实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进行艺术创作。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表演找寻音乐和自己生命的共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怀。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增强个人创新创造能力。
本文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2014010954;本文同时受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B13;项目名称:《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