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命运与女性觉醒:小说《冬天的骨头》主题评析

2016-07-09 02:30苏文慧崔秋香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主义

苏文慧++崔秋香

[摘要]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冬天的骨头》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小说以女主人公芮寻找父亲为主线,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自由”的主题,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冬天的骨头》 女性主义 觉醒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00-02

小说《冬天的骨头》由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里尔(Daniel Woodrell)所创作。丹尼尔·伍德里尔生于1953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曾在美国海军服役,退役后从事小说创作,出版多部小说,荣膺美国笔会小说奖(1999年),提名爱伦·坡奖(2008年)。他在业界声誉极高,被公认为“乡村黑色文学”的最佳诠释者,其作品《苦难人生》曾被改编为电影《与魔鬼同骑》,由国际著名导演李安执导。《冬天的骨头》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德布拉·格兰尼克执导,詹妮弗·劳伦斯和约翰·哈克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6月11日在美国首映。曾获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等四项提名。

小说讲述了一个16岁的小姑娘,为了家庭的完整,坚定不移地去寻找毒贩父亲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下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谱写了一曲女性主义觉醒的赞歌。

一、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

美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任何国家都会有穷人,《冬天的骨头》就是一部描写美国穷人生活图景的小说。本书的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密苏里州西南的奥札克山区,区别于美国其他地方的富裕繁华,这里贫困、闭塞、野蛮、荒凉、原始,小说的主人公芮(Ree)是个金发碧眼的美丽姑娘,仅仅16岁。在这个女性一生中最美丽的阶段,芮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父亲以制造毒品为生——制造毒品是附近居民赖以为生的手段。她提前离开了学校,在家砍柴、做饭,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一个12岁,一个6岁。她的母亲饱受疾病的困扰,即便在芮陷入困境、期望在她母亲康妮那里寻求帮助时,康妮也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芮。芮流下了孤苦无助的眼泪。而她的父亲杰苏普已经失踪多日,警察来到家里告诉她,如果她的父亲不能按时出庭接受审判,芮一家将失去房子和林地,将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芮坚定地对警察说:“我说过了,我会找到他。”①

芮的家庭陷入了极端困境:她的马已经四天没有吃草料,狗粮也不足,每天的食物大多是土豆,甚至是柴火也需要邻居资助。面对困境,她踏上了寻找父亲的道路。小说以芮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奥札克山区的穷困与蛮荒。小说中的人们没有现代通讯设备,居民的住所杂乱破旧,饮食居然依靠打猎。因为食物短缺,芮和弟弟妹妹依靠猎取松鼠补充食物,弟弟桑尼甚至考虑吃松鼠的肠子。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居民以制造毒品为生,他们制毒、贩毒、吸毒,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链。芮的父亲就是一位制毒高手,芮寻找父亲的过程也是深入当地毒品网络的过程。这里的每个人都态度冷漠、残暴,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些人和芮都是亲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面对困境,芮没有气馁,一直坚定地要找到父亲,挽救家庭。在这个地区政府权力缺失,芮没有得到来自政府或者社会的任何帮助,一切只能依靠固有的社会经验,在一个有血缘关系却冷漠的熟人社会中生活下去。芮能够想到的摆脱贫困的唯一方法是参军,这样她就可以获得4万美元的补贴,这样就能改变她的家庭困境,甚至她还想着一边参军,一边照顾家庭。

小说用凌厉冷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国密苏里州奥札克山区底层民众的生活图景。奥札克山区景色壮美,但是居民却生活在穷困之中,以野蛮的方式处理各种事情,对于这一切,作者没有作道德判断,而是以散文化的叙事语言表达纯真的情感,保持了最大的情感克制。作者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做出价值判断,形成了一种冷峻的风格。如小说最后,邻居美拉博带着芮去冰湖中寻找父亲的尸体,美拉博帮助芮将其父亲的双手锯下来时,作者这样描写道:

链锯喷着烟,抖动着。一道烟在冰面上袅袅的升起,震动声响彻夜空。星星点点的腐肉和湿骨打在芮的脸上,她闭上眼,感觉眼皮跳得厉害。锯子一锯穿,爸爸的尸体就从她的手中滑脱,深入水里,她只剩下他的一只手。她转过身,把这只手扔到岸上那两姐妹的身边。②

小说保持了丹尼尔·伍德里尔一贯擅长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致力于让生活本身说话,关注边缘群体的感情、生活及经历,这些人也许冷酷无情,甚至危险,但无一不鲜活饱满,充满人性。如芮的叔叔蒂尔德普吸毒、制毒,野蛮粗暴,但是最终被芮的坚强打动,帮助了芮。作者以“去叙事化”的风格,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奥札克山区冬天壮丽的景色,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对话简单直接但非常生活化,力求真实地再现生活,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这种写实主义风格与小说的黑暗乡村主题相得益彰,让读者更易进入情绪,去感受小说人物的情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二、爱与自由:女性主义的觉醒

小说《冬天的骨头》的女主人公芮年仅16岁,但在柔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坚韧的心。芮早熟、坚强,面对父亲失踪、家庭陷入困境的局面,芮始终没有放弃,虽然在寻求母亲帮助时流下了孤苦无助的眼泪,但第二天她继续踏上寻找父亲的征程。她为了保护家庭必须找到父亲或者父亲的遗体。在这里,父亲作为男权的象征,在小说中从始至终没有出现。父权的确实带给我们思考,当女性离开男性以后会怎么样?这是女性主义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小说以芮为中心,告诉了我们答案,芮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身份而放弃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生存,面对邻居家亲戚布朗德·米尔顿要收养弟弟桑尼的无理要求,芮愤怒地进行了反击。这里,芮的妹妹艾诗莉因为女性的身份而招到了布朗德·米尔顿的忽视,芮对此极端愤怒。

芮希望女性也应该独立,而不是依附于男性。在这个偏僻、简朴的村庄,传统男强女弱的社会结构也依然得到保留,在这里,男性负责制造毒品养家糊口,女性在家操持家务。在这样家庭结构中,女性地位低下。芮向自己的好友盖尔借车,遭到了盖尔丈夫弗洛依德的断然拒绝。芮伤心地说:“真悲哀,伙计,真他妈的悲哀。老听你说他不许你干什么,结果你就不干什么。”③显然,芮对于朋友盖尔的遭遇感到非常愤怒。盖尔也是年仅16岁,但已经结婚生子,早早地将自己绑定到丈夫和家庭之中,失去了女性该有的独立自主。在芮的激励下,盖尔后来还是违抗了自己丈夫的意志,将车借给了芮,迈出了觉醒的第一步。不仅仅是盖尔,在芮为了寻找父亲而寻求别人的帮助时,其他家庭的女性地位也莫不如是,女性不得不服从男性的意见,甚至成为他们的帮凶,对芮冷漠或者施加暴力;但这些女性并没有完全丧失自己的性别认同,依然对同为女性的芮报以同情、给予帮助,小亚瑟的妻子梅根在送芮离开时建议芮去山上找图帕·米尔顿(毒品制造首领),给芮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图帕·米尔顿家,图帕的妻子迈拉卜严厉地对待芮。迈拉卜要求芮找个男人来谈这件事儿,在迈拉卜的内心深处,认为只有男人才可以对外处理重要事情,一个女人而且是仅有17岁的女孩是不需要重视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奴役以传统的名义也得到了女性的支持,这是男权社会的典型特征。女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用的是男人的话语。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④在芮生活的世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女权主义运动并没有影响到这里,这里依然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男女性别差异无意识地融入到了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哪怕是女性也默认固有的社会结构,屈服于男性主导的世界。正如法国哲学家波伏娃所说的:“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⑤丹尼斯·帕特森也说:“人不是生来就是妇女,而是变成妇女的”。⑥可见,女性的社会属性,是在男权社会中被“规训”出来的。但这并不代表女性永远不会觉醒,迈拉卜最终还是帮助了芮,在赶她走之前给她喝了一杯水,而且在小说最后,也是迈拉卜帮助芮招到了芮父亲的尸体。

芮对于父亲的死亡原因并不关心,她寻找父亲只是为了保住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已经不需要父亲,男权已经完全丧失,芮家庭中仅有的男性桑尼也仅仅只有12岁,只能依附于芮。在小说结尾,桑尼害怕芮去参军而离开他们,男性反而因为弱小依附于女性。芮父亲在外还有情妇,芮虽然也思念父亲,但更多关注的还是以母亲为中心的女性群体。母亲虽然不能说话,但芮依然愿意将自己的内心独白告诉母亲,在母亲那里获得情感支持。最终,芮与男权社会做了最终的了断——芮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亲的尸骨,芮神情恐惧,但又毅然决然地用电锯锯断了父亲的双手,挽救了家庭,也获得了重生。芮以柔弱的身躯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获得了独立。

对于芮来说,在令人绝望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困境下,芮的女性主义不断苏醒、崛起,成长为一个顽强、自我、独立的女孩,最终她放弃融入男权社会的途径——参军,选择回归家庭。对于芮来说恐怕没有更多的选择,家庭的爱给予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独立意味着自由,但寻找自由,并不代表是在破坏这个世界。芮并没有去探求杀死父亲的凶手,对于她生活的这个村庄,她也无力改变。但无力改变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屈服,芮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谱写了一曲女性主义觉醒的赞歌。整部小说虽然色调冷峻,风格深沉、委婉、沉静,但小说中那种纯真的情感还是慢慢流入我们的心灵深处。

三、结语

丹尼尔·伍德里尔始终致力于描写美国乡村社会的黑色图景。在丹尼尔·伍德里尔的笔下,乡村社会区别于城市的繁华与浮躁,显得萧瑟阴冷,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的另一面。乡村书写往往会伴随着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在《冬天的骨头》中作者抛弃了这种惯常的反思,致力于揭示生活本身。作者笔下的乡村是被现代文明抛弃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地方,这种反乌托邦式的表达方式,也许更加接近真实,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美国是较早步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从美国开始,传播到了全球,直至现在,美国也是女性平权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已经没有男权压迫的存在。在《冬天的骨头》中,丹尼尔·伍德里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主人公女性主义的觉醒来源于生活的艰难。在生活的困境中,芮找到了自我,逐渐走向觉醒。女性只有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对于芮来说,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反而解放了自己,在家庭中承担了部分男性的角色,成为了一家之主。虽然依然会面对经济压力,但是芮是独立于任何男权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丹尼尔·伍德里尔塑造的这一形象必将会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角色之一。

注释:

①(美)丹尼尔·伍德里尔(著),朱沉之(译).冬天的骨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

②(美)丹尼尔·伍德里尔(著),朱沉之(译).冬天的骨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1.

③(美)丹尼尔·伍德里尔(著),朱沉之(译).冬天的骨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69.

④Kourany,J.A.etal.(ed.)FeministPhilosophies[M].PrenticeHall,

Ne,Jersey,1992:362一363.

⑤(法)波伏娃(著),桑竹影等(译).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23.

⑥DenniS Patterson,Postmoderni/Feminism/Law[J].Cornell Law Review,77,1992:276一277.

Black Fate and the Awakening of Women: a Theme Analysis of the Novel Winters Bone

Su We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feminine perspective, American writer Daniel Woodrells novel Winter's Bone revealed vividly the wildness and toughness of the American bottom Society. This novel took the heroine Ree finding his father as the main line, revealed the theme of love and freedom under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created a strong and independent female image.

Key words: Winter's Bone;feminist;awakening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