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娜新
摘 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不良行为。现结合多年幼儿教育工作和实践的经验,就常见几种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加以浅述。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原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68
一、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一)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的成因与危害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活动或休息时会出现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一般来讲处于婴儿期的幼儿都会有吮吸手指的现象,这是幼儿的一种生物本能。
随着婴儿期的结束,许多幼儿会将这一习惯加以改正。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父母的粗心或照顾不周等原因使幼儿的一些欲望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幼儿由于焦虑和不安,就会用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进行自我安慰式的满足。长此以往这些现象就被保留了下来,形成了病理性的不良习惯。
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还会强化幼儿情绪上的紧张、性格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的矫正方法
1.家园连手共筑爱心桥。从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的本质来看,这是幼儿内心缺乏关心与关爱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一些活动与方式,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形成安全感与信任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用科学合理方法通过心理疏导与抚慰,让幼儿消除心理问题,感受到家园双方的爱心与温暖,克服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
2.培养兴趣与爱好,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当幼儿出现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后,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培养一些兴趣与爱好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为此教师要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出现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的幼儿制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可以将其注意力进行转移,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自觉克服吮吸手指和咬衣角现象。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在幼儿不良行为中,说谎行为的比率是比较高的一种不良行为。幼儿说谎行为可以分为是无意识说谎与有意识说谎两种。幼儿无意识说谎就是指那些幼儿没有目的,把某些幻想或错觉当成现实向人述说的现象。有意识说谎就是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编制的谎言,以掩盖事实真相的现象。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与危害
1.幼儿无意识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有时会把心中的愿望作为现实而表达出来,如幼儿会向别人说自己家中有一只大老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对实事记忆不清,将自己的经历描述错误而造成的所说内容与实事不符,如将发生在甲身上的事说成了发生在乙身上的事。一般来讲幼儿无意识说谎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或减少,但有时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矫正与强化,可能会转变成为有意识说谎行为。
2.幼儿有意识说谎行为形成原因。相对于无意识说谎来讲其成因较为复杂,根据其说谎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得到别人的赞赏与夸奖而进行的说谎行为。其二是幼儿出于自我保护而进行的说谎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矫正方法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幼儿说谎行为,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幼儿说谎行为问题,及时有效加以矫正。
1.通过实践性活动,提高幼儿认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七岁以下儿童很难区分想象和现实的界限,经常将二者相互混淆。因此,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通过参观、体验、表演、操作等途径,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认识能力,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意识说谎行为。
2.创设民主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幼儿说谎,许多时候与教师、家长要求过于严格有关。如果教师在教育中对幼儿责备过多,惩罚过严,幼儿为逃避批评与惩罚就会说谎。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能够用爱心去宽容幼儿出现的错误与问题,鼓励幼儿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出现幼儿所说内容与自己观察不一致的现象时,教师要允许幼儿有申辩的机会,防止幼儿由于不能做到心悦诚服,而产生抵触情绪为说谎埋下种子。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在教学中不时会发现一些幼儿,由于自己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其权利受侵犯时,对别的幼儿进行身体的进攻或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他人的行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危害
通过对多个具有典型攻击性行为幼儿的研究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与言行影响。
2.不健康媒体等传媒的影响。如影视剧、游戏等,由于幼儿缺乏辨别能力,天性喜欢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攻击性行为,当在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发生矛盾时,试图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会有碍于幼儿间的团结友爱,还会对幼儿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诱发幼儿在成年后走上犯罪道路。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不要过分迁就幼儿攻击性行为,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引导其向积极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幼儿犯错误时,不要粗暴地采取打骂与训斥的教育方式,多采用跟幼儿讲道理等积极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2.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幼儿学习如何处理与其他幼儿矛盾的方法。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评价与鼓励来引导幼儿理解别人,避免模仿和学习同伴的不良行为,让其懂得身体攻击带来的危害。让每一个幼儿都养成谦让的习惯,合理公正地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矛盾与纠分。
幼儿不良行为与习惯如果不加以矫正与改变,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与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一定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高度重视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现与矫正。
[责任编辑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