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
摘 要:本文先从云南省中小企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云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接着从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云南省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最后提出提高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
一、云南省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外部融资困难。融资时,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物多为土地、房产等不动产,而企业的机器设备的抵押仅能从银行中获得20%-30%的贷款。针对从银行融资困难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选择从民间投资公司融资,由于从银行征信记录中得到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在还款上存在着拖欠、不按时的现象。
(二)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云南的各大手机卖场,形成一场销售模式的竞争,如买手机赠礼品、赠话费、赠流量等,手机销售着通过赠送消费者各种礼品,让消费者觉得很划算的方式来销售手机。同时,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当今高速发展的金融时代,世界经济危机呈周期性出现,在经济危机出现时,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甚至倒闭。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较差。云南省地处西南落后地区,受到资金和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很好,仅占销售额的4%。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机构,基本上都是花钱购买的技术。
(四)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弱。云南省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保险、金融、养老保险等发展很少,甚至尚未发展。目前,云南省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处于产业的低层次、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技术的限制,致使生产配套能力不足。
二、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SWOT分析
(一)优势。在市场专业化方面程度较高。由于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市场规模比较小,一般多为批发零售行业,如小家电、衣服配饰、食品添加行业等,因此在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就不适合这些行业的业务,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高了市场前景;在市场方面灵敏度高。由于当今的商业环境变化多端,市场稳定性较差,企业要应对这些因素,需要其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而这正是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优势。
(二)劣势。第一,由于云南省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部分服务行业,管理水平不高,多为家族模式管理,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创新人才少、创新资金投入少,导致云南省中小企业在成长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差;第二,由于云南省大多数中小企业成长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不完善,企业的岗位设置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市场预测部门,导致云南省中小企业的企业结构不合理;第三,由于云南省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信用评价体系差、可抵押资产少等因素,以及融资渠道单一、信息来源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外部因素,导致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上存在外部融资困难情况。
(三)机遇。第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2014年《云南省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办法》。第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建立。自该平台的建成后,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体系,如能够享受贷款、融资、投资等服务。很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第三,引进外商投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完善了企业发展的必备的配套设施,减少了中小企业在成长中的建造成本。
(四)风险。第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云南省线上实体中小企业成长与线下电商企业成长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典型的就是农村淘宝的逐渐兴起。第二,成本增加。在中小企业的成长中,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员工工资及各种福利也随之上涨,给原本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重大的资金困难。第三,抵抗市场风险弱。。
三、提高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高效率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和工作新机制;二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云南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积极采纳中小企业提出的政策信息和平台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根据不同企业群体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突破困境,实现持续发展。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门槛。中小企业应主动加强自身财务管理,避免拖欠银行本息的现象,提升自身企业形象,与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
(二)建立市场创新战略。第一,信息化战略。我省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对经营决策。利用网络平台,在网站上进行产品宣传,建立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第二,特色战略。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发挥其独有的灵活性,通过技术开法和工艺创新,生产出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产品;在这激烈的竞争下,要求企业在服务方面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模式,从而来提高,我省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政府应出台适合我省中小企业成长的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我省高等院校在学科设置上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创新意识,向中小企业输送高知识人才。同时,把职工的奖励工资与职工提出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建议挂钩,从而促进职工创新意识的发展。发挥我省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如因小而专、因小而活、因小而特等。
参考文献:
[1]刘超,叶松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市场论坛,2009.
[2]黄莉萍.政府政策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前端前移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3]熊殷泉.云南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之分析[J].企业管理,2013,(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