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颖
(武昌理工学院 音乐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谈高校古筝教学中音色的训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颖
(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古筝极富民族特色,音色优美,表现力极强,是我国较为古老且十分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本文将对影响古筝音色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音色训练;影响因素;教学水平
凡是器乐都必须强调声音的美感,好的音色与音准是创造美妙音色的关键性因素。古筝作为古典音乐中的重要演奏器乐,需要对其音色进行分析,在演奏中控制古筝的音色来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同时,随着“古筝热”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中选修古筝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筝音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在把握音准的前提下用古筝独特的音色来传达作品的深度与意境。
古筝在后期通过不断完善和变化已经发展出种类、外表形制多样的古筝类型,但是其基本构造并未改变,而古筝共鸣箱、码子(每根弦针下的人形玄柱)和筝弦作为古筝中的关键性部件成为了影响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首先,古筝共鸣箱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对音频的影响力上,面板、底板、边框共同形成了古筝中的共鸣箱,共鸣箱是古筝发声的重要场所,其面板的厚薄程度将直接反映在最后古筝所发出的声音音色之上。过薄或过厚的面板都将对不同音频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音色的不完美。比如过厚的面板将降低共鸣箱发声的音量,让所发声音过于尖细,这就失去了古筝的优美宁静。而过薄的面板发出的声音则过于空洞,缺少古筝原本音色的那种空灵与穿透力。一般来说,较厚的面板对于高音频的影响较好而较薄的面对则对低音频有较好的影响力。但是面板最终的厚度还是取决于筝体的大小,根据筝体的大小情况应该适当对面板进行加厚或磨薄处理。在制作古筝底板时,要选用上乘的梧桐木或白松木,同时在制作前还要对木板进行相应的处理。符合条件的底板需要在两侧开孔,这需要考验制作者的水平,过小的硬控古筝声音难以发出且余音较短甚至没有,缺少古筝音色的韵味,过大的音孔则会使得古筝声音缺少穿透力。
其次,码子也将成为影响古筝音色的决定性因素。由酸枝木制成的码子属于古筝中的上乘品,在码子末端一般都镶有小骨片来增强码子的硬度,让音色变得更为明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小骨片中往往刻有小槽,使得面板与码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减少噪音。
最后,筝弦的质地也将对古筝的音色产生很大的影响,古筝的筝弦质地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最开始古筝的筝弦大多由动物的筋制成,鸡筋做出的筝弦虽音色较为深厚,但是不失柔和与灵透,对于庄重的抒情乐曲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而在明末清初,南方地区出现了对筝弦的改良,开始使用金属弦(以铜、钢为原料)。但在后期,由于南方气候潮湿,也有部分人采用不锈钢作为古筝的筝弦。但总的来说,钢弦的音色特点为较为清脆、明亮,适合表现音韵缠绵的乐曲。
对于高校古筝教学来说,客观因素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往往很难改变和控制。要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影响古筝的主观因素进行控制,将古筝的美妙音色与演奏乐曲进行充分融合
(一)演奏者的手指与演奏方法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在实际演奏时,不管是手指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和位置都会对古筝最后展现的音色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不同的声音往往要用不同的力度触弦,在把握演奏乐曲情感基调的前提下,科学的运用演奏方法,熟记古筝演奏时的私自要领“点、面、速、角”。要展现清扬悠远的音乐,手指的下落就应该略浅,而在演奏气势恢宏的乐曲时手指下落就应该较深。古筝中的一般演奏手法分为两种,提弹法和夹弹法。提弹法讲究的是指甲与琴弦呈垂直,手指向手心发力,弦松手松并呈半握拳状;夹弹法属于传统的演奏手法,同时也是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手法。其精髓在于利用手指和手掌力量向面板滑动,向下的力量将让弦产生振动,能够展出与提弹法不同的音效和表现力。一般来说,提弹法更适合表现轻快活跃的快节奏音乐,而夹弹法则对于表现哀怨缠绵的情绪十分有帮助。一首曲子往往存在不同的情感或音色变化,要注意将提弹法和夹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演奏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古筝的演奏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演奏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演奏者需要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把握和听觉洞察能力,在演奏前就能对音乐展现出来的音色,情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展开想象将自己融入乐曲所希望展现的气氛或环境中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长期的训练和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理解都将对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提升音乐艺术洞察力的重要性,也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奏不断进行调整与反馈。作为初学者,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掌控自己的音色变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辨别同时按照音色标准进行练习演奏。因此,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十分有必要,在不同的心境下演奏出来的古筝乐曲其音色是大大不同的。
(三)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古筝乐曲音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很大程度上来说,一首完整的古筝乐曲其音色就像是一个圈环,在乐曲中不同的情感变化中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乐曲的旋律与乐章。在不同的乐曲中也往往会存在不同的情感体验。《渔歌唱晚》是一首较为欢快且活泼清脆的乐曲,其音色更富跳跃性,乐曲中表现了作者欣喜和喜悦的心情。在演奏时一方面要注意指尖和琴键的接触面积要尽量小,其手指还需要有一定弹性,让乐曲展现出跳跃感。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作为支撑,丰富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当演奏者不断加深对生活,对作品的思考了解,那么他的演奏就有可能更加细腻,表现的情感也更加丰富。
(四)变化音色的技巧掌握情况。古筝不可能只用一种基本的音色去演奏,乐曲的变化多样,越到学习后期,变化音色技巧的掌握情况就将影响古筝乐曲演奏的音色情况。好的演奏不仅音色变幻丰富,而且生命力表现力极强。教师在进行演奏教学时,要向学生传授不同的音色变化技巧,并运用技巧和高超的演奏将乐曲中的生命、情感、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技巧来获得古筝乐曲音色上的变化:第一,变换触弦的位置;第二,变换触弦的速度;第三,变换触弦的时间;第四,变换触弦的力度。出于演奏不同乐曲的需要,演奏者可以灵活地进行变换。
综上所述,音色是任何乐曲演奏的灵魂所在,对于古筝演奏来说也是如此。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古筝,但是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其音色的把握。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有很多,在客观因素不可逆的情况下,就需要注重主观因素的把握。提升演奏者的艺术涵养,更加熟练地掌握音色的变化技巧,加深对作品的思考与了解等都将进一步提升演奏者的水平,与此同时,古筝的音色也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刘利连.高校古筝教学中音色的训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音乐,2015,(13):161-162.
[2]姚宁馨.对专业艺术院校古筝合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0.
[3]朱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06):222-223.
[4]关丽娟.工科院校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认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72-02
作者简介:
徐颖(1983-),女,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筝演奏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