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小学语文更有活力

2016-07-07 22:36胡粮
江西教育C 2016年5期
关键词:燕子布置生活化

胡粮

语文,作为三大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将其从“阳春白雪”转化为“下里巴人”,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原来不是好似楼台一样高不可攀,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冲击,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纠正学校和教师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估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让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技能,努力使自身的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生性好动、贪玩,如果一味将其束缚在教科书、习题上,那么将会对学生的天性造成损伤。如果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学生会发现,原来语文竟然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抑或并且自觉主动自愿地接受。

3.能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

语文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日常生活的沉淀,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进行随笔生活写作

既然语文与生活紧密相关,那么,教师就应当将语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通过让学生写随笔的方式记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能够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都应鼓励大家发言,分享一下自己今天或者是以前遇到的有感触的事情,令自己感动的、喜悦的、气愤的等都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学生通过演讲发表一下个人对此事件的看法,如果本人是事件主体会怎么做。有一位学生在一次发言中,谈及学习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不禁潸然落泪。演讲之后,大家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教师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并且告诉孩子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家人,鼓励她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实施了生活化教学,而且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书面写作能力。

2.引导学生将生活的美与语文的美相结合

走出课堂也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进行《燕子》这课的教学时,组织同学走出教室,去观察小燕子,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以及燕子的外貌、习性等。并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写一段对于燕子的描写。学生还可以使用相机或者是手机将自己喜欢的燕子或者将周边的景物拍摄下来,作为自己写作时的参照。学生们经过这次亲身与大自然和与燕子的接触,更增添了对燕子的了解和喜爱,从而自然而然地在描写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中的美与语文的美相结合,丰富了语文的学习,也让学生的表达更为清晰明白。

3.布置生活化作业

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都是让学生把课后的字词抄写几遍。但如果作业仅仅是单纯抄写,就会非常枯燥,学生则会产生极大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课时,仅依靠口头描述,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瀑布气势磅礴的壮丽,所以在完成对本课系统的学习和概括后,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就是利用互联网观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视频,然后描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直观地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解。学生非常喜欢这项作业,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布置生活化作业的作用是很大的。

4.融合生活元素

语文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文科性质的学科,但是其同时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不应该是孤立的、片面的以及脱离日常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起知识点迁移和提升的能力,巧妙融入生活元素。比如,笔者在进行《一粒种子》教学时,提前做好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和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并且在授课开始就向大家传授了这些相关知识,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布置给大家一个长期的任务,就是回家自己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其生长,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学生们从生活中认识语文、实践语文,增加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本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就连随处可见的标语也是语文和社会生活的结合。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更要有信心,让生活化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申银万国招携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燕子布置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燕子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燕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燕子一家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