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09 09:34刘弓孙建国张立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6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保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创新人才

刘弓 孙建国 张立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6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保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



信息安全专业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刘弓1孙建国2张立国2
(1、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612、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保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安排,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为此,国家保密学院提出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从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开始,即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工程教育

张立国(198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与系统安全,创新人才培养。

一、信息安全专业工程师培养目标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解读

“计划”中明确了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持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二)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目标解读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理工基础,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重技术、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性分析

国家保密学院信息安全专业于2010年9月开始招生,而“计划”的启动恰逢2010年6月,为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培养目标设立等方面,学院全体教师对“计划”所提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主旨进行了认真解读,如表1。

表1 人才培养目标对比性分析

从整体上分析,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符合“计划”的三个突出特点:

1.学院是由国家保密局依托我校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等相关学科,设立的首家理工背景的保密专业学院。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保密学历教育基地、保密人员在职培训基地、保密科研和保密学科建设基地。由国家保密局、黑龙江省保密局、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共同组成,直接实施对学院的领导和管理。

2.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对保密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学校提出了“重技术、懂管理”的信息安全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标准。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享专业师资,并吸收优质师资,同时聘请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开设涵盖保密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多门类的体系课程。

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培养目标的分解对比分析来看,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是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和自底向上的实施策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工作的基石,

本文将重点予以论述。

二、工程教育创新素养培养概况

(一)工程教育工作现状信息安全专业工程实践与创新素养培养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科研与科创同步:实践环节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考核重点,也是培养工程创新素养的核心内容。依托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学科,开展以基础理论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科学研究,鼓励专业本科生直接进入科研实验室从事科研辅助工作,同时,理清学科优势和不足,推动09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托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设有专门的创新技术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安全竞赛,力图通过竞赛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理论与实践并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反映了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可行性。为此,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信息安全专业规范化工作,以颁布的《信息安全专业规范》为蓝本,突出保密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能力和系统应用能力,设计了“信息系统安全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等独立实验课程,以及“现代密码学课程实验”、“保密技术课程实验”、“涉密信息系统工程课程实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实验”等课内实验,构成了我校保密特色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3.管理与发展共举:利用信息安全“十一五”国防紧缺专业建设的400万专项资金,今年年底将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两个直接为信息安全专业服务的教学实验室。两个实验室的设计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为依据,将支撑4门独立实验课的教学、7门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教学、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并为自制实验设备、实验系统和实验项目的应用开发提供平台。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1.创新素养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主要依托课内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目前,课内实验基本能够达成通用标准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但行业标准的实现则必须依靠科创活动和企业部门的鼎力支撑,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参与度函待提高。

解决方案:(1)建立多种评价手段,加大对实践环节授课教师的考核力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2)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积极沟通,按需培养人才,按需订制人才,实现“准工程师”培养模式。(3)以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主动积极的技术服务和科研合作交流,通过实验室共建、人员培训等模式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提高自身影响力。(4)积极引入和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兼职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推动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

2.“计划”除重视企业的深度介入外,同时强调国际化人才培养。从当前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国际化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尚待时日。

解决方案:(1)以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相关学科建设促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和国际合作,引进海外人才和兼职专家学者;(2)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自身辐射能力;(3)与具有信息安全优势专业的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大访问学者和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实现稳步提升。

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增强,要求实践环节教学方式不拘一格,考核机制也必然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考试、考查模式不能够直观体现教学效果,需要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予以体现和考评。此外,对于企业兼职人员、受聘一线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也需要重新规划和制定。

解决方案:(1)不“纸上谈兵”,按照信息安全专业工程师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准工程师”的稍低标准进行学习评价,采取现场答辩、工程案例分析等表现形式。(2)消除所考即所讲的模式,淡化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和记忆性考核,要能够反映“准工程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并尝试专职教师授课,企业技术人员出题的考核模式;(3)对兼职企业教师的考核机制需要学校统一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规划。

三、信息安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规划

共包括6项大类工作,完成情况:

(一)学院标准制订

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制定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方案,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6.5学分,其中理论必修课11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8.5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

(二)学院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

按照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信息安全专业规范》,制定对应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研究型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由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ISB)、信息系统安全(ISS)、密码学(CRYPT)、网络安全(NS)、应用安全(AS)6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核心知识单元24个、非核心知识单元7个。目前,以实现对上述知识单元的全部覆盖。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学生自主选择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实践环节、专业选修课4个课程群。依据“研究型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和“研究型实践能力体系”,我们进行了“信息安全(保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学院标准的实现

除依托原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和学校教学资源外,2011年3月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两个直接为信息安全专业服务的教学实验室。此外,将形成包括全国信息安全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绵阳)在内的多个辐射全国的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将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软硬件资源优厚的实习条件。

(五)企业培养方案

与企业单位共同制定工程师培养标准以及培养计划,确定课程或实践环节在企业的进行方式,工程条件,安全保障等内容。

(六)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鼓励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创新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训练。该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计划”实施的重点。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进步痕迹,积极推进我校新时期的工程教育改革,着重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探索信息安全行业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郭艾侠.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23):31-33.

[2]郭方方,马春光,张国印.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0):94-96.

[3]李悦,夏小玲,王高丽,等.信息安全课程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53-56.

Abstract:Under the "national long-ter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gram(2010-2020)" arrangement,the state decided to implement the "excell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 Plan"). To this end,College of National Secrecy made engineer training mode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that is,the training isfrom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literacy of students toinspire innovation,exercisecreativity,improve levels of innovation.

Keywords:excellent engineers;information security;innovative talents;engineeri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18-02

作者简介:孙建国(1981-),男,汉族,黑龙江巴彦县人,博士,嵌入式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人才培养,信息与系统安全。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创新人才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