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转型发展高校数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7-06 01:06罗朝晖
大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

罗朝晖

[摘 要]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现有的数学专业教师还存在观念不新、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建设一支符合地方转型发展高校需求的数学专业教师队伍:转变教师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引导教师科研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改变评价机制。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数学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59-02

一、引言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百色学院作为广西首批4个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言,要培养高质量的、满足新世纪人才市场需要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岗位需求,能在教育、文化、经济、金融、科技等部门从事教学、分析处理等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弄清“为什么”,理解“是什么”,还要实现“怎么做”。和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其减少了理论上的要求,以理论“够用”为度,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理论教学并重,强调采用“校企合作,教产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的指导力度。这对地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陈峰副司长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讲话中明确指出,转型发展中最难的是教师。[1]因而有必要对地方转型发展高校数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

二、地方高校数学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现有的数学专业教师教育理念亟待转变

在转型发展背景中,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应用性教学及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需求冲突,导致教师对转型发展认识不清,主动性不强。[2]一方面,作为试点转型高校之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理念还处在探索阶段,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教师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理解有偏差,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教学模式短时间内难以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足逻辑严密的推理,天衣无缝的证明,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目前教师在高校中的发展评价以学术研究为主,这导致教师把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对应用性教学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主动性不足。

(二)现有数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有效课堂

多数地方高校数学专业教师毕业于学术研究型高校,接受了多年的学术型、学科型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这导致其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教师要培养具备知识、技术、职业素养的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困难重重。现有的数学专业教师学科知识相对单一,欠缺跨学科知识,难以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有效课堂。多数教师缺乏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不了解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方法,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多数教师缺乏金融统计知识,无法将数学这个工具有效应用到金融、统计或经济中去,无法使得所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与地方社会经济紧密结合。

(三)现有数学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与主体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与经验积累。[3]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契合。然而,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导致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渗透极少,而第二课堂载体形式虽然很多,但专业教师较少参与。此外,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缺乏创业经历和经营管理经验,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经验,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要求。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数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一)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创新能力。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的知识理解要来得深刻、有效,而技能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因而,课堂教学应从“教师驱动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交流”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重共性”向“共性、个性并重”转变,从“主体式”向“主导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引导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社会个体。在课堂内容组织上,要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重新组织加工。

(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加大对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训的力度,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的局面。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起者和组织者的定位,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4]教师要积极参加顶岗实践,积累实际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采取项目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托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与素质。

(三)科研紧密对接地方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需要

要明确地方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转变科研上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的现状。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提高科研服务地方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近年来,百色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繁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市场的分析、金融项目策划与风险评估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分析方法开展经济、金融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四)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地方高校转型要取得成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所在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把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教育理念新、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在区内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可以依托桂西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协同育人中心,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实训、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场所,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通过聘请中学教师到高校课堂任教,派教师到中学听课、上课等方式加强师资交流,提高数学专业教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同时,着力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百色市金融机构协同育人项目,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交替”的双元制教产融合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单位骨干代表组成的专业协同育人合作运行理事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团队、合建实训基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共同开展就业服务指导等工作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使教师从中了解职业能力结构,掌握岗位实践能力,为日后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五)积极探索并投身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投身基于校企合作及教产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及教产融合的办学模式为基础,实现特色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科研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手段,提高教师科研服务社会能力;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为抓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六)改变评价机制

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重科研、轻实践,教师在应用、实践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无法体现。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评价,应将重科研和成果数量的评价转为重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鼓励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多参与横向课题,提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提高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教育文化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芳芳.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中国市场,2015(22):154-155.

[2] 姚汝贤,孙利.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5):20-23.

[3] 舒铁,余文华,周凌宇,许剑颖.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44-146.

[4] 吴刚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19-21.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