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
——基于陕西安康三县农户的调查分析

2016-07-09 01:32仪明金王溪若刘汶德袁国方邰秀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间借贷

仪明金,王溪若,刘汶德,袁国方,邰秀军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3.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
——基于陕西安康三县农户的调查分析

仪明金1,王溪若1,刘汶德1,袁国方2,邰秀军3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3.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本文在对陕西省安康市1106户农村家庭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以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为主线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的总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大小与农村家庭收入之间具有显著关系,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在与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共同影响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中,外出务工则对农村家庭收入具有负面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对农村家庭收入具有正面作用,物价上涨对农村家庭收入具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民间借贷;农村家庭收入

引言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对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农民收入低、增收难仍是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蔡昉,白南生,2006)[1]。农村家庭收入往往受多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健康状况等因素都得到广泛关注。其中,资金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近年我国央行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即体现了国家通过正式金融途径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三农”和县域的政策导向。然而,由于此类政策推出的随机性、政策实施效果的迟滞性以及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的繁琐性,使得农业资金仍然缺乏正式制度保障下的长期供给,农民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满足。

长期以来,农村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农村金融制度的长期存在,弥补了我国正式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发展资金供给及时性和有效性的不足,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宋磊,2005)[2]。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交易双方为亲戚、朋友或者相互熟悉品行的人之间的非正式借贷活动,通常以面对面的交易形式出现。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自身原始积累不足、缺少投入资金,必须通过借贷来满足生产需求,民间借贷便成为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并以此开展农业生产进而增加收入。

我国民间借贷经过多年发展,规模已逐渐由小变大,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披露,温州市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同时,民间借贷的范围逐渐增大,并存在由剩余资本向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模式发展的趋向。并且,农村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由过去的购买生产资料、婚丧嫁娶,发展到如今的弥补经营资金短缺,受贷主体也逐渐向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种养加工专业户集中(王玉兴,2007)[3]。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在不断变化,农村民间借贷不再只局限于本乡本土的亲朋好友,原本不熟识的双方只要彼此建立信任,都可能发生借贷关系。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社会行动者及它们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借贷关系网络即其中重要的一种。随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变化而变化的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必然会对农村家庭收入产生新的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社会关系网络广泛往往意味着能筹集到更多民间借贷资金,进而用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或经营买卖,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民收入。当然,农村家庭收入还受其他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如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农村基础设施状况以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与上述因素共同对农村家庭收入产生影响。

尽管非正式民间借贷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受到国内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有关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家庭收入间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 以陕西省安康市1106户农民家庭为研究样本,通过检验影响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与农村家庭收入间的关系。

1 理论背景

1.1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

非正式民间借贷活动属于非正式金融的范畴,谈儒勇(2001)将金融体系中非正式的、未被登记的、未被管制的和未被记录的部分称为非正式金融[4]。赵丙奇和冯兴元(2008)进一步确认,农村非正式金融是泛指采用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通过正式金融机构以外的非官方监管的民间渠道,为农村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提供各种资金借贷或资金融通的形式及其活动[5]。我国农村非正式借贷活动向来较活跃,借贷的主要形式包括基于血缘、地缘及业缘关系的民间私人自由借贷、地下私人钱庄、合会、农村基金会、典当行、民间集资、民间贴现等。以往关于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研究不多,且多关注其与农民收入间的直接关系。如高艳(2008)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人均纯收入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6]。唐礼智(2009)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非正式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高于正规金融[7]。

然而,上述研究都没有关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民间借贷关系网络。张爽,陆铭和章元(2007)指出,社会网络在中国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缓解贫困、提高收入[8]。并且, 作为传统农村关系网络之一的宗族网络还能够起到非正式的产权保护的作用, 进而促进农村中工业的发展。赵剑治和陆铭(2009)的研究发现, 社会借贷关系网络对农村家庭间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12.1%至13.4%[9]。因此,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越大,意味着农村家庭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投资,从而增加收入;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规模越小,意味着当农村家庭需要资金支持扩大生产时,筹集的资金量少,甚至无法筹集有效资金,影响其收入或者造成收入下降。

1.2其他影响因素

(1)外出务工。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劳动力外出务工向家庭汇款对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作用(查奇芬和宋丽萍,2007;李强等,2008)[10,11]。但有些研究则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如费尔德曼等(2010)发现,外出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资本积累, 但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计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过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12]。

(2)人力资本。首先,农村家庭中的劳动力人口数量越多意味着从事投入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规模越大,则农业生产收入越多。其次,教育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处于主体和基础地位,不仅能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则人力资本质量越高,农民收入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增长。钱雪亚(2000)运用明瑟(Mincer)模型推算出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即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农民增收1.77%[13]。

(3)社区因素。社区因素包括村庄与城镇间的距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林毅夫(2001)指出,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14]。在欠发达地区,村庄距离县城较远,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较高,这样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难度,并不利于农民增收。

(4)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大病、自然灾害、买到假冒伪劣种子或化肥、市场不景气导致农产品无销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方式缺陷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业生产,假冒伪劣种子会降低农产品产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农村家庭收入。高梦滔和姚洋(2005)认为,当农民受到健康威胁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家庭收入[15]。陈玉萍(2010)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民大病风险及其经济成本的分析认为,农民有更大的大病风险和更高的经济成本[16]。

2 问卷设计、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2.1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研究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目前针对农户生计的一些调查问卷,并结合本文研究目标进行了适当改造。调查问卷涉及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调查内容涉及调查户的人口特征、包括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户主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是调查户的资产特征,包括家庭的存款与负债情况、家庭的土地情况、家庭的物质资产和社会资产情况;第三部分是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其中收入来源分为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四类,并统计了农村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和金额;第四部分是有关农村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大小。

本文选择我国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石泉县、岚皋县三县的农户进行调查,相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这三个县均属于欠发达地区,符合本文在地域选择上的研究要求。调查人员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试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针对性修改。基于分层抽样法,首先,调查人员在安康市统计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把全市的县区依农民人均消费水平进行了三等分,在每个等分组随机抽取1个样本县,最终选取的样本县分别是旬阳、石泉和岚皋三县;随后,在样本县统计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每个样本县按照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将样本县中的乡镇进行了三等分,每个样本县抽取三至四个乡镇,一共抽取了10个样本乡镇;此后,在样本乡镇,也是按照农民人均消费水平进行分层抽样,每个乡镇选取二到五个样本村,一共确定了36个样本村,共获得1106户家庭的详细信息。

2.2计量模型

根据分析框架中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以下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表1 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Variables in models

式(1)中,y表示家庭的收入变量,分别表示总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解释变量分别为借贷关系网络规模、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社区因素、风险因素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变量。其中,x1表示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规模,通过“家里急需大笔开支时(比如盖房子、做买卖)可以找到几户家庭借钱”、“家中是否有干部”等题项测量。x2表示农民家庭中有外出务工人员,由外出务工收入是否大于零进行判定。x3表示人力资本状况,通过“户主年龄、家庭人口等因素,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其中,非劳动力人口数为老人数、学生数和儿童数的总和)、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为党员”等题项得到。x4表示社区因素,通过提问距城镇距离(km)直接得到测量值。x5表示风险因素,通过“车祸或火灾或大病、物价上涨、买到假冒伪劣化肥或种子、农产品无销路”等题项进行测量;ai(i=1,2,3,4,5)为待估系数;µ为误差项。

3 分析结果

3.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计量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含义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2各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建立了四个模型,分别是总收入模型(模型一)、农业收入模型(模型二)、非农业收入模型(模型三)和其他收入模型(模型四),并对各模型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OLS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收入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Tab.2 Regression results of Factors affecting income

从表2中四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从模型一、模型三的回归结果来看,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对农民非农业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意味着家庭借贷关系网络大小和家庭社会资本有利于农民增收。一般说来,非农业生产(即养殖业)的前期资金投入大于农业生产(即种植业)的前期资金投入,面对的资金缺口可能会更大。目前,农民扩大生产的自有资金或者存款普遍不足,而支持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如果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仅办理手续繁琐,而且需要支付的利息和担负的风险较大,多数农民不愿贷款,以免陷入另一种信贷风险之中。这时户主或者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网络便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农民习惯上利用亲戚朋友这些私人借贷关系网络来满足自身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或者弥补经营资金短缺,这种资金借贷利息很低有时甚至无需支付利息,朋友的关系网络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会成为自己的关系网络,这种借贷关系就会像织网一样不断扩大,能借钱的家庭户数越多,意味着可能获得的支持资金越多,自然有利于农民后期收入的增加。

(2)就外出务工与农村家庭收入的关系来看,模型一、模型三、模型四中外出务工的系数均为负,并且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外出务工不利于增加非农业收入、其他收入和农民的总收入,这意味着过多的外出务工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家庭资本的积累,但减少了流出地各类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供给,这种阻碍作用超过了对于资本积累的增加作用,使得在同等条件下外出务工收入低于留在当地所创造的收入。可能的原因是,在被调查的家庭当中,外出务工的大多为刚离校的青年人,他们在起初阶段不仅没能给家里带来收入,反而因为城市生活消费水平过高、工资偏低的缘故,时常需要家里的补贴,造成家庭不增反减。

(3)就人力资本与农村家庭收入的关系来看,四个模型中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人口因素对农村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越多,投入农业生产和其他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就多,创造更高的效益和收入也就顺理成章。而模型一则显示,教育水平越高农村家庭收入越低,这一结果与理论分析相悖,其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倾向选择与农业生产无关的其他行业或外出务工,因此与外出务工一起表现为对农村家庭收入的负面影响。

(4)就社区因素与农村家庭收入的关系来看,模型四中本村距城镇距离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0%水平上显著。无论是对农业、非农业,还是对其他生产活动,村庄与城镇的距离越近、交通越便利,越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更容易买到农业生产需要的工具、化肥、种子等,农产品和养殖产品也更容易销售,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自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5)就风险因素与农村家庭收入的关系来看,除模型二中物价上涨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其他风险因素都对农村家庭收入没有明显影响。

4 结论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 非正式民间借贷关系网络规模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作用,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具有负面作用;劳动力人口对农村家庭收入具有正向作用,距离城镇的距离对农民收入具有负面作用,除物价上涨外风险因素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非正式民间借贷——这种非正规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融资必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网络的大小决定着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而农村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越大则越有利于农村家庭以较小成本获得资金来扩大农业生产或弥补经营资金短缺。因此,尽管外出务工、人力资本和社区因素对农民收入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金融因素中的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作用会更显重要,借贷关系网络的扩大也就意味着农村家庭社会关系网络扩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农村发展。因此,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亟需主动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非正式借贷关系网络规模的扩大促进自身借贷能力;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农村政府基层组织也应当积极倡导和帮助农村家庭间建立各类互助、协作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蔡昉,白南生.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CAI Fang,BAI Nansheng. Labor Migr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China[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6.(in Chinese)

[2] 宋磊. 试论农村民间借贷[J]. 中国商人(经济理论研究),2005, (4): 23-26.

SONG Lei. Research on Rural Informal Lending[J].China Business(Research on Economic Theory), 2005,(4): 23-26. (in Chinese)

[3] 王玉兴. 民间借贷行为探究与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7): 65-66.

WANG Yux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Rural Informal Lending[J]. Inner Mongolia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 2007, (17): 65-66.(in Chinese)

[4] 谈儒勇. 非正式金融批判的批判[J]. 甘肃社会科学, 2001,(1): 42-43.

TAN Ruyong. Critique of Critique of Informal Finance[J]. Gansu Social Sciences, 2001, (1): 42-43.(in Chinese)

[5] 赵丙奇, 冯兴元. 农村金融发展战略选择: 一个非正式金融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3): 22-27.

ZHAO Bingqi, FENG Xingyuan. Strategic Choice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 Informal Financial Perspective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8, (3): 22-27.(in Chinese)

[6] 高艳.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的实证分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26-28.

GAO Y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upport of Rural Informal Finance to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 (2): 26-28.(in Chinese)

[7] 唐礼智.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_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4): 76-79.

TANG Lizhi. The Rural Informal Financial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Empirical Analysis in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 2009, (4): 76-79.(in Chinese)

[8] 张爽,陆铭,章元. 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J]. 经济学 (季刊), 2007,6(2):539-560.

ZHANG Shuang,LU Ming,ZHANG Yuan. The Role ofSocial Capital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Being Weakened or Strengthened?[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07, 6(2): 539-560.(in Chinese)

[9] 赵剑治,陆铭. 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_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9(1):363-390.

ZHAO Jianzhi,LU M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Rural Income Gap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Based on Regression Analysis[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09, 9(1): 363-390.(in Chinese)

[10] 查奇芬, 宋丽萍, 王亚娜. 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 1):262-263.

ZHA Qifen,SONG Liping,WANG Ya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Incom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1): 262-263.(in Chinese)

[11] 李强,毛学峰,张涛. 农民工汇款的决策、数量与用途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8,(3):2-12.

LI Qiang,MAO Xuefeng,ZHANG Tao. Analysis of Decision Making, Quantity and Use of Remittances from Migrant Workers[J]. China Rural Survey, 2008,(3): 2-12.(in Chinese)

[12] 费尔德曼. 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_来自西部山区的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2010,(3):77-85.

Feldman. Influence on the Migrant Workers Family Livelihood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Western Mountains [J].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2010,(3): 77-85.(in Chinese)

[13] 钱雪亚.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J]. 中国农村经济,2000,(3):25-31.

QIAN Xueya. The Accumulation of Rural Human Capital and It's Income Characteristic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0, (3): 25-31.(in Chinese)

[14] 林毅夫. 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基础设施的牢固[J].调研世界,2001,(7):3-4.

LIN Yifu.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Requires A Solid Foundation in Rural Areas[J]. 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2001, (7): 3-4.(in Chinese)

[15] 高梦滔, 姚洋. 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05,(12):15-25.

GAO Mengtao,YAO Yang. Influence of Health Risk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5,(12):15-25.(in Chinese)

[16] 陈玉萍. 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及其经济成本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0,(10):67-72.

CHEN Yuping. Serious Illness Risk and Economic Cost Analysis of Farmers in Poor Areas[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0, (10): 67-72.(in Chinese)

【责任编辑:高潮】

【信息经济研究】

Informal lending relationship network's effect on rural family income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YI Mingjin1,WANG Xiruo1,LIU Wende1,YUAN Guofang2, TAI Xiujun3
(1.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China;2. Accounting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106 Rural families of Ankang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we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rural familiy income, agricultural income,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other income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especially focused on informal lending relaionalship network's effect durding all these fac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formal lending relationship network size h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rural familiy income,rural family income increase as the informal lending relationship network expand; migrant work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rural familiy income;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rural familiy income; the rising pric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rural familiy income.

Key words:informal lending relaionalship network; private lending; rural familiy income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6)01-0058-06

[收稿日期]2016- 03-18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基地课题(2014325)

[作者简介]仪明金(1977-),男(汉),山东诸城人,博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农业经济研究。E-mail:timyi@163.com

猜你喜欢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危机成因以及规范化发展路径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民间借贷规定》出台后对企业间借贷的理解
左手民间借贷右手不当得利
民间借贷类公证初探
剖析中国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