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新课标物理学科《考试大纲》已出版。为了后一阶段的高考备考更加具有针对性,对《考试大纲》从命题的依据和要求、考试的内容和变化、题型示例的变化三个视角进行解读;并结合《考试大纲》、高考试题、教材三种文本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考试大纲》;解读;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50-4
近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正式出版。全国各地中学高三复习正值二轮复习末,三轮复习初,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将对后一阶段的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后一阶段的复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本文结合近年新课标I、II卷物理试题对《考试大纲》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1 《考试大纲》解读
1.1 命题的依据和要求
《考试大纲》中指出物理学科考试的内容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科考试内容。” [1]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每个高三教师必须要面对的3个指导性文本。三者的关系密切,但各自承担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目标、内容标准,是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总体要求,是评价合格高中毕业生的直接依据,各省市则是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的。“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可以看出,“高考”并非是高中学生的学业合格考试,而是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是基于《课程标准》之上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才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好《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高考”备考时,再依据当年下发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指导学生备考。
1.2 考试的内容和变化
对比2015年与2016年物理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得知,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上基本保持稳定,但有略微变化。在“III.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 物理”下第一自然段中删除了最后一句话——“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考试内容要求上有两处发生了变化,详见表1。
对2016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变化的两个考点在复习中应多关注。两处要求均由“I”变为“II”,意味着这两处难度会有所增加。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大板块,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共4个模块,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要求考生从中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其中某一模块进行解答。
综观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卷,必考内容的4个模块可以交叉考查;选考内容的3个模块之间的知识不发生横向关联,与必考内容可以联系;选考试题难度系数接近,更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因为2016年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卷,所以2016年试题与近年试题在考查内容、结构、题型、题量、赋分值方面还会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以便平稳过渡。
1.3 题型示例发生变化
对比2015年与2016年物理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可以看出,必考题部分由2015年的26道题目增加到34道,选考题部分未做改变。《考试大纲》如何在高考中落实到位,“题型示例”是高考试题的“发言人”。《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从近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具有示范性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师生对当年高考试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试图“告知”什么样的试题为容易题,什么样的试题为中等难度的题,以及对相应的能力要求是通过怎样的题型和题目来呈现的等信息。因此,“题型示例”是高考试题信息的“富矿”,解读它对高三物理后期教学与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部分的15题,通过将常规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倾斜一个角度,让带电粒子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构造出新的物理情境。试题主要考查平行板电容器中电场的性质、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电势能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突出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2]。在2015年的新课标II中第14题以同样的情境出现,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等主干知识,属于容易题。建议师生根据《考试大纲》中给出的“题型示例”采取针对性的复习,发挥“题型示例”的样板效应,在复习过程中认真研究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在备考中根据示例中的命题形式和风格进行反复训练,以便学生高考时“轻车熟路”。
2 高考备考策略
2.1 研习考试大纲,明确考点要求,强化主干知识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用罗马数字I、II标出对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案例2 (2015新课标II 24)如图3,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 °;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 °,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案例2中带电粒子倾斜进入匀强电场,与《考试大纲》中“电场”主题下的说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是不一致的,若换个视角来看,此题是以电场为背景,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定理、电势差等核心知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大纲》中均是II级要求,这样考查也是情理之中。给予我们启示是对于II级要求的考点不能仅仅满足在记概念、背公式的层面,而是要灵活应用,切实提高推理和分析综合分析能力。在复习中要夯实基础,重视对核心概念的复习。所谓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原理等。物理学的概念是能够体现物理学科特征,位于物理学科结构主干的概念与原理。研究表明,物体相互作用、力和运动、功和能等均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3]。
2.2 研究高考真题,了解试题特点,重视思想方法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高三师生都非常重视对历年考试真题的研究,包括对试题的评价和试题特点的分析。与此相关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对非重点知识的复习存在着漏洞。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是特别重视对物理学史内容的考查,以物理学史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学科素养(如表2所示)。
由表2纵向比较发现,高考试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正在由初级目标(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向高级目标(评价性目标)的考查过渡,不再停留在简单识记的层面上,而是更加关注物理学史中隐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更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2007—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试题的考查结果表明:对于多项选择题,考生得分率普遍偏低,并且区分度较小。这说明物理学史类的多项选择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那就是普遍不够重视[4]。
2.3 回归物理教材,整合多版教材,拓展学生思维
梳理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发现很多试题的素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教材,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彰显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细品这些试题,有一部分试题就是对教材典型习题的改编,或是教材基础实验的再认识。探究这些高考试题的命题源头,对于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案例3
对比2015年新课标II 22题与教材(沪科版)必修1第117页“课题研究”发现二者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上是完全相同的。无独有偶,2015年新课标I卷22题也是源自教材(鲁科版)必修2第77页的“探究活动”。部分省份命制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也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教材,可以参考文献 [5][6] [7]。
这种“依纲靠本考基础,沉稳灵活比能力”的命题特色引导高考复习应回归教材,重视教材开发与整合,充分利用多版本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关注教材细节,如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包括一些拓展性实验与课题研究等内容,真正优化教学思路,拓展学生思维。
3 结 语
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高考备考应是一种科学理智的脑力劳动,绝不是靠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来拼搏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考试大纲》与开发整合教材资源对提高备考效率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赵坚,马亚鹏.2015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I、II物理试题评析[J].物理教学,2016(2):76—80.
[4]许冬保. 正视物理学史的教学地位——近五年全国高考I卷物理学史试题评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5(12):51—56.
[5]何晋中,晏廷飞,金邦建.物理教学应重视教材“小”实验——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启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1(10):66—69.
[6]罗成. 2015年源于教材的高考物理新题展示与赏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5(8):71—74.
[7]任才生.高考力学实验题探源及启示[J].物理之友,2015(12):1—3.
(栏目编辑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