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
陶瓷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续上期)
3.3 国礼瓷器
陶瓷常常作为国礼,由国家的领导人在出访时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和组织,或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入选国礼瓷多的依次是景德镇、醴陵、潮州与汕头、宜兴、淄博所产的陶瓷器。
景德镇瓷器曾代表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瓷业的发展。1949年以后,景德镇瓷业在继承和科学总结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试制成功的高白釉的白度达到83.45%,创中国陶瓷历史上的白釉之最。
20世纪60年代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有新的发展。建国瓷的制作取得成功,许多传统名贵高低温色釉得到恢复,青花、青花玲珑、颜色釉、薄胎瓷、仿古瓷、彩瓷、雕塑瓷及特种工艺瓷等传统产品,均赶上甚至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青花红楼超万件花瓶、大件三阳开泰花瓶、大型瓷雕滴水送子观音等产品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大件郎窑红、大型色釉瓷壁画、成套青花和青花玲珑瓷、大型薄胎瓷、具有时代气息的粉彩与古彩、凤凰衣釉、雨丝花釉、彩虹釉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景德镇作为国内的主要产瓷区,日用陶瓷产量、出口瓷创汇均名列前茅,单件瓷创汇水平国内最高,获国际金奖和国家金银牌的产品居全国之首,90%以上的国家外交礼品瓷均是由景德镇烧制的,景德镇仍不愧为中国的瓷都。
1907~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一问世就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在1915年的世博会上荣获金牌。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广,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院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
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1958年,醴陵艺术瓷厂(现在的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成立。几十年间,这2家单位成为国家用瓷、国礼用瓷、艺术收藏品的主要生产者。
广东省广州的广彩、佛山石湾的雕塑(公仔)、潮州的通花瓶等都是著名的陈设艺术陶瓷,也常入选国礼瓷。
1978年,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把由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承制的《友谊通》花瓶赠金日成主席。《友谊通》花瓶高1.3 m,重100多kg,三层镂空嵌花结构,外层是玉兰图的镂空体,两个对称花窗,以盛开的梅花装饰,透过花窗的中层是瓷制花篮,内层是蝴蝶图案的镂空体。运用了通雕、圆雕、浮雕,装饰上运用了色土、色釉、釉上描金等综合装饰。《友谊通》花瓶由叶竹青主设计,王龙才参加设计第三层,周文光等担任制作。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次访港,港府向大埔赤山瓷厂订购专门制作的45头釉下青花餐具和20头帆船咖啡具作为香港总督送给女王的纪念品,受到女王的称赞。刘泽棉创作的陶塑《饮酒钟馗》也作为广东省政府礼品赠送英国女王。
2007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的克洛库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中国国家展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普京总统巡馆时,把深圳水丰源瓷业公司生产制作的骨质瓷8头《帝王黄》茶具赠送给普京总统。普京总统称赞“很华贵,皇室的御用品走进了现代生活”。
宜兴的紫砂、均陶、花盆等驰名中外,享誉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后,均陶堆花的创新、创优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3年,均陶工艺厂生产的50套均釉陶台首次进入中南海,其中一套被安放在钓鱼台国宾馆。翌年,均陶蟠龙陶台陶凳作为景点被中国园林《燕秀园》采用,为《燕秀园》获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大金奖金质奖章、最佳亭子奖和最佳艺术造型永久保留奖做出了贡献。1987年,20件(套)的蟠龙陶台、全均釉陶台、均釉组合花盆等精品入选中南海紫光阁并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1987年和1989年,均陶产品先后获得国家质量奖评定委员会颁发的银质奖、首届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期间,均陶产品还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展览会、博览会,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2年,宜兴均陶工艺厂为朝鲜金日成主席60寿辰承制的均釉成套大花盆作为国礼为金日成祝寿。
山东淄博等地在20世纪70年代,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出了焦宝石瓷(精炻器)和滑石瓷,进入80年代以后,又相继开发出许多新的瓷种,如鲁玉瓷(高长石质瓷)、高石英瓷、鲁光瓷(钠长石质瓷)、合成骨瓷、贝壳瓷等。利用这些新的瓷种制作的瓷器,不仅进入了国宴殿堂、作为国家领导人用瓷,而且还入选了国礼瓷。另外,山东的艺术陶瓷也很有地方特色,尤其是刻瓷技艺更是一绝,已多次被选作国礼瓷。
1959年唐山制作出了中国最早的骨质瓷样品。1964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套异玲型咖啡具而填补了我国高档骨瓷产品的空白。1966年生产出第一代绿骨瓷,1979年试制成功乳白色骨质瓷,并于1980年建成100万件骨质瓷生产线。1982年通过国家科委和轻工业部产品鉴定为“中国骨质瓷唐山为首创”。1984年“红玫瑰”牌骨质瓷获国家银奖。1991年引进英国先进设备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500万件高档骨质瓷生产线。唐山骨质瓷产品相继在三次全国评比中获日用瓷唯一A级产品称号,被指定为国家50周年庆典用瓷,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庆典用瓷,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用瓷。
中国瓷器作为文化使者,历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产瓷区经常举办陶瓷节,以陶瓷搭台,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各古代名窑则更是以古陶瓷和古窑口作为金字招牌,建博物馆、举办陶瓷节和学术活动。现代陶艺正在风靡世界,中国的现代陶艺也方兴未艾、蒸蒸日上,各地也建立了一批陶艺村,吸引中外陶艺家和广大民众前来参加活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中外人士进出频繁地进行经贸文化交流,一片升平的繁荣景象。
1990年10月11~14日,“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隆重举行,接待国内外来宾3 142人,其中外宾488人,内宾2 654人。
2005年11月11 日,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在佛山市举行。举办的“亚洲艺术之光——中国石湾陶艺展”、“火与土的艺术——2005年南风古灶亚洲青少年陶艺创作营”活动,展示了石湾公仔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22国部长共同签署的《佛山宣言》肯定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明与文化的要素在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维护亚洲乃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亚洲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繁荣”的共同愿望。
4.1 陶瓷博物馆
在各瓷区和古代窑址所建的陶瓷博物馆中,以景德镇陶瓷馆、宜兴陶瓷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最为著名。
1)景德镇陶瓷馆。坐落在市区河西枫树山陶瓷文化博览区内,与古窑瓷厂毗邻。这里青山环抱,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德镇陶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 500余件。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景德镇陶瓷馆”六个大字镶嵌在门楼上。该馆建于建国初期,后规模不断扩大,展出内容分为“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前者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 000多件;后者按类别陈列,展出建国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 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现己成为瓷都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2)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位于丁蜀镇宁杭公路西侧的团山之麓,1982年正式开馆,其前身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宜兴陶瓷陈列馆,由彭冲题写馆名。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琉璃瓦大厦,依山傍坡,气势恢弘,在全国陶瓷产区的展馆中,独树一帜。馆区占地面积40 000余m2,展厅面积近4 000 m2。经20多年的建设、配套和运作,馆内陈列着上万件陶瓷精品,分布于古陶、名人名作、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艺术陶瓷、海内外赠品展示五大展区、22个展厅,堪称丰富的陶瓷艺术宝库,是全国各陶瓷产区博物馆中为门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陶瓷博物馆。
3)耀州窑博物馆。建立在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遗址之上,1994年5月23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主馆占地面积460 000 m2,建筑面积8 000 m2,陈列展览面积4 800 m2,总投资1 000多万元。收藏各历史时期珍贵文物50多万件(片),陈列展出耀瓷珍品1 000多件,精品荟萃,品位高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耀州窑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中国古陶瓷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耀州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序列性最强、内涵最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科学博物馆之一,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遗址、遗迹展示由“唐代三彩作坊、窑炉”,“宋代制瓷作坊、窑炉”和“金代制瓷作坊群”三个保护厅组成,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该窑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
耀州窑于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是我国历史名窑之一。其代表产品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宋代时就已驰名海内外。1988年耀州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和“陕西十大考占发现之一”。
4)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1988年初,经国家旅游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在杭州乌龟山麓郊坛官窑古窑址上动工兴建,馆址为杭州玉皇山南侧施家山42号,1990年建成,1991年11月11日试开放,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10 000 m2,建筑面积3 758 m2,整个馆区分展览建筑和遗址保护建筑两大部分。遗址保护建筑在山坡官窑遗址上,面积为1 700 m2。展览建筑分3个展厅:一厅展示浙江历代有代表性的陶瓷文物,包括从良渚黑陶、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到青瓷、青花瓷、色釉瓷等历代精美陶瓷器;二厅是博物馆的重点,系统介绍南宋官窑史和瓷器造型风格、胎釉特点、装饰艺术和制作工艺;三厅则荟萃了国内陶瓷科研、生产单位精心制作的各种仿古瓷精品。
4.2 陶艺园
在各地建立的陶艺园(村)中,以景德镇、宜兴及陕西富平的最有特色。
4.2.1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09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所属陶瓷企业实行改制。公司以自主创新和项目带动为引擎,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陶瓷为着力点,实施两轮驱动。制定了“建立两个中心、打造五个基地、培养五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取得初步成效。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其中有雕塑陶瓷文化创意圈,景德镇市陶瓷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原曙光瓷厂),珍奇御瓷研发创意园(原曙光瓷厂),红店街(原艺术瓷厂),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原建国瓷厂),景德镇市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区(原为民瓷厂),现代陶瓷创作人才基地(三蕾瓷用化工有限公司),乐天陶社等基地和园区。
4.2.2 宜兴的紫砂村
明代中期伊始,宜兴丁蜀地区几乎“家家制坯,户户捶泥”,“衣食所需惟陶业是赖”。周边农户大多在农闲时从事紫砂壶制作,并代代相传,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产业群,这种具有地域特征的独特文化现象,造就了许多紫砂专业村。其中最著名的有上袁紫砂村、西望紫砂村、洋渚紫砂村等。这些紫砂村曾造就了若干紫砂大师,如今不仅在继续生产紫砂产品,而且还成了中外紫砂迷朝拜的去处。
4.2.3 富平县陶艺村
陕西在拥有现代陶艺博物馆的数量、馆藏作品数量、作品反映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表达形式、作品透视出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的多样性等方面,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陕西的现代陶艺主要集中在富平县陶艺村,其代表地为“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现已建成开放的包括主馆(中国)、斯堪的纳维亚馆(北欧馆)、法国馆、澳新馆、美国馆、加拿大馆、意大利馆、德国馆、荷兰馆、英国馆等14个国家的陶艺馆,以及一座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在内的庞大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展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陶艺家的作品6 000余件,作品的90%是陶艺家在富平利用当地材料现场构思创作的。收藏陶艺文献、杂志47种1 500余册,是反映世界现代陶艺界最新创作及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和陶艺家们创作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