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明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积累,教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于是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的、理解了的东西甚少,教学效果较差。面对“一言堂”“满堂灌”造成的困局,本校积极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过两年来的大力实践,本校各年级各科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学习风气更浓,高效课堂教学取得初步成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反思,谈谈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设计好导学案,督促学生自主预习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校利用备课组活动将每节新课的内容设计成一份精炼的导学案,明确该课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设计不同难易层次的习题、可行的小组探究活动、当堂检测题等,上新课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自主预习,然后讲授新课。
二、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教改,建设民主开放的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位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每堂新课,用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实验步骤的填充练习;接下来,教师用提问、巡查的形式检查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询问有哪些理解不了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找到答案、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督促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探究问题较多,则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大约经过5-10分钟小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每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开展小组互评、指出漏洞,教师给出公正的评价并亮分,表现好的给予掌声鼓励,多轮竞赛,得分最少的小组罚小组合唱一首歌。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为了本小组的荣誉,利用科普图书、上网找答案等形式完成自主预习,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实验、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是一门实用科学,其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上好实验课也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为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有许多初中生物实验是可以开展的,教师要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工具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动物、植物外部特征,动植物器官形状、结构,开展一些重要植物生理、动物生理实验,在实验中认知动植物器官结构与功能。例如,自主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探究昆虫的呼吸作用等,结合人的生理知识探讨“怎样吃才健康?”“怎样预防传染病?”和“怎样安全度过青春期?”这样既丰富了生物教学的形式又满足了初中生的好奇心,更增强其生活体验,记忆与理解更深刻,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实验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遵守纪律、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意识,这些正是当今“高效课堂”教改的核心内容。
四、少讲精练、及时反馈,师生互动,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一个误区是:高效课堂就是“放课件、看投影”,教师仅仅维持纪律。高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讲了,而是要教师讲得更生动,更精炼,讲到点子上。教师是指导者,好比是拍电影的导演,学生则是演员,电影是否精彩,得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师要发挥导演的作用,发现学生认知的不足,设计一定的情景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课后通过一些精选题目检查他们,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实现生物教学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欧阳修中学)