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宪坤
摘 要:根据二十八星瓢虫的发生特点、生活习性制定出综合防控技术路线,为马铃薯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二十八星瓢虫 生活习性 综合防控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凌源市有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连作障碍和病虫害侵袭,马铃薯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其中二十八星瓢虫为害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二十八星瓢虫一般发生为害减产5%左右,严重发生为害减产高达30%,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1. 二十八星瓢虫为害特点
1.1分布及为害作物种类
1.1.1二十八星瓢虫属于半翅目瓢虫科,又名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地区,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暖,东北地区逐年加重发生。凌源市2000年以前一般为零星发生或轻发生,2000年以后逐年加重发生,发生程度由轻到重,甚至大发生。
1.1.2二十八星瓢虫主要为害茄科、豆科、葫芦科、菊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及龙葵、苋菜等杂草,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1.2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取食叶片、嫩茎和果实,为害叶,通常啃食叶肉,留下叶脉和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后变成褐色斑痕,叶片皱缩,严重时植株似枯死,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作物产量;为害果,在果实表面形成许多凹纹,逐渐变硬,品质下降,影响其经济效益;为害茎,咬坏茎表皮,使养分不能正常运送,增加染病机会,减弱植株的抗逆性。
1.3形态特征 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体长7~8毫米,半球形,赤褐色,密生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前缘角突出,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成一个。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因此也叫二十八星瓢虫。卵长1.4毫米,弹头形,纵立,鲜黄色,有纵纹。幼虫长约9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褐色,背面隆起,各节有黑色枝刺。蛹长约6毫米,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1.4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4.1发生规律 二十八星瓢虫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群集越冬。一般在5月份开始活动,6月上中旬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底至8月初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8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为成虫,9月中旬开始寻找越冬场所,10月上旬开始越冬。
1.4.2生活习性 成虫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活跃,中午躲在叶背取食。凉爽弱光时转到叶面为害。越冬成虫多把卵产在马铃薯基部叶背,20~30粒靠近在一起,第一代产卵量240粒,卵期6天,越冬带产卵量400粒,卵期5天。幼虫夜间孵化,共4龄。二龄后分散为害。一代发育历期23天,二代15天。
1.4.3当地发生情况 在凌源市马铃薯、茄子、豆类等作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二十八星瓢虫5~7月份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和早播豆类,瓜类。进入8月份,二代孵化,8月中旬是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时马铃薯已采收,茄果类蔬菜已进入晚期,二代开始转入白菜、萝卜或晚播豆类等作物上为害。近三年8月上旬调查数据平均值:茄子被害株率35%,百株幼虫43头,成虫30头,蛹12头;晚豆角被害株率87%,百株有卵6块,幼虫138头,成虫11头,蛹17头;田边杂草龙葵被害株率100%,百株有卵9块,幼虫257头,成虫23头,蛹4头;白菜、芥菜、萝卜被害株率15%,百株有卵2块,幼虫0头,成虫3头。
2.综合防控措施
2.1农业防控 人工捕杀成虫,幼虫,人工摘卵。利用其假死性敲打植株,收集消灭。幼虫孵出前人工摘卵,集中处理,减少害虫数量。
2.2生物防控 喷施苏云金杆菌、云菊素等生物制剂,保护天敌。
2.3物理防控 根据其趋性,利用杀虫灯或种植诱集作物,达到集中捕杀的目的。比如种植龙葵诱集。
2.4化学防控 在幼虫未分散期或低龄幼虫期抓住时机适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可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喷雾;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2%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加水稀释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20克加水稀释喷雾。注意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